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骞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为何只剩下两个人了?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01)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朝末年,朝 *** 败,时局动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这其中,就有刘邦。

而与刘邦争雄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但是,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成了最后的赢家,建立了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虽然,汉朝在建国之初,国家的实力就不断地上升,并成为当时的强国。然而,在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一直侵犯大汉朝的匈奴,又开始骚扰汉朝的边境了。当时,匈奴的首领,甚至,给汉朝的皇太后吕雉写信,对她进行言语侮辱,这算是匈奴对汉朝 *** 裸的挑衅了。

但是,此时的汉朝,并不能和匈奴产生正面上的冲突。那是因为:此时的匈奴正处于强盛时期。匈奴在首领冒顿单于的带领下东征西讨,此时的国土已经是非常辽阔了。他们不仅占领了东部的大兴安岭地区,还在西部的葱岭站稳了脚跟, 而北部的贝加尔湖,也成为了匈奴掠夺物资的重要区域。如果,南部边界没有长城阻隔,那么,匈奴定会三天两头来西汉骚扰。

由此可见,此时的匈奴已经不是当初那种居无定所的游牧民了,他们俨然发展成了北部最强大的少数民族。不仅控制着各个重要的关隘,还统领着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民族,这些民族需要向匈奴交税,甚至,在战争时还需要听候匈奴人的调遣。

所以说,如果汉朝与匈奴一旦发生战事,匈奴不仅有钱还有人。

不仅如此,匈奴还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如果,他们和各个部落的部落首领达成了联盟,在军事战略布局上,完全可以包围住西汉的数十万大军,这也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敢于向西汉挑衅的资本。

并且,更重要的是,西汉内部也有和匈奴勾结的官员,如果,这些官员和匈奴里应外合,那么,一旦双方发生战事,西汉就有被匈奴占领的风险。西汉的统治者在分析了敌我实力之后,认为:避其锋芒、韬光养晦才是目前更好的应对办法。

所以,面对正值风光的匈奴,西汉采取了和亲、赐贡等手段来安抚。但是,时间一长,匈奴就变得越来越张狂、贪婪,可见,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之下,西汉是非常被动的。以至于,要想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在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之后,国家的实力就变得强大了起来,西汉的统治者就开始盘算着怎么对付一直以来都不安分的匈奴。

公元前141年,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刘彻继承皇位,史称汉武帝。俗话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见,汉武帝对汉朝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汉武帝执政时期,他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帝王,又怎么会允许匈奴侵犯汉朝的边界呢?

于是,汉武帝就命诸位大臣商议对付匈奴的策略,有人就上报:“目前匈奴和大月氏族结怨很深,主要是匈奴一直欺凌大月氏,还曾砍掉大月氏首领的头颅用来当酒杯,这不是普通的欺凌而是 *** 裸的侮辱。若我们能与大月氏族联合,一起攻打匈奴,必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然而,现今最困难的事情却是怎样与大月氏族取得联系,然后结成同盟。要和大月氏族取得联系必须经由匈奴控制的地方,这样的话,一定会被匈奴抓到,则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即使有危险,也要去尝试,而张骞就是这个尝试与大月氏取得联系的英雄。

据史书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也就是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张骞从小就喜欢四处游走,不仅练得一身武艺,还具有非常开阔的眼界。也正是张骞这样的气魄,才使得他最终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获得了成功。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名随从,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与其说,张骞这一次是出访,还不如说,张骞这一次是去冒险。因为,从西汉建国开始,从来就没有派遣过如此多的人去往陌生的西域。

果然,在张骞等人穿过河西走廊的时候,不幸碰上了匈奴的骑兵,于是,他们全部被匈奴人抓走了。匈奴的首领军臣单于,在得知张骞想要出使大月氏时,就对张骞说道:“大月氏在我们的北边,你们怎么前往呢?你们想要越过我的地盘,去大月氏,肯定要听从我的命令”。

由此可见,张骞等人想要出使大月氏,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后,张骞等人就被匈奴软禁了起来。面对匈奴的各种诱惑,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就这样,张骞一直忍辱负重,在匈奴停留了十年之久。最终,匈奴人对张骞等人的看管有了松懈,张骞就带着自己的随从逃离了匈奴的管制。

然而,世事难料,在张骞停留匈奴的十年间,时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逃出匈奴的张骞,并没有返回西汉,而是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出使大月氏。但是,当张骞到达大月氏族之后,竟发现:大月氏的人,早已经忘记了与匈奴的仇恨,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面对如此境况,元朔元年(前128年)张骞只好回国。

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到了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虽然,张骞未能达成出使的目的,但是,张骞却走出了一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这对于当时的汉朝乃至现今的中国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后来,汉朝兵强马壮,特别是在卫青和霍去病对抗匈奴的战争中,逐渐扭转了西汉对匈奴的被动局面。就这样,到了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有了再次出使西域的机会,此时的张骞不仅带了众多人马,还带上了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之一桶“丝路基金”。

从此,西汉终于打开了西域之门,更是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10/86875.html

“张骞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为何只剩下两个人了?”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宋祁相关的轶事典故?宋祁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宋祁相关的轶事典故?宋祁有哪些成就?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圣二...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高阳公主是什么来历?她与和尚辩机之间都有哪些故事?

高阳公主是什么来历?她与和尚辩机之间都有哪些故事?

大唐是个开放的时候,不像后世男女隔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李世民的半壁江山都是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打下来的,所以李世民一方面为了手下臣子的尊荣,另一方面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遂将女儿嫁给大臣的儿子。高阳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出嫁中书令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但高阳公...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弘时是雍正第三子(序齿),乾隆弘历的异母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清朝,“康乾盛世”貌似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康乾盛世”是清朝发展鼎盛时期。这段繁荣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职 比知府官职还要大吗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职 比知府官职还要大吗

对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样的官?和一州的知府相比,它们哪个更大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许多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官职,那就是道台,像是一方总督,这个意思大家都懂,某一片都归此官管,巡抚,简单讲就是省级最高领导人,而再往下就是知府,知府是各地区的最高...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佑三年(906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帮助下,对魏博牙军发动突袭,将牙军及其家属进行屠杀,将其一扫而空。牙军是魏博的精锐部队,为何罗绍威要“自断一臂”,杀尽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