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勰籍贯之争:刘勰的出生地在哪里?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04)210

刘勰籍贯之争:刘勰的出生地在哪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失中原

由于自身故有的体制问题,导致几千年来纷争不断,造成政权更替频繁。每次改朝换代都带来大量的流血与战争,加上农民起义不断,安宁之日不多。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都造成惨烈的死伤与破坏,后人合称为“乱七八糟”。

汉武帝北击匈奴,胡人大量内附,逐渐盘踞华北地区。乘着中原政权的频繁内乱,五胡的势力不断壮大。西晋时期,乘“八王之乱”之机,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永嘉之际,天下大乱,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如304年,匈奴刘渊称王。

刘勰籍贯之争:刘勰的出生地在哪里?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 *** 流离失所,乃至被大肆屠杀,北中国陷入空前的动荡与黑暗之中,此即永嘉之乱,也称五胡乱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317年晋愍帝被杀,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

北方 *** 失去几千年的传统家园,被迫南逃投靠东晋政权。东晋朝廷为安抚和安置这些流民,在长江下游两岸广为侨置州、郡、县——流亡政权。高宝附近就有幽州、青州、兖州、徐州,云集林列,播迁频仍,史称永嘉南渡。

而整个封建社会, *** 则有三次特大逃亡: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宋元,这次就是之一次大逃亡(说好听点叫民族迁移,再好听点叫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长达二三百年,中原地区生灵涂炭, *** 被迫背井离乡去逃命,约有百万 *** 迁移到江淮间。

安置侨民

魏晋时期战乱频仍,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当时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东晋、南朝 *** 为了安抚流民和招徕北方士族设置侨州、郡、县,保持北人原籍贯,保留其封建特权,等待回归故土,实际上是流亡政权。如在京口(今镇江)侨立徐州,江乘(今句容)侨立琅琊郡与临沂县。刘裕收复青、徐等州后,曾以原州郡名前加一“北”字,与侨州、侨郡相区别。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侨置的郡、县多狭小,弹丸之地能安置几个县,但历史没有给南朝以机会,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江淮间物产富饶,三国时魏、吴在江淮间反复争夺,此地百姓为避战乱避居他乡,土地多无主,适合军屯和安置游民。魏国曾派邓艾曾在此军屯,石鳖屯是当时著名粮食产区。

随着北伐的一次次失败,南归的北方 *** 越来越多,江南已无法接纳,南朝在江淮间广设侨县,既方便下一次北伐,也能让侨民投入到淮河边境线保卫战中。《宋书·州郡志》云:“中原乱,北州流民多南渡,晋成帝立南兖州(公元326 ~ 328年)寄治京口,后割江淮间为境,治广陵”。

南北朝时,今金湖县境内先后设置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东莞、阳平、石鳖、泰清、永阳、丰国、平阿及安宜等十多个侨郡侨县,安置了不少北方侨民。

籍贯之争

刘勰(约465 ~520),梁代东莞莒县人,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心雕龙》。

刘勰籍贯之争,千百年来一直不断。祖籍之争有“日照庄说”和“莒县沈刘庄说”,原籍之争有“镇江说”、“常州说”和“宝应说”。

祖籍山东说毫无意义:《中国历史地图集》显示,北魏疆域内确实有东莞郡(北齐改称东安郡)莒县,但它不是梁代东莞郡莒县。东晋及南朝早就失去了中原故土的控制权,祖逖、殷浩、桓温、刘裕等先后开展过北伐,如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后,两次北伐皆失败:一败于430年,再败于451年,所不仅没收回中原,又失去淮北,故有“宋失淮北”之说,此即“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引得仓皇北顾”。从永嘉南渡到南朝,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南迁的北方 *** 已繁衍四五代人。刘勰的事迹载于《梁书》和《南史》,其从祖父刘秀之为宋司空,父刘尚为越骑校尉。说刘勰是山东人,犹如说文在寅是平壤人,都背离了基本事实。

梁时东莞有三:在安宜之北为北东莞,在安宜之南为南东莞,唯安宜称东莞,且下治莒县。

刘勰不可能是北东莞人。南朝在徐州立东莞,称北东莞,十二个属县中无莒县。《读史方舆纪要》云:“徐治彭城。泰始三年(268年),淮北陷没,侨治钟离。泰豫(472年)初,移治朐山。元徽(473 ~477)初,还治钟离。统郡十二:曰彭城,曰下邳,曰东管(东莞)……”北东莞至齐代即无实土,且北东莞治下无莒县。《梁书·高祖纪》载,天监三年(504年),盗杀东莞、琅琊二郡太守,此二郡治均在朐山,北魏谓其为双头郡,天监十年瑯琊民王万寿杀东莞、瑯琊二郡太守,刘晰据朐山以降魏。即天监十年后,梁朝失去了北东莞郡。

刘勰也不是南东莞人。东晋侨置东莞郡于晋陵丹徒县京口里——不是京口(今镇江),不久改称南东莞,这是南朝唯一的南东莞。《梁书》《南史》并无刘勰“世居京口”的记载,有人移花接木想当然了。《南齐书•州郡志》云:“南东莞郡,散居无实土。”《读史方舆纪要》云:“南徐治京口。统郡十六:曰南东管(东莞),治东管县……曰南彭城,治吕(莒)县……皆晋南渡以来,侨置于丹阳、吴郡境。”此表明,南东莞与莒县无管辖关系,刘勰也不是南东莞郡人。

因侨置的郡县无固定边界,不负担国家调役和赋税,即使后来纳租调也比一般编户轻,加之侨居的士族广造田园,兼并激烈,影响了朝廷财政收入和政局的稳定。从东晋到刘宋,南朝先后实施了咸康土断、兴宁土断、义熙土断等数次土断法,取消侨县侨民的特殊待遇,以利于行政统一和增加财政收入,南东莞郡等均未波及。梁朝建立之一年,南东莞等就被撤销了。《梁书》载,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颁令“土断南徐州诸侨郡县”。此时,梁朝取消的了南东莞郡,丢掉来了被东莞郡,仅剩下一处东莞郡。

安宜东莞

南朝多次在安宜设东莞郡,下辖莒县。安宜境内的东莞郡莒县早则建于405年,最迟建于452年。义熙七年(405年),淮南立东莞郡,这可能是广陵境内立东莞郡之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北伐以失败告终,宋失淮北而于广陵设东莞郡等。《晋书》云:“南兖州刺史治广陵,宋侨立新平、北淮阳、北济阴、北下邳、东莞五郡。”其下提及“东莞太守”时云,“宋失淮北,侨立,领县四:莒、诸、东莞、柏人。”建元四年(482年),罢北淮阳、北下邳、北济阴、东莞四郡,并入广陵。《南齐书》云:“南兖州镇广陵……东莞郡四县,以散居无实土,官长无廨舍,寄止民村。”可见宋齐时期境内就有东莞莒县,只是时存时亡。此时刘勰十来岁,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天监元年(502年),南梁建立,收复淮南,割山阳南境之半置东莞、阳平郡。阳平郡治石鳖,东莞郡治安宜。虽战乱频仍,安宜境内的东莞莒县一直持续到隋初。《隋书》载:“安宜,梁置阳平郡及东莞郡,开皇初郡废。”

梁代安宜县境内的东莞郡,今在金湖县银涂镇境内。《读史方舆纪要》:“安宜故城在县西南,汉县治此……汉平安县。齐置安宜县,为阳平郡治兼治东莞郡于此……案此,则南齐、梁,北齐、陈、周、隋之安宜县,梁、北齐、陈、周之阳平、东莞二郡,侯景之北兖州,皆治汉平安县城。今沦于湖。”

关键证人

宋泰始二年(466),宋内讧,边将薛安都以彭城降北魏后,淮北四州及淮西之地尽入于北魏。宋无力收复河南失地争夺中原,遂沿淮设防。升明三年(479)萧道成建立南齐。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频繁南下攻齐。于是北魏、南齐沿淮河进行长达23年之久的战争。因刘勰出生后,淮河一带由后方变成了前线,进而家乡东莞莒县等被敌方占据,所以刘勰不得不流落金陵。

刘勰很早就成了孤儿,定林寺高僧僧佑收留了他。刘勰在定林寺前后生活了十多年,收获颇丰。刘勰借助定林寺丰富的藏书,潜心学习和研究,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多,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

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梁书》和《南史》均载:“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盛贵,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刘勰的《文心雕龙》虽然写得很好,但因作者社会地位很低,因没有名家评点,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于是,刘勰背着书扮着小贩,冒险冲撞大文豪沈约的车队。沈约被“意外交通事故”所吸引,得知原委后叫他把书拿来看看。沈约一看惊叹不已,《文心雕龙》才得以横空出世,这就是“刘勰鬻书”的典故。

《读史方舆纪要》提及,沈约对安宜境内的东莞莒县有过研究:“南兖治广陵。元嘉二十八年(452年),移镇盱眙。三十年,并入南徐州,旋复置,还治广陵。泰始六年,南兖州移治淮阴。七年复故。沈约曰:南兖初领郡九,后领十一。南沛而外,有新平郡,治江阳;北淮阳郡,治晋宁;北济阴郡,治广平;北下邳郡,治潼县;东莞郡,治莒县。皆失淮北后所侨置……”

沈约生于441年,早刘勰约二十年,他记忆力超群,对南朝历史非常了解,撰有《宋书》《州郡志》等八志,对南朝的历史沿革了如指掌。沈约的父亲沈璞是刘宋官员,任边境之地盱眙太守,在盱眙以少胜多击败过北魏大军,因功升淮南太守,他对江淮的地理历史掌握得更精准。

《读史方舆纪要》的这段记载与《南齐志》《隋书》相互印证,沈约与刘勰相识,他对东莞莒县的研究认定应属于权威认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认梁代刘勰是安宜县境内的东莞莒县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10/87470.html

“刘勰籍贯之争:刘勰的出生地在哪里?” 的相关文章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引发了杨玄感之乱,但仅持续了两个月就迅速失败。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文武双全,号称“项羽”,起兵反隋时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那杨玄...

蒋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蒋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宋,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共152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知道蒋捷,是他的《虞美人。听雨》,短短的一曲,却道尽了他漂泊孤寂的一生。作为宋末的进士,还没来得及赴任国家便灭亡了,一生的悲欢离合颠沛流离尽在《虞美人。听雨》中!一,青年才俊崭露头角高中进士...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都没有给朱棣 朱元璋出于什么考虑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都没有给朱棣 朱元璋出于什么考虑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曾想传位于朱棣,为什么又改变了计划?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呢?先说答案俩原因。第一呢,是因为长子继承制所限,这朱棣,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马皇后所生。靖难之役后,朱棣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修改...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黄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今掌起镇黄家村人。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

同样都是曹操器重的猛将 夏侯惇和夏侯渊谁更厉害一些

同样都是曹操器重的猛将 夏侯惇和夏侯渊谁更厉害一些

对同为曹操器重的猛将,夏侯渊和夏侯惇相比,到底谁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为曹操器重的猛将,夏侯渊和夏侯惇相比,究竟谁更厉害?对比这一点不难发现!三国中,曹操用兵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非常看重出身,若是曹家儿郎,那么他们便可以成为曹操手下的统帅,比如夏侯惇...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孙权是三国中称帝最晚,也是最年轻的领导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称帝。孙权在称帝前,娶过两个女人,谢夫人和徐夫人。下面说一说孙权的原配发妻谢夫人的故事。谢夫人出身江东的书香门第会稽谢氏,她的父亲是谢煚是东汉尚书郎、下邳徐县县令,叔父谢贞是建昌县长。谢煚在黄巾起义后辞官回乡,而孙权的父亲孙坚,...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术士,研究九宫一算术数

赵达,洛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方士,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灵,属于六十甲子神之一。与刘惇、吴范、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妹妹为孙权之妾。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达从小他就跟随汉朝侍中单甫求学。他认为东南方向有帝王的征候,可以躲避灾难,因此离开家乡南渡长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