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却正好相反!王阳明是怎么做到的?
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却正好相反!王阳明是怎么做到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所谓“字如其人”,王阳明与曾国藩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王阳明:书法创作亦是一种“知行合一”。
王阳明是一代“心学”大师,他在哲学和思想方面的巨大身影,不仅掩盖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功绩,更掩盖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论书法成就,王阳明堪称大家。明代大家徐渭曾称书圣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是“以人掩其书”。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细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
“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穴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意鱼鸟自流形”。王阳明追求“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的“真乐”或“真悟”状态,他的书法体现的正是这种超然怡悦,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的中秋节,34岁的王阳明,也在纠结这个问题:他刘瑾专权,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的王阳明,上书直斥刘瑾奸恶,结果引火烧身,被打得皮开肉绽不说,官职更一撸到底,科场的功名遭革除,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在蛮荒之地做个不入流的小官。
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政治生命完结了。发配的路,恰好要路过南京,王阳明躲了多年的父亲王华,此时就住在南京做官,去,还是不去?
王阳明有一千个理由不去。但有一个原因,却让他必须去:他到南京的那天,是八月十四。中秋节要到了。
正德元年(1506)中秋节的这一幕,在王阳明光辉的一生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之后的王阳明,流放到贵州龙场,期间矢志不移,探究学问真谛,终于在龙场黑漆漆的夜空下,发出了“纵皆阴影,吾心光明”的呐喊,开创了震古烁今的阳明心学,立下赫赫伟业。
后人在说起前因后果的时候,也会捎带着说起王父的教子有方,用心良苦。然而在那个特殊的中秋节,真正打开王阳明黑暗的心扉,为他注入无尽光明的,其实是一个平凡人都知道的真理。
寻春
【原文】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译文及注释】译文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注释①意到:估计(我)到近旁。
【作品鉴赏】《寻春》描写了江边春景,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陶醉及热爱之情颔联中“江鸥”的形象特征:活泼、可爱、顽皮,充满情趣。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的特征,衬托出作者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作者对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对乡野春景的热爱之情。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融于自然,快乐到处都有。
作者介绍
王阳明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一般指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更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