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孚是什么样的?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至死都自称魏朝忠臣
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孚,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至死都自称魏朝忠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三国大奸雄司马懿兄弟共有八人,均以才学闻名于世,由于他们所取的字中都有“达”,所以世人尊称他们为“司马八达”。由于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对曹操有知遇之恩,所以“八达”在曹魏政权中全部身居高官,尤其以老二司马懿的官爵、威望及成就更高。除此之外,当属老三司马孚。不过跟司马懿对曹家三心二意不同,司马孚自始至终都以魏朝忠臣自居,在忠心方面胜于其兄。
司马孚字叔达,秉性温厚廉让,生平以贞白自立,从不与他人结怨,是一位令世人敬重的道德君子。司马孚自幼好学、博涉经史,从来都是手不释卷,即使在逃难期间,仍不忘刻苦自学。曹操执政后,以司马孚才学品德俱佳,便让他侍奉爱子、平原侯曹植,担任侯府的文学掾,负责教导工作。
曹植恃才放旷,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合礼制规则之事,司马孚每每苦苦劝谏,曹植起初置若罔闻,但后来见司马孚态度诚恳,便也学会了收敛。后来,司马孚又升任太子中庶子,转而侍奉曹丕,依旧负责教导工作。
曹操薨逝后,司马懿、司马孚兄弟因为在消解变乱、拥立曹丕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所以更加受到后者的器重。曹丕代汉称帝后,司马孚历任中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等职务,并加骑都尉,中间一度外放为河内典农、清河太守,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施政经验。曹丕即位之初,多用亲近之人担任侍中、常侍等官,导致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司马孚对此及时劝谏,才让曹丕更改人选,以做到选拔的公平性。
曹丕驾崩后,明帝曹叡即位,司马孚被提拔为度支尚书,掌管国家财政,备受明帝信任。明帝驾崩后,大将军曹爽执政,并极力排挤、边缘化司马懿、司马孚兄弟。为避免惹祸上身,司马孚跟随兄长一起采取避让态度,但暗地里却在不断积蓄反攻的力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孚襄助兄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将曹魏政权牢牢控制在司马家手中。
司马孚在朝中虽然主要担任文职官员,但也曾数次统军作战,其中以救援新城、击退姜维的两场战役为人称道,并表现出卓绝的军事素养。就用兵而论,司马孚虽不及其兄那样变幻莫测、用兵如神,却也称得上一位良将。
司马家掌权后,司马孚因自己特殊的地位,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执政期间,屡获提升,历任侍中、司空、太尉等重职,最终官至太傅,封长乐公。虽然司马孚的官爵越来越大,而且在司马家族中地位极为重要,但自从司马懿死后,却再也没有参与过司马家进一步夺权、废立或弑杀皇帝的阴谋,而是以魏朝忠臣自居,对两位侄儿的阴谋唯恐避之不及。司马师兄弟因司马孚是长辈,所以也不敢迫他就范。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心被挟持,愤然率领贴身侍卫讨伐司马昭,结果在南阙被司马昭的部将成济弑杀。百官闻变后都不敢前去奔丧,唯独司马孚挺身前往,不仅抚尸恸哭不已,还一再请求捉拿主谋,让司马昭非常难堪。事后,司马孚又上书太后,坚请以王礼安葬先帝曹髦,并得到允许。
5年后,司马孚的侄孙司马炎代魏建晋,将魏元帝曹奂降封为陈留王,并命其迁往金墉城。曹奂临行前,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昔日主公的手泪流满面,对他信誓旦旦地讲:“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见《晋书》)
西晋建立后,武帝司马炎以其身为叔祖父的关系,对司马孚的封赠极为隆重,不仅封他为安平王,食邑四万户,还进拜他为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每次会面时,武帝都会以家人之礼对待司马孚,对其下拜致意,并赐给他云母辇、青盖车以示尊崇。但司马孚虽受如此尊宠,但心中却并不以为荣,与人交谈时常有忧色。
西晋建立后第八个年头(272年),司马孚寿终正寝,享年92岁,临终前自述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一直到死都以魏朝忠臣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