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10)180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穿过岁月长河,璀璨的生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晋文公剧照)

公元前656年,因骊姬之乱,晋献公派人谋杀重耳,重耳被此人割断了袖子后,侥幸逃走。公元前644年,晋惠公也派此人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也侥幸逃跑了。当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却不仅没有将此人杀死,反而还重用了他,是为什么?而此人到底是谁?

他便是勃鞮。晋文公开始是不能原谅勃鞮的,是勃鞮以齐桓公和管仲之事说服了晋文公。后来,他告诉了晋文公吕省、郤芮谋反之事,使得晋文公一举解决了心腹大患。此事还得从吕省、郤芮火烧公宫说起。

(历史剧照)

晋惠公病死后,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他怕重耳在外面会威胁到自己,便颁发命令让追随重耳逃亡的那些的亲人把他们召回来。可是,狐突不肯给他的两个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写信,晋怀公一气之下便把狐突杀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当狐毛和狐偃得知这个消息后,号啕大哭,重耳说:“如果将来我能即位,我一定为你们报仇。”很快,便有人来给重耳报信,说晋怀公非,以杀人立威,大臣和百姓都不服他,晋怀公的心腹只有吕省和郤芮。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勃鞮剧照)

这个来报信的人便是大夫栾枝的儿子栾盾。秦穆公得知后,笑道:“重耳,这简直是上天要把晋国给你呀!”然后,重耳便和秦穆公商量对付晋怀公的计策。首先,秦穆公派兵给重耳,让他去攻打令狐。

晋怀公听到重耳过了黄河后,攻破了令狐,大吃一惊,便让吕省和郤芮去对抗秦军。可是两人怕打不过秦军,不敢迎战。晋怀公迟迟等不到吕省和郤芮的消息,便派勃鞮前去。勃鞮走到一半的时候,听说吕省、郤芮和重耳讲和了。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勃鞮剧照)

勃鞮便连忙回去报告给晋怀公,说吕省和郤芮他们要迎立重耳为君。晋怀公心里也明白朝内的大臣们都拥护重耳,便在勃鞮的建议下逃跑了。就这样在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即位为晋文公。

不过,小人多作怪!虽然吕省和郤芮迎立了重耳,但是他们仍旧担心重耳有一天会报复他们,便合计着偷偷将重耳杀死,迎立其他公子为王。但是仅仅凭他们的能力还不能做成此事,便想到了一个人——勃鞮。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秦穆公剧照)

当他们把计划告诉勃鞮后,三个人一拍即合。可是,聪明的勃鞮表面上答应了,但是内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勃鞮知道,现在朝廷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追随重耳的,如果自己把重耳杀了,一点好处都得不到。

勃鞮心想:还不如去跟重耳告密,将功赎罪。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勃鞮即刻前去拜见了重耳的心腹狐偃,要狐偃带他去面见重耳。可是狐偃看到勃鞮后,非常惊讶,心想:你和我家主公有着新仇旧恨,你哪里来的胆子前来送死啊?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将士剧照)

勃鞮很机灵,看出狐偃的顾虑,便说此等是机密要事,是要救一国人的性命。狐偃这才半信半疑地带勃鞮来到了重耳的住处,果然,重耳根本不待见勃鞮,还呵斥道:“你再不赶紧逃走,我就派人将你解决了。”

勃鞮却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晋献公是您的父亲,晋惠公是您的弟弟,我只是一个下人,只知道服从主公的命令。当年,管仲为了公子纠而射中齐桓公的带钩,但是,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了管仲。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晋献公剧照)

如果您想报射带钩之仇而失去霸业,那么您就请自便吧!”重耳听后,说:“那你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呢?”于是,勃鞮把吕省和郤芮的阴谋说了一遍。就这样,重耳最后决定和狐偃潜出城。

他们去了秦国,找秦穆公借兵来平定叛乱。然后,对外声称自己生病了以不见外人,要到三月初才能上朝。吕省、郤芮听说重耳卧病不起,便想趁热打铁。到了二月底,勃鞮便献计:“今晚我们火烧重耳的住处,重耳一定会往外逃。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大臣剧照)

吕大夫守前门,郤大夫守后门,可别让他跑了。我带人守住宫门口,不让人前来救火,这样重耳将插翅难逃。”吕省和郤芮觉得此计妙哉,便约定当晚就行动。可想而知,就算他们烧了整个宫殿,也不可能找到重耳的。

这是,勃鞮赶紧跑来对吕省和郤芮说,大臣们都赶来救火了,咱们赶紧趁乱逃跑啊!当他们跑到郊外后,听说重耳并没有死,吕省和郤芮开始着急起来。勃鞮这时又出计策了,建议这俩人去秦国:“晋国君主的废立,从来都是秦国决定的。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重耳剧照)

不如去投奔秦穆公,让他迎立公子雍正为君,你们说呢?”俩个傻帽真的就听信了勃鞮的话,去见秦穆公。其实这些都是勃鞮和重耳事先出的计谋,就等着这俩人上套呢。果然,吕省和郤芮一到秦国后,便被擒拿,并由勃鞮亲自监斩了。

正是因为勃鞮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吕省和郤芮想火烧重耳的诡计才没有得逞。这俩个人是对谁都不会衷心的,不然不会背弃晋怀公。而勃鞮也深知他俩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同流合污。勃鞮的选择和做法是明智的、果断的。

(晋文公剧照)

当然,可能会有人认为“识时务者”是逃避和背叛的象征。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到个人的前途发展,大到国家的治理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地做出调整和改变是在所难免的。

“识时务者”并非是为一己之力、打小算盘,一事当前的明哲保身。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得,有舍才有得。“识时务者”是建立在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的基础上,做到问心无愧地明哲保身,这样的人才堪称为“俊杰”,不是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0/88457.html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的相关文章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长坂坡之战时刘备于逃亡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刘禅及甘夫人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罗绍威是什么人?他下令将牙军全部杀掉是为什么?

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佑三年(906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帮助下,对魏博牙军发动突袭,将牙军及其家属进行屠杀,将其一扫而空。牙军是魏博的精锐部队,为何罗绍威要“自断一臂”,杀尽自...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