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良真的是个聪明人吗?为什么说他害了自己的儿子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18)290

张良真的是懂得进退的聪明人吗?其实他的一做法害了他的儿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张良是西汉初年的功臣中获得后世赞誉最多的人。由于他不居功自傲,又懂得进退,及时辞官归隐。他这种做法,后世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认为后世张家能成为中国2000年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都是因为张良留下了好的家风的缘故。

张良真的是个聪明人吗?为什么说他害了自己的儿子

不过,今天我想说的是,张良当时的做法,真的是对的吗?会不会反而是张良的做法,害了他的子孙呢?

我们来看两条记载。一条是《史记》上的:“留侯不疑,坐与门大夫谋杀故楚内史,当死,赎为城旦,国除。”还有一条是《汉书》上的:“子不疑嗣侯。孝文三年坐不敬,国除。”

“留侯不疑”是谁?他是张良的儿子张不疑,承袭了张良的爵位,所以也是“留侯”。《史书》上的意思是说,张不疑参与谋杀了“故楚国”(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那个楚国)的内史(内史是一种官名,差不多也就是旧贵族吧),本来该死,最后花钱买了条命回来,不过“国除”,“留侯”因此不存在了,张不疑成为一个守城门的更夫。

《汉书》上的意思则是说他犯了“不敬”之罪,所以“留侯”给取消了。

这两段记载,都有些语焉不详,没说一个明白。先说《史记》的记载。张不疑是堂堂的“汉初三杰”张良的儿子,他杀个原楚国的旧贵族,就算判死罪,为什么就“国除”呢?汉文帝不可以把这个“留侯” *** 给张不疑的弟弟张辟强吗?为什么要如此绝情,取消“留侯”这个爵位呢?

张良真的是个聪明人吗?为什么说他害了自己的儿子

《汉书》上则根本就没说张不疑杀人的事,而是说他“不敬”。我们知道,在古代,只有得罪皇帝才叫做“不敬”。这个解释显然更有说服力一点。既然是得罪了皇帝,“国除”,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汉书》也像在和后人打哑谜,张不疑究竟犯了什么“不敬”,并没有说。

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张良的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张良在刘邦建国以后,极力辞官归隐。他虽然获得了刘邦尊重,但是刘邦其实是并不高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刘邦看来,张良这样做,至少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刘邦认为张良对他有意见。这个意见主要是因为刘邦杀功臣,张良心里表示不满,所以退隐避祸。但是张良这种退隐避祸,却已经把他的态度表现出来了。

二是刘邦认为张良不想归附他。张良是原先韩国的旧贵族,一心想要依附的是韩王。后来因为韩王实在扶不起来,所以才归顺了刘邦。但是张良一直对韩王念念不忘,所以采用了不和刘邦合作的方式。

三是张良帮吕雉。刘邦在晚年的时候,是狠下一条心,要改换太子,把皇位传给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的。张良却在这时候帮吕后出主意,让她请出“商山四皓”,为刘盈助威。这样一来,刘邦才暂时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完全放弃这个想法,从他死前试图杀樊哙就可以看出,刘邦是正在一步步剪除吕后势力的。

我认为张良做得最差的一点,就是他出面帮吕后。张良帮完吕后,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后,本来他应该继续辞官归隐的,但是吕后的风格和刘邦可不一样,她坚决不允许张良归隐,坚决不允许张良不合作。《史记》上记载:“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後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也就是说,由于吕后强迫他留下来,他也没办法,最后只得留下来,直到去世。

张良没有接受刘邦的封赏,却留在吕后身边。恰恰是留在吕后身边的这段历史,为儿子们埋下祸根。当时张良的两个儿子张不疑在封国,张辟强担任侍中。而且张辟强还劝陈平别和吕后对抗。也就是说,张良让他自己和儿子们与吕后靠得太近了。而恰恰是因为靠得这么近,吕后去世,诸侯王和大臣们诛杀诸吕后,张良两个儿子的处境非常尴尬。虽然最终我们也不知道张不疑犯了什么罪,但肯定是这段历史,为后来汉文帝毫不客气地把张家的爵位给“国除”,留下祸根。

至于张家在后世两千年中,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姓,那也是因为汉初的时候,张家人就比较多,并非所有的张家人都是张良后代的缘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10/89753.html

“张良真的是个聪明人吗?为什么说他害了自己的儿子” 的相关文章

鳌拜当初手握有四十万大军 鳌拜为何到死都没有造反

鳌拜当初手握有四十万大军 鳌拜为何到死都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鳌拜手握40万重兵,却为什么至死不肯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无疑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历朝历代的英雄豪杰都把皇位作为最终的目标。除了皇子王孙们为了皇位争夺不休之外,不少手握重兵的权臣也会加入皇位争夺战,通过自己手中的势力谋朝篡...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魏延与杨仪在诸葛亮死后,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蜀汉最大功臣诸葛亮为刘备奠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蜀汉后期更是能力非凡,独当一面,而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两人都上表后主,称对方反叛,但是,为什么没人保魏延,都保杨仪呢?诸葛亮临死前,召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开军事会议,作出重要安排,让...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唐朝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彭城刘氏。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进士及第,授获嘉主簿,迁定王府仓曹参军。长安二年(702年),修撰起居注,成为史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景帝孙休在位时,楼玄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楼玄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物。因多次违背孙皓心意,遭人诬陷流放广州。后又流放交阯,被孙皓逼迫自杀。人...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字彦和,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东晋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南豪强义兴周氏,西晋平西将军周处之孙,吴兴太守周玘之子。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但由于叔父周札不支持且向太守告密,叛乱失败。晋元帝因周氏家族名望未做追究。周勰归家后自我放纵,终于临淮太守...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刘备建立的王朝,是蜀还是汉?为何历史上称之为蜀汉或者刘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所建立的王朝,其实就是汉朝。是对东汉王朝的延续,不过因为在蜀地建国,所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蜀汉。蜀汉又被称之为季汉,按照伯仲季叔来排名,西汉就是伯汉,东汉就是仲汉,...

为何说张郃是因为倒霉才死的?

为何说张郃是因为倒霉才死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张郃是曹魏名将,深受曹操喜爱,在投降曹操之前,张郃是袁绍大将,当时也是河北名将,张郃后来成为曹魏五子良将,智勇双全,用兵巧变,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然而,张郃很倒霉,摊上了几个倒霉上司,谁都可以指挥他,最后,张郃因此丧命。先看张郃都有哪几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