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国七雄的明君都在同一个时期,谁将能够逐鹿中原?
如果战国七雄的明君都在同一个时期,谁将能够逐鹿中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我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权威。平王东迁之后,东周开始了,周王朝开始衰败,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控制能力。而中原各国也因为社会经济的条件不一样,大国之间争夺霸主的局面也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很多的有为之君,例如秦惠文王、赵武灵王、齐威王、燕昭王、魏惠王、楚威王、韩昭侯等,基本每个国家都有厉害的君王出现。只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能够出现在同一个时期,我们很难看到这场旷世之战的诞生。
如若七国雄主都处在同一个时期,那么历史的发展会怎么样呢?谁能逐鹿中原呢?
在这一问题上,当属秦惠文王莫属。秦惠文王十九岁即位。因为商鞅变法后触犯了太多贵族宗室的利益,导致贵族宗室多怨气,惠文王便族灭商鞅,但却不废其法。正是有秦惠文王这一贤明的君主关键性的决策——继续推行商鞅之法,彻底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韩宣王元年(前325),秦惠文王自称秦王,成为秦国之一位君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要说能和秦国有的一拼的无非也就齐国、楚国和赵国。
齐威王(前378--前320),田氏,名因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齐威王二十三年(前334),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齐威王三十六年(前320年),齐威王驾崩后葬于田齐王陵,享年59岁。
不得不说齐威王也是一名惜才爱才,懂得励精图治的君主。但他并没有能抓住奴隶制向封建社会变革时期的关键,他没能对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虽说国富民安,但是如果真的将其与秦国进行比拼,齐国很难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齐国此时的内政修为是相当好的,但缺乏的是根本性扭转改革和军事力量的加强,一场战役不只是有一位著名的军师就能胜利的,更重要的是靠士气和将士们有效的训练。
楚威王熊商(?―329),芈姓,熊氏,名商,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他是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
楚威王七年(前333),楚威王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之后,却被齐将田盼打败;楚国虽说先胜后败,但由于打败过越国 ,势力还是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威王十一年而卒,子楚怀王熊槐继位。
楚威王和秦惠文王是同一时期的人,他们甚至还有“秦楚之好”,虽说楚威王力图回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但事实上由于其国家内多年的弊病,奸臣当道,在朝中浑水摸鱼,让楚国在楚威王薨逝后国力立即衰减,被其余六国甩出名列。
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嬴姓,赵氏,名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已退位的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武灵”。赵君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赵武灵王可以说是横跨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代,也正是他积极在赵国国内学习胡人,推行胡服骑射,才有了后面能和秦国对峙三年的长平之战的实力。但军事实力归结于军事实力,但赵国的民政文化实力就远不如秦国。
齐威王、楚威王、赵武灵王虽说都是一代贤明的君主,但都各自因为其没能积极在这一时期进行变法,让自己的国家积极转型,走向封建社会的道路,总归还是有或军事或内政或民生上的和秦国的差距。倘若战国七雄的明君仍在,最终仍然会是秦惠文王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