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是什么人?一生极富争议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此人是江东名将,一生极富争议,击杀关羽他是更大黑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若说汉末三国时期谁的知名度更高,我想无非四个人: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而其中关羽作为妇孺皆知的三国之一名将,离不开后世朝代对他的包装推崇,将之奉为“武圣人”、“关帝”、“义勇武安王”,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加封神位“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成为众多行业崇拜的偶像神明,并传承至今。有关关公的典故也有太多,其中仅“败走麦城”是个负面教材,也是关公自身过于骄傲自负带来的悲惨结果。
那么,是谁逼得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呢?
吕蒙,字子明。原本是孙吴集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武官,行伍出身,靠着姐夫邓当的关系才成为孙策的随从,被称为“吴下阿蒙”。因为战功积累,在军中才逐渐有了地位,他也有了更多统兵从战的机会。吕蒙虽武将本色,但终于克己,不争首功,有国士之量。当然,最终让他执掌兵权,白衣渡江夺荆州的还是因为一件事。
在吕蒙名望很低时,凡事他都要隐忍,对于同僚中的战将,也许武技杀敌上不及他们;对于位高权重的文臣,他又有些自惭形秽,总之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但吕蒙的一些可贵的个人品质还是被赏识他的老板发现了。孙权就曾经劝导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也。”当时的吕蒙很渴望进步,但还未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因为军务繁忙推辞了。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而……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于是吕蒙开窍了,开始发奋图强,学习深造。是种子定会有开花之时,可要是块石头,一辈子也不会发芽。我们不知道吕蒙究竟读过什么书,只知道后来,上司鲁肃来考察吕蒙,一席话,令鲁肃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很高兴,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从此以后,两人交往甚密,鲁肃更是将吕蒙视为自己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后吕蒙布防濡須口,使曹操望而却步,只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又献计取皖城,举荐甘宁仅一夜功夫攻破城楼;后奇袭庐陵平定叛乱,处决祸首,其余人尽数释放,都体现了他卓越的统兵才能。
兵者,诡道也。吕蒙评估形势,策划了白衣渡江的行动,成为汉末三国时一个非常经典的战例,原因还不在于交战双方打得多激烈,而是这几乎就没有多少战场拼杀,而是用了许多心理战术,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比如在攻取三郡时,利用信息闭塞,诱降郝普为取南郡作了铺垫。示弱关羽,使其麻痹大意,继续沉醉在北伐的赫赫战功之中,背后拿下荆州,安抚民心,还让关羽手下士兵的家属写信给前线将士“报平安”……洞若观火,釜底抽薪,等等攻心战术直接打击了关羽的荆州军士气。后来,关羽被吕蒙设计围困,只得败亡麦城,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后人崇拜关羽,因而鄙夷吕蒙所作所为是阴险小人,比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直接改写成了关羽化作厉鬼向吕蒙讨命。如今,许多三国迷也认为孙吴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太过 *** ,也有人认为吕蒙能得荆州,全靠曹魏大军拖住关羽。但事实上呢?这是政治,是战争!只有利益,没有好坏。孙膑不去直接与庞涓交战,而是围魏救赵,在对方后院放火,怎么又没人说他卑鄙阴险呢?恰恰相反,这才是一个军事家应有的眼界与格局!
战争从来不是某个地点,某个时间发生的的某个单独的事件,这关乎财政、物资、外交、舆论、文化等天时地利与人和因素。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而要有这样的格局,不学习,不进步,能行吗?
关羽在威名中膨胀,而吕蒙在勤学中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可见,学习是终身的,是受用无穷的。人言:活到老,学到老。如今来看,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也许,有一天,你也可以像吕蒙那样,把“神”拉下马。只要你勤奋好学,永不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