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代善明明有夺位的实力,他为什么又会主动让贤?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29)170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代善有夺位的实力但为何主动让贤,且父子三人共保举皇太极登汗位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后金汗国选定皇太极为第二代领导人的时候,笔者认为,历史就已经倾向于要选择大清王朝。

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集万千权力与一人的社会体制,更高领导人的能力品行、执政方略对于国家和民生之发展,自然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动荡不安时期,王朝之兴衰,江山之易主,尽在君主言行举止、意念之间。

明清之际,实质上是两朝君主能力的较量。就在后金汗国在关外东北立足不久,处于命运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后金汗国老汗努尔哈赤病逝,权力发生交接。对于这个刚刚建立不久的政权来说,它的兴衰与否、何去何从,都依靠着这位新汗的掌控与把握,其任务之艰巨、压力之巨大可想而知。最终,这一重担落在了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的肩头。

大清王朝历次皇权交接都有很多扑朔迷离的故事,被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其实早在大清前身的后金汗国,唯一一次的权力更迭就有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关于皇太极继承汗位,《清史稿·太宗本纪》是如此记载的:太祖崩,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上辞再三,久之乃许。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于沈阳。

这段文献在简述皇太极继承汗位过程的同时,也传递了三个主要信息:

1。 太祖即努尔哈赤生前未定储君,所以理论上努尔哈赤的子侄们都有继承权;

2。 是代善与他的两个儿子岳讬和萨哈廉共同提名皇太极,并最终通过诸位家族成员一致赞同而继承汗位。皇太极对此是推辞良久,最终同意继承汗位。

3。 皇太极继承汗位的时间与地点。

第三条没什么好说的,关键就是前两条,很值得研究一下。

代善明明有夺位的实力,他为什么又会主动让贤?

这段文献提及三位重要人物,代善、岳讬和萨哈廉需要介绍一下。

代善乃努尔哈赤次子(其同母兄褚英早逝,实际上代善就是努尔哈赤长子),所以代善是皇太极的大哥,代善在后金汗国建立初期就因战功卓著赐予“大贝勒”封号,可以说论战功与资历努尔哈赤子侄辈无出其右。

岳讬是代善的长子,少年时便随祖、父四处征战,一生战功无数,在努尔哈赤孙辈无出其右,可以说,这父子二人都是战神级人物。

再说萨哈廉,代善季子,虽说战功不及父兄二人,但是萨哈廉很有政治头脑,在政体建设方面见解独到,是满清初期宗室皇亲中少有的治理型人才。

有此三人的举荐,皇太极能够脱颖而出似乎不无意外,但是似乎让人意外的是,这三人为何要一致举荐皇太极,而不保举更亲近之人——代善呢?因为代善承袭汗位,这三人获益都是更大,如此“反常”之举,确有不和常情让之处,后人产生许多遐想。于是就有了许多“花边新闻”,例如,皇太极如何耍手段,诈取岳讬和萨哈廉的信任,由此二人逼其父代善就范,推举自己继承汗位等。

尤其是在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逼”死努尔哈赤遗孀大妃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之生母)并且对代善执掌的两红旗,采取各种压制之后,也似乎侧面印证了那些流言蜚语。那真实的情况如何?是否真如流言蜚语之所言?

流言自然不是真实情况,然而流言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皇太极心机之重,在其兄弟之中,是数一数二的,也许只有成年之后的多尔衮可以与其较量。事实上,皇太极为夺汗位也确实处心积虑地做了些不光彩之事儿,当年代善与阿巴亥的“绯闻事件”,调查组长就是皇太极,组员都是皇太极心腹,在之后的调查报告中,皇太极和心腹们没少“添油加醋”,目的就是将代善搞臭,将他从储君的位子上拉下来。

甚至,皇太极与其支持者们,曾密谋加害代善性命,可惜阴谋被努尔哈赤得知,未能得逞。努尔哈赤极怒,遂以小罪为由,严惩甚至斩杀了制造阴谋的骨干分子,努尔哈赤虽然没处理皇太极本人,尽量将事件掩盖,但是皇太极在父汗心中分量大减,成为储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那么皇太极能够承袭汗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对于文献中记载的,皇太极继承汗位的方式和过程一定是准确的,绝对是代善父子三人共同举荐的皇太极。代善父子之所以能够举荐皇太极,主要原因就是皇太极是汗位的更佳人选。皇太极虽然为了汗位做了些不光彩之事,但是论文治武功之能力,努尔哈赤子侄辈无有匹及之人。代善的主动让贤,乃至主动保举皇太极,不但体现出代善个人良好的品行和大局观,同时也反应出此时后金贵族们较强的凝聚力和问鼎中原的愿望和决心。

皇太极对于大家的推举是再三推辞,最终“勉为其难”地承袭汗位。这里必然有表演成分,但是这种“表演”是必要的,皇太极正是通过反复辞让,证明自己的汗位乃众人所向,当然他也心知肚明,支持者们并非都是真心实意,因此这样的辞让也是对个别反对者,给予一定的震慑。面对汗位敢做再三推辞者,恐怕仅有我皇太极敢为之,这是力冠群雄般王者的自信,更是一种领导群雄能力的表现。具备这般能力的皇太极,定然是后金新汗的更佳人选。

皇太极上位伊始,后金汗国领导阶层并非是一人独大的状态,依照先汗努尔哈赤生前所定,自己百年之后,后金汗国将由“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因此是四人平等面南列坐,接受大臣的朝拜。这段跟特殊的“共同执政”时期,其实对后金汗国是一段危险期。四人共同执政并没有明确分工,所以很容易出现政令不统一,管理混乱之局面。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其他执政贝勒僭越汗权,有作乱反上之可能,这对于初建政权的后金汗国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同时,对于新汗皇太极来说,自然是不情愿、也不可能容忍其他人长期瓜分自己的权力,所以后金更高管理层之间的政治斗争,已经在所难免。

不出所料,“四大贝勒”之间的政斗“如期而至”。以皇太极的智慧和能力,定然不会等他人挑战自己的汗位,他要先发制人,将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之一位被“收拾”的就是“二贝勒”阿敏。阿敏是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奇次子,当年阿敏父兄怀有异志,想要另立山头,被努尔哈赤处死,阿敏也受到牵连。正是因为皇太极、代善等堂兄弟的苦劝,才免于灾祸,所以在努尔哈赤时代,阿敏与皇太极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皇太极承袭汗位之后,阿敏就开始不安分了。天聪元年,阿敏带兵攻打朝鲜,取得胜利之后,众人都认为应该与朝鲜和谈后班师回朝,阿敏竟然半开玩笑地说,要将老婆孩子接过来常住在朝鲜,最后还是同胞兄弟济尔哈朗苦劝,阿敏才同意一同回朝。阿敏的言论与行径,明显是不把皇太极放在眼里,甚至另立山头之心溢于言表。皇太极并没有对凯旋而归的阿敏流露出一丝不满,嘉奖封赏如常。皇太极城府之深,确实具备枭雄本色。

天聪三年皇太极亲征,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主动投诚,皇太极对于他们的主动归降十分高兴,更十分重视。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重点纠正努尔哈赤时期对 *** 的错误方针,由努尔哈赤时期的残酷压制,转变为积极笼络并为己所用,所以皇太极有意将此主动归降四城作为样板工程,以昭示天下,凡归降后金汗国,不论民族背景都将优待无异。由此可见,皇太极的执政理念,较其父努尔哈赤确实进步许多。个人认为,对待 *** 方针的转变,是后金乃至大清得以成功的最关键之要因,如果皇太极继续延续努尔哈赤的残酷统治,恐怕后金汗国也就是昙花一现。

显然,阿敏不具备这般高屋建瓴的执政理念,甚至对皇太极的“仁慈”举措嗤之以鼻。天聪四年,奉命镇守四城的阿敏,面对前来攻城的明军,不但没有积极抵抗,反而屠城并将财产洗劫一空返回沈阳。皇太极勃然大怒,再也不想容忍阿敏如此放纵,清算过往大小罪行,天聪元年在朝鲜的反动言论,自然也在其中。经众贝勒的决议,阿敏罪当处死,以儆效尤,皇太极念及往日战功,网开一面改判终身囚禁。十年后,被囚禁的阿敏郁郁而终。

一年后,“三贝勒”莽古尔泰同样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天聪五年,大凌河之战,这是一场经典的围城打援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隶属于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多次担当打援先锋,伤亡相对较大,所以莽古尔泰就有意识将自己的部队撤离战场。这种消极怠战的行为,很快被告发。皇太极得知消息之后,便责问了莽古尔泰为何不竭尽全力而至贻误战机?谁成想,几轮对话之后,莽古尔泰竟然怒视皇太极并把有意拔出佩刀,还好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及时制止了莽古尔泰的鲁莽行为,才没有酿成大错。但是这一大不敬的举动,还是让莽古尔泰付出了代价,经众贝勒协商,莽古尔泰大不敬之罪成立,削除和硕大贝勒爵号,罚兵五牛录并没收甲胄、金银若干。莽古尔泰从执政大殿被“赶”了下来。次年十二月,莽古尔泰郁郁而终,年仅45周岁。

其实,莽古尔泰被处罚并不冤枉,天聪九年查出了,当年莽古尔泰与其同母妹莽古济和同母弟德格类秘密谋反的罪证。同年莽古尔泰被追削爵位,子孙后代均有牵连。

回头来看,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倒台”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个人,他们贪图权力又行事鲁莽,且自视甚高而藐视汗权,毫无政治生存理念。倘若后金汗国由此流人物领导,相信中原王朝绝非易主于爱新觉罗。

在大殿之上,与皇太极共同面南而坐的只有代善一人了,天聪六年代善再次主动让贤,彻底将大殿之上,面南而坐的位置留给了皇太极。六载有余,皇太极终于集汗权于一身。这标志着后金乃至后来的大清,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这对于皇太极个人和后金汗国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皇太极将引领着后金汗国这艘“新型战舰”建功立业,驰骋中原。

完成这一切的,除了皇太极的杰出领导力之外,还有一人很值得再表一表,他就是“大贝勒”、大清“铁帽子王”之首的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没有代善的主动成全,历史潮流涌向何方还真不好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10/91773.html

“代善明明有夺位的实力,他为什么又会主动让贤?” 的相关文章

雍正作为乾隆的亲爹 乾隆为什么讨厌雍正

雍正作为乾隆的亲爹 乾隆为什么讨厌雍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为什么不喜欢亲爹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喜欢看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却对自己亲爹雍正的很多做法非常反感,乾隆继位之后,曾经多次废除雍正朝制定的一些法令,那么为什么乾隆不喜欢自己的亲爹呢?雍正和乾隆的经历明显不同,他们...

吕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吕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吕雉汉高帝刘邦之皇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xu)。娥:美丽的姿态,美丽的女子;姁:喜悦自得,和悦温和。这个字取得实在很美妙,美丽温和的女子。可是后世往往一提起吕后,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一幅可怕的场景...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芳兰,生卒年不详,北海剧县人,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的女儿,吴末帝孙皓的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安元年(258年),孙皓为乌程侯时被聘为妃。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孙吴灭亡后,随孙皓迁居洛阳。人物生平立为皇后滕芳兰是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乡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余。在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乡兼发小徐达,此时的徐达,只是一个农家小伙子。至吴元年时(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奉年少从军,骁勇善战。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永安三...

司马亮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亮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亮,西晋宗室大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元康元年(291年),晋惠帝叔公汝南王司马亮遭人杀害,西晋八王之乱中八王的第一个王就此落幕。司马亮是八王之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王,按理来说应该受到诸王的尊敬,那为何他会被自己的侄孙楚王司马玮杀掉呢一,出仕曹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