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宋江还牛的梁山好汉,兵败后凌迟死无全尸!
比宋江还牛的梁山好汉,兵败后凌迟死无全尸!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以大头领宋江为首,各个身怀绝技,在不同的“战线”上都取得过或大或小的业绩,其中不乏功成名就、高官显爵者,如宋江、卢俊义、花荣等人。不过跟宋江等人虚构的功绩相比,有一位好汉在真实历史当中取得的成就更高,竟达到黄袍加身、称孤道寡的程度。此人,便是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史斌。
史进的历史原型是伪帝史斌
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比《水浒》当中描绘的形象更厉害,能力更拽。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梁山泊聚众起事,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转战青、齐、濮州之间,连续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兵锋所及,官兵溃败连连,一时间令朝廷震惊(“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见《宋史·张叔夜传》)。
至于宋江团队的骨干人数,根据当时知亳州侯蒙向朝廷奏疏中的说法,是三十六人(“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见《宋史·侯蒙传》)。一个骨干只有三十六人的队伍,竟然能横向十余个州县,让官军不敢抵抗,其战斗力之强绝非一般。
在历史上,宋江三十六人的能力超强
三十六人的名讳,按照宋人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的说法,包括宋江、吴用、卢俊义、关胜、阮小七、刘唐、张清、燕青、孙立、张顺、张横、阮小二、鲁智深、武松、呼延绰、李俊、史进、花荣、秦明、李逵、柴进、雷横、戴宗、索超、阮小五、杨志、杨雄、董平、解珍、朱仝、穆横、石秀、解宝、晁盖、徐宁和李应,各人姓名、绰号大体与《水浒传》相同。不过龚开的说法并无史料作证,只是一家之言。
宋江起义持续两年多时间,在宣和三年(1121年)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击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接受朝廷招安,并被编入官军系列。此后宋江及其绝大部分骨干便消失于历史当中,唯有一人在若干年后重新出现在正史当中,此人便是僭号称帝的史斌。
“九纹龙”史进剧照
史斌的真实身份在正史当中并未详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他是宋江余党,而《宋史》则宣称他是“关中贼”,再联想到史进的籍贯华阴县属于关中,和当时的北方人发音“斌”与“进”相似,所以后世很多学者断定,正史当中的史斌,正是《水浒传》当中的“九纹龙”史进。
史斌跟随宋江接受招安,理应被赐予官职,但为何最后又落草为寇,这其中的原因不为后人所知,或许是郁郁不得志,或许不堪上级的欺压,无论哪一条都讲得通。但似乎还有另外一种更大的可能,便是史斌眼见大乱世来临,难免会野心膨胀,滋生起称王称帝之心,因此才举兵造反。而他之所以敢公然僭号称帝,亦可见其能量、实力非凡,绝非普通草寇可比。
史斌起兵造反之际,正是靖康之变当年
史斌于建炎元年(1127年)起兵,恰好也是“靖康之变”、高宗登基的年份。当年七月,史斌攻克兴州后僭号称帝,随即南下进攻四川,结果被阻挡在剑门关外,无功而返(“建炎元年秋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斌遂自武兴谋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马钤辖卢法原先与本路提点刑狱邵伯温共议遣兵扼剑门拒之,斌乃去,蜀赖以安。”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史斌南下四川受阻后,遂改向关中发展,在进攻兴元(今陕西汉中市)失利后,再次猛攻长安,宋将曲端、吴玠等人进行抵御。次年11月,吴玠击溃史斌,迫使后者率残众败逃至鸣犊镇(今西安市境内),但不久便被吴玠俘获。按照大部分史书的记载,史斌最后是被吴玠或曲端斩杀,但按照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的说法,则是被判处凌迟极刑。若果真如此,史斌最终真可谓死无全尸。
史斌最终被宋将吴玠消灭
会叛贼史斌侵兴元,不克,引兵还,忠义兵统领张宗谔诱斌至长安而散其众,欲徐图之。端遣玠袭击斌,斌走鸣犊镇,为玠所擒。端自袭张宗谔杀之,收复长安,以斌凌迟处斩。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