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姚广孝怂恿朱棣造反后,为什么会不要封赏?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1-07)12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姚广孝怂恿朱棣造反,可自己不要封赏,临终前只提了一个请求,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永乐16年(公元1418年),朱棣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向了庆寿寺。

3月的北京城还非常冷,寒风吹来,让人总是忍不住打个冷颤,朱棣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是为了见他的良师益友最后一面,人称“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之所以朱棣把他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姚广孝的怂恿,在朱棣身边的煽风点火,朱棣是不会造反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也可能就没有这位“永乐大帝”,没有“永乐盛世”。

但同样的,因为朱棣的残忍“暴政”,都憎恨永乐,同样的憎恨这个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

在床上躺着的姚广孝,是一个84岁的老人,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他苦苦的吊着一口气,迟迟不肯死去,他是在等人,等朱棣来见他,他想在自己临终前提一个请求。

姚广孝和朱棣之间的交往,在朱棣反前是非常频繁的,两个都有野心,有都需要对方的帮助,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鱼儿和水。

但是朱棣成功之后,姚广孝却一个人孤单了起来,朱棣封了他官做,但是他却都不喜欢,他还是喜欢寺院,喜欢做和尚,喜欢一个人孤独。朱棣多次封赏他,可他不要封赏,拒绝了很多次的封爵,他一个人生活在寺院中,过着不属于他的清贫生活。

姚广孝这样做,不是为了别的企图,而是他感受到了孤独,他被人抛弃了,但不是朱棣抛弃他,而是他的亲人朋友们抛弃了他。

和天底下的老百姓们一样,姚广孝的亲人们也是想过着安稳的生活,虽然平静平凡,但是却自得其乐,可在靖难之后,许多的家庭因此家破人亡,人们有怨言,有不甘,他们都将这些情绪推到了朱棣身上,推到了姚广孝身上。

那是永乐2年(公元1404年),姚广孝时任“太子少师”,他高兴的回家探亲,不同于曾经的衣衫破烂,他这回一副光鲜亮丽的样子,心中也是非常的自豪,在一路上,官员们屁颠屁颠的跑来热烈欢迎,拍马不止。

姚广孝事业有成,可是回到家乡后,自己的姐姐却没有来欢迎自己,他感觉很奇怪。小跑来到了姐姐家,可看到了家门紧闭的情况。

姚广孝怂恿朱棣造反后,为什么会不要封赏?

姚广孝冲着门内开始呼喊:姐姐!姐姐!……

可姐姐还是没有开门,他从邻居的口中得知,他的姐姐就在家中,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他的姐姐为何不给他开门,姚广孝也知道,自己是一个“助纣为虐”的人。

姚广孝曾经要好的朋友——王宾,他也不想姚广孝见面,家门紧闭,他托人带来了话,跟姚广孝解释,大概就是在说——“富人和穷人不相交”,这背后的意思姚广孝也看出了,自己的富贵来得“不正”,王宾说自己贫穷,不敢和他交往,但话中何尝不是在说,姚广孝不配和他交往呢?

贫穷的时候,姚广孝虽然没有富贵,但是却有亲人和朋友,可到自己有了富贵,他发现,自己竟失去了一切。

朱棣在执政的时候,因为稳固自己的位子,不惜打开杀戒,灭了很多人的族,姚广孝劝过他,可是没有,这是姚广孝的过错吗?姚广孝劝他不要杀方孝儒,可朱棣灭了方孝儒十族,这难道也是姚广孝的过错?姚广孝劝朱棣反,可是却让朱棣成功后杀了很多的人,这还是姚广孝的错吗?

姚广孝想了很久,他越来越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回家受到打击之后,姚广孝开始回到了自己吃斋念佛的日子里,他白天上朝,晚上吃斋念佛。

这件事没过过久,朱棣来找他了,他希望借助姚广孝和尚的身份,到寺院中查找建文帝的下落,朱棣相信,建文帝没有死,传闻当时的“主录僧”溥洽秘密的把他藏身于寺院之中,朱棣知道,能够安全庇护建文帝的人必然是得到的高僧,借助修缮《永乐大典》中的佛家著述,他希望用姚广孝的身份将天下的高僧都请来,查找建文帝的下落。

可等到了修缮完,朱棣也没有发现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去了哪里?这成为了朱棣心中的一根刺。

朱棣坐在姚广孝的病床边上,马上就要相隔阴阳了,但朱棣和姚广孝还是在谈论这国家大事,和往常一样,朱棣询问当今国家的一些事情,姚广孝平静讲述,为朱棣解惑。在之前的几十年中,两个人也都是这样。

眼见姚广孝要逝去了,朱棣也不愿在叨扰他,两个人就此停下了谈论。

姚广孝看着朱棣,有些疲倦的说:“能答应我一个请求吗?把溥洽放了吧!”

朱棣也看着姚广孝,他的心中五味陈杂,脑海中思绪起伏,一时间没有了言语。

朱棣不知道,溥洽是不是真的知道建文帝的下落,他心中非常的不愿,他害怕,建文帝来反对他,害怕出现另外一个建文帝,他的皇位,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

姚广孝像是知道朱棣的想法,他看着朱棣,两个人目光相交,姚广孝貌似在说,放心吧。

其实姚广孝真的去单独见过溥洽,两个人谈论了很久,具体说来什么,姚广孝没有告诉任何人。

朱棣心中不忍心拒绝,况且作为自己造反导师的姚广孝都也相信了“溥洽”,他望着姚广孝,终于是点了点头。姚广孝看到后,闭上眼睛。

姚广孝怂恿朱棣造反后,为什么会不要封赏?

永乐16年(公元1418年),这一年姚广孝永远的成为了历史,他有过梦想,也曾经去追求,他终得如愿,却又悔恨其中,他拒绝要封赏,只是在临终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请求,他明白,能够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在死后,他的心,会好受一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1/93294.html

“姚广孝怂恿朱棣造反后,为什么会不要封赏?” 的相关文章

相三朝,立二帝,韩琦是如何做到的?有何本事?

相三朝,立二帝,韩琦是如何做到的?有何本事?

韩琦,北宋政治家、词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的宋朝因为一场惊天之变,被分为两段。现在大家的习惯是把“靖康之变”之前的那一段叫北宋,之后的那一段叫南宋,当然,史书中就一个宋朝。北宋和南宋虽然都是一套体系,但政治生态还是不一样的,南宋多权臣,...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空印案朱元璋对此大开杀戒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朝时期让朱元璋大开杀戒的“空印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按明朝当时的法律规定,每年地方的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通俗一点讲,每年地方要送账本到中央,并且有个特别严苛的地方是必须分文不差,差了一分...

刘邦和吕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们为何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刘邦和吕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们为何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曾经做了一件违背刘邦意志的事情,让刘邦起了杀心,有十几次想直接杀了夏侯婴,但也正是这件事让吕后这个心狠果断的人对夏侯婴充满了感激之情,而这件事正发生在...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同时他不居功自傲,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成为皇帝与群臣都赞许的贤臣。元朝时就有一位名臣史天泽,为大元效力五十年,深得元世祖与百官信任,堪称元朝版的郭子仪。那史天泽是如何...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除掉司马懿?曹操是怎么想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时期曹魏大老板,也就是曹操,或许让无数人一下子便想到了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话乃是曹操所讲。曹操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了将近2000年了,但是从他的这句话...

如果没有马超,魏延能跻身五虎上将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没有马超,魏延能跻身五虎上将的概率有多大?

五虎上将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称汉中王之后,进行封赏,封了好几位将军,特别是跟随自己四处征战,为自己取荆州和益州立下战功的几位重要将领,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这就是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