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重秀的钓瓶击战法是怎么回事?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铃木重秀,原名铃木孙氏重秀,又称孙氏,铃木左大夫之子,重秀天文三年(1534)生于纪伊国杂贺庄。绰号“杂贺孙市”,率领杂贺众与信长作战,颇令信长头痛的人物。
纪伊国杂贺乡本是个默默无名的小地方,但战国时代从此地产生的杂贺铁炮众,却不期成为响彻畿内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杂贺的首脑同称杂贺孙市,此人之神秘不下于伊贺上忍,他究竟是铃木重意〔佐大夫〕、重秀、重次,或者铃木家族中的其他什么人,没有人能够断定和证明。总之,当时杂贺及其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以铁炮为主要武器的割据势力,同时也是雇佣兵团,包括汤川众、根来寺,以及杂贺三缄众等等,其中实力最为厉害的就是孙市统领的杂贺众。织田信长与三好三人众作战的时候,孙市曾隶属或者受雇从属于织田军,但其后织田氏与石山本愿寺开战,作为一向宗的信徒,杂贺众站到了信长的敌对阵营中。本愿寺因为杂贺众的协守而固若金汤,信长的首轮进攻就被打退,大将佐佐成政负伤,野村越中战死。1577年,信长统率十万大军进攻纪伊,因为根来寺等势力的帮助,很快将孙市逼至求降的境地。失去了杂贺的支援,本愿寺最终沦陷了,本愿寺显如上人逃往纪伊鹭森。1582年,织田信孝再攻杂贺,战斗正激烈时,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信长自杀,织田撤军。其后孙市站在德川家康一边,对抗丰臣秀吉,1585年,秀吉进攻杂贺,在藤堂高虎的谋划下,孙市战败,在粉河自杀。据说是孙市三男的铃木重朝,后来出仕秀吉,关原战败后成为浪人,最终依附于水户德川家。
铃木重秀
铃木重秀战法:钓瓶击
钓瓶击是位于日本纪伊的“杂贺党”在十六世纪的战国时代所使用的一种火绳枪游击战术。由于钓瓶击争议很多,甚至是否存在都有待考证,这里以最合理的解释来介绍“钓瓶击”
“钓瓶击”一般被认为是由铃木重秀(杂贺孙市)所创,以杂贺党为代表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火绳枪战术。“吊瓶击”是“钓瓶击”的误传写法。
1、“钓瓶击”战斗原理
从字面上来讲,“钓”指的是“引诱”,首先安排伏击部队在森林、河岸等隐蔽地点埋伏,再以诱敌部队发起佯攻,在短暂的射击之后迅速后撤,引诱敌人移动至埋伏地点,再由伏击部队发动猛烈的齐射,使敌人受到极大的伤亡。
设伏的地点一般是在山间、谷地、灌木、森林之中,本身纪伊那多山多林的地形就为钓瓶击的使用创造了条件。以敌人无法短时间逃出为原则,选择较为隐蔽的地点埋伏,待诱敌部队撤退后,从敌人侧面发动攻击,从而确保不会伤害到自己人。“瓶”指的就是这种依靠双面夹击作战的战略,敌人就像钻进了一个狭小的瓶子里一样。
钓瓶击的射击小组是由四名成员所组成,一个专门负责瞄准射击;一个负责配制火药的量;另一个负责装入火药,接着是弹丸;最后一个负责从后面调整火绳的位置,确保击发成功,最后递给射手,完成一轮射击。
由于火枪和火药并不能同时装入枪管,虽亦不排除一组四人使用多把火枪,三个人装填好之后递给射击手的可能,所以这一点可能存在争议。
铃木重秀
2、“钓瓶击”战术区别
与当时其他火绳枪战术相比,钓瓶击的更大优势在于其射击的连贯性和突然性。
通常一个人使用火枪的话,每2枪的间隔约一分钟左右,简单计算,信长的“三段击”每组每半分钟开一枪。而杂贺孙一使用两组轮流进行组击,间隔只需要大约二十秒!
这种野战伏击部队在短暂的攻击后立即撤离,消失在慌乱的敌军的眼皮底下,不仅会使敌人遭受极大损失,即使没有全歼敌人,也会使敌人士气大跌、精疲力尽。与岛津家的“钓野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不同点则在于钓野伏是以主力部队作战,而钓瓶击则是将部队分散,从各个方向牵制敌军的并一一击溃的游击战术。
3、意义
由于有这样精密出色的战法,又拥有大量的铁炮,因此杂贺党能协助本愿寺在石山之战中与全盛时期的信长相持10年之久,织田信长最后借助了天皇的力量才占据石山御坊,但即便如此,撤回纪伊的杂贺众仍然在不断骚扰信长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