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21)170

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朝第二代统治者皇太极突然离世,在他统治的十七年时间内,先后征服了朝鲜和漠南蒙古,在此后与明朝的军事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大大的增强了满清的实力。

笔者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于中国古代的各时期历史都有所涉猎,但是相信经常关注学堂的朋友在笔者所写的文章中会发现,有关清朝的文章相对较少。

其中有何缘故呢?实事求是的说,是因为充斥荧屏的各种清宫戏,抛却很多粗制滥造的道具不说,光说那些离奇、狗血的剧情,便让如笔者这样一直读正史的人群避之不及。连带着,笔者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致来写关于清朝的文章了。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

不过最近一直在阅读高阳先生的有关清朝皇帝的历史大作,对于发生在满清入关前夕、皇太极死后的一系列政治变故,颇有感触。尤其对于那位毁誉参半、一度离皇位仅仅一步之遥的睿亲王多尔衮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虽然在死后,遭受到了顺治皇帝的政治清算:削夺一切爵位、开棺戮尸,生前有多荣光,死后便有多悲惨。

等到这些恩怨情仇散尽的百十年后,乾隆皇帝总算为多尔衮翻了案:“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

算是肯定了这位在清初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地位的政治人物的历史功绩。而关于他的故事,则必须要从皇太极死后,围绕大位所进行的争夺开始说起。

(一)

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朝第二代统治者皇太极突然离世,在他统治的十七年时间内,先后征服了朝鲜和漠南蒙古,在此后与明朝的军事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大大的增强了满清的实力。同时,注重任用 *** 、发展生产,为满清入住中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的突然离世,对于满清来说,绝对是个重大的打击。让这个新兴的王朝暂时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各方势力为了争夺皇位,竞相奔走、各出奇招。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目前能够左右皇位最终归属的几方势力。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

首先便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作为努尔哈赤时期便已经战功卓著的老资格勋贵、先帝皇太极的兄长,加上自己手中两红旗的实力。虽然年事已高(六十一岁),自己对皇位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同时,他身上有政治污点,曾经在努尔哈赤时期,和自己的庶母、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之间存有暧昧,受到努尔哈赤的严厉训斥),但是他表态支持谁,无疑具有很重的份量和很大的影响力。

其次便是肃亲王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此时三十五岁,正当盛年,加上多年戎马生涯,颇有战功,他是个战场上的绝对勇将,但是却相对缺乏政治眼光,为人处事不够细致和谨慎,因此在皇太极时期,有三次受到降职和罚款的处理。虽然一直在军事上受到重用,但是笔者推测,很有可能正是因为豪格自身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才让皇太极从来没有流露出立其为继承人的想法,毕竟皇太极下面还有好几个儿子,加上皇太极自己也没有想到死亡是如此的突然,因此皇太极自己很有可能存了再等几年,自己其他几个儿子长大以后综合考量后在做决定。毕竟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帝王,选择继承人是慎之又慎。不过这些随着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只能变成永远的谜团了,依靠自己先帝长子的优势和军中的地位,豪格自然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最后便是睿亲王多尔衮了,他是皇太极的十四弟,此时三十二岁,同样年富力强,而且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在朝廷中更是受到皇太极的器重,命其主管吏部, *** 范文程、洪承畴等都和其有不错的交情,在以往处理朝鲜和蒙古之间的事务上面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算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加上他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所掌管的两白旗。多尔衮自然也对皇位抱有很大的期待。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

几日后的沈阳崇政殿,一场将决定清朝未来的重大会议开始了,议题当然只有一个:立谁为皇帝。

两黄旗的精锐士兵将皇城团团围住,大殿内的气氛也是剑拔弩张。

两黄旗的两个代表人物索尼和鳌拜抢先发言,他们态度非常坚决:必须立皇子为帝。被搅了兴致的多尔衮以扰乱会议秩序为由将两人逐出大殿。

紧接着,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提议拥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未置可否。他在观察在场众人的神情,当一看到一双双怒目相向的目光都是从两黄旗的大臣中射出时,他在心底感概:先皇在位十七年,果然是深得人心,我若想要登基,看来是大费周章了。

多铎是个急性子,他看到多尔衮陷入沉默中,立刻大声对多尔衮道:“十四哥如果不愿意当这个皇帝的话,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是出现在太祖遗诏里的。”

多尔衮立刻反驳道:“不仅你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有”。言下之意,你两人都不合适。

多铎又道:“那就按照长幼顺序,拥立礼亲王代善为帝。”

听闻此言后,须发花白的礼亲王代善连忙站起身来,摆摆手道:“我一把年纪了,没有这个雄心壮志了!睿亲王多尔衮如果有意为帝,自然是国家之福。不过既然他不愿意。我看不如还是拥立皇子,肃亲王豪格是皇长子,自然是众望所归。”他话音刚落,两黄旗一众大臣纷纷附和。代善的意思很明确:我不想趟这趟浑水,还是让你们两方争去吧。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

多铎心中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肃亲王豪格自然将各方表情尽收眼底,不过他也知道,如果要强行上位,势必难过多尔衮兄弟这一关,弄不好八旗内部首先得火并一场。主意已定,他决定先退出会场,再作打算,于是他冷冷道:“我福薄,不配担当如此重任”。说罢也离开了会场。

他一退场,此次会议自然开不下去了,两黄旗和两白旗一直不对付,在两方大臣的骂骂咧咧中,这次会议无疾而终。

(二)

一连数日,此事陷入了僵局,不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都知道想上位,绝非易事。双方虽然有矛盾,但是都不想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此满清上层各方势力都在苦苦思索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最终,还是多尔衮棋高一着,他在十日后的会议上提出:拥立九皇子福临为帝。豪格支持者济尔哈朗为之一辅政王,自己则为第二辅政王。

济尔哈朗何许人也,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皇太极时期的四大亲王之一,从小和皇太极一起长大,和其感情非同一般,成年以后,以恭顺得到皇太极的信任,同时在战场上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因此他也得以成为一旗旗主,执掌镶蓝旗。一向比较沉稳的他对眼前的形势洞若观火。

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的他自然希望将帝系一脉留在皇太极的子嗣中,但是看到多尔衮一方的实力如此强大,他对拥立豪格继位也有些信心不足。多尔衮抛出的这套方案高明就高明在,可以照顾到各方的利益。

当然,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便是闻名于后世的孝庄皇太后,也就是顺治皇帝的生母,虽然在目前留存的史书记载中,没有什么明显的关于她参与此次夺位行动的记载。但是只要和大家说一件事情就明白了,此时皇太极在世的儿子共有八个,从排序上来说,福临非常靠后。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

两黄旗的主张一直是先帝之子,而多尔衮偏偏那么多人都不挑,唯独挑中了福临,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和孝庄皇太后之间结成了政治同盟,得到了孝庄皇太后的某种承诺,而且六岁的福临相比其他几个年长的皇子,更易于控制,才让他义无反顾的推福临上位。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很多真正的高人便是躲在历史的背后,影响历史的进程。无疑,孝庄皇太后,便是这样的人。

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多尔衮推举福临上位并不是他高瞻远瞩、胸襟开阔的表现,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不过,此举客观上保证了八旗内部的统一,使得满清避免了一场因夺位可能引发的政治动荡和军事风波,为此后入主中原积蓄和储存了力量。在紧要关头,懂得权衡和进退,多尔衮也不失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事实上,他此后的表现,也无愧这个称呼。

于是,在各方势力的妥协下,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基为帝,是为顺治,而政治谋略出色的多尔衮很快便使出手腕,将济尔哈朗排挤出权力核心,自己大权独揽。

此后的数年间,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当时全中国最顶尖的人物,如吴三桂、李自成、张献忠等,或在其手中败亡,或投至麾下,为其所驱使。清军也席卷天下,成就了大一统的伟业。

多尔衮的名号也一变再变,“叔父摄政王”、 “皇叔父摄政王”、 “皇父摄政王”,直至死后被追赠为“成宗义皇帝”。这些名号的更迭,背后是其煊赫权势的集中体现。

豪格作为他的重要政敌,后来也被其迫害致死。包括被边缘化的济尔哈朗等人,在玩弄权术方面,不得不说,多尔衮是一个真正的高手。不过,仅仅在豪格死去的两年后,年仅三十九岁的多尔衮便因病去世。

早就对其心怀不满的济尔哈朗立刻上书控诉其罪名,在顺治皇帝的默许下,朝野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算多尔衮党羽的政治运动,多尔衮一党被彻底清除出朝堂,由于皇位争夺而引起的多年的政敌间的相互迫害,至此也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100836.html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 的相关文章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爆发的安史之乱中的一场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唐朝时期,北境民间对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意思是说,只要有哥舒翰镇守边将,北方的那些入侵者,连往唐朝的疆域看一眼都不敢。哥舒翰简直就是战神!甚至连大名鼎...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张郃成为名将,而高览为何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当以占据青、并、幽、冀四州的袁绍势力最大强大,袁绍得以壮大不仅靠的是家世显赫、还有谋臣武将倾心的辅佐。袁绍帐下鞠义、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还不知道:明朝后妃为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联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三国蜀汉政权中,有能力活抓孟获的认是谁?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首领,被诸葛亮擒拿后赦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兵征讨,赵云、魏延、马岱、王平、张翼等大将都一起参战,诸葛亮先后七次擒获孟获而不杀,七擒七纵,最终孟获心服口服。在征讨孟获的时候,赵云、魏延、马岱谁有能力活捉孟获?虽然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

吕蒙在杀关羽父子后突然就暴毙了 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吕蒙在杀关羽父子后突然就暴毙了 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对吕蒙杀死关羽父子后,为何就突然暴毙而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9年,东吴主将吕蒙趁着蜀汉大将关羽在外率军作战之际,尽起东吴大军袭取荆州西部三郡,而在外率军作战的关羽获悉此情况之后,当即率军回撤。与此同时,关羽在率军回撤时,派出使者去责问吕蒙为何违背吴蜀联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