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21)150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初七,杭州城弼教坊的刑场,清军戒备森严,百姓缟素呜咽。五人身着大明服饰,下轿步入刑场。一人在另外四人的簇拥下,凌然站立于刑场中间,只见他放眼望去,西湖吴山,风景如画却变了颜色,他叹息一声后高声诵出:“我今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随后引颈就戮,跟随他的四人也一同遇难。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顷刻之间天空变色,乌云翻滚,暴雨如注,民众哭声震天,在场的官员也不禁仓皇失色。有人冒险将他的尸骸收敛,葬于西湖边南屏山下,圆了他的愿望:“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尽鸱夷!”

他,正是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的民族英雄张煌言。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张煌言是浙江鄞县人,号苍水,出生于明末的一个官僚家庭。和古时的读书人一样,张煌言也饱读诗书,意欲走科举之路,22岁那年,他考中举人,若不是时代的变革,也许可以功成名就高官厚禄。可此时明朝已经穷途末路,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等城,张煌言看到原本的大明朝臣此时全然抛却礼仪廉耻,逃的逃降的降,而手无寸铁的百姓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欺凌与肆意的屠杀,奋然弃笔从戎,投身反清复明的运动中。

当时,江浙一带的反清运动正轰轰烈烈,大家奉明太祖的后裔鲁王朱以海为监国,举起复明大旗。然而清军的铁蹄随即踏破杭州,鲁王不得不南下躲避,张煌言挥别父母妻儿,护送鲁王一路至舟山。在浙江及舟山地区,被任命为佥都御使的张煌言组织招募义军,他管理军队纪律严明,不许有丝毫扰民行为,深得当地民众的拥护。

在张煌言的带领下,舟山军民对清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连清军将领都不得不承认:“我军南下,江阴、泾县、舟山三城,最不易攻。”然而,清军加大兵力不断南攻,最终城陷,张煌言不得不奉鲁王入福建到厦门投靠郑成功。随后,从永历八年始,他开始了一生中最辉煌,也是复明最有希望的四入长江。

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安置好鲁王后,为了开辟抗清的新天地,张煌言和张名振北上来到长江口的沙洲,并以此为基地,寻找机会沿江而上。永历八年正月,张煌言与张名振之一次进入长江,他们分批进入长江口,一路冲过狼山、江阴、三江等清军的防控地域,在瓜洲金山登陆,缴获清军十余门大炮和火药,并在金山寺遥祭明太祖。在清朝急援军到来之前,张煌言率军扬帆而去。

同年3月,张煌言和张名振率600余艘战船再次进入长江。这次他们速战速决,在仪真城外焚毁盐船后即撤回沙洲。到了年底,张煌言与张名振第三次进入长江,这次他们直逼到南京郊外的燕子矶,吓得满清官员惊呼“咫尺江宁,势甚披猖”,对于清朝统治江南地区恍若地震。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三入长江,一次比一次深入,不但似入无人之境,对于百姓也秋毫无犯,这让生活在清朝铁腕政策下的民众看到了复明的曙光。张名振逝后,1659年,张煌言会同郑成功又一次率军进入长江,这次犹显得悲壮!

清军有了前三次的经验,对于长江防守明显坚固许多,而张煌言率义军巧妙地破坏了防线,在郑成功的支援下,轻松攻占瓜洲。随后,他向郑成功献计,全力攻取镇江的同时,佯攻南京,让清军无暇以顾。郑成功依计而行,派张煌言率军攻南京。张煌言手中兵力不足一万,船只也只有几十艘,仍然顺利攻克仪真,进逼六合。一路上,沿江百姓热烈欢迎,甚至“仪真吏民赍版图迎降五十里外”。

当张煌言得知郑成功已经攻克镇江后,忙给郑成功写信,建议他乘胜从陆路直取南京,可惜,这次郑成功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没有听从张煌言的建议。驻扎在南京城外两天,张煌言没有等到郑成功,便赶到芜湖,分兵四路,沿途张贴告示,许多已经降清的大明故吏一看到告示,随即倒戈,义军风卷残云般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

张煌言每到一县,安排政事,安抚百姓,军民相安,秩序井然,竟然出现“父老争出持牛酒犒师,扶杖炷香,望见衣冠,涕泪交下,以为十五年来所未见”的空前盛况,可以想象百姓心中是何等的欣喜。这让清朝的统治者大为恐慌,急忙向江南地区派兵增援。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只不过,人们以为看到了复明的希望,却不料昙花一现,大好局势随着郑成功南京一役的失败和随后的撤退而烟消云散。张煌言更是陷入腹背受敌、孤军奋战的困境,清两江总督写信劝张煌言投降,被他严辞拒绝。他率少量船只撤退时,与大批清军相遇,战败后不得已弃船登陆。然而清军依旧穷追不舍,张煌言边战边退,或行于乱山之间,或隐于农舍之家,顾不上追兵伤痛,潜行二千余里,终于九死一生回到浙江。

张煌言回归后,当地百姓喜极而泣。他收拾旧部,又得到郑成功派给他的部分兵力,义军稍有壮大,他继续反清复明,寻找机会以东山再起。可是,再也没有好的机会了。

不久后,郑成功即扬帆东征, *** ,而南明永历政权也告覆亡,到了1662年底,鲁王因病去世,复明大业没有了皇族宗室这杆大旗,前路晦暗。张煌言东劝郑成功出兵闽南被拒,西请“十三家兵”出征也未成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张煌言心知复明已经回天无力,仍然不肯依附清朝,再次拒绝劝降后,既不愿投靠台湾郑氏,也不愿隐姓埋名,甘愿“以死立信”,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他遣散军队,带领十数人居于舟山悬岙,每日“寒芦瑟瑟秋张乐,宿火荧荧夜读书”,静观其变。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英雄总敌不过小人,由于叛徒的出卖,张煌言被清军生擒。浙江巡抚张杰亲自接见,以贵宾相待,意不过劝其投降。因知张煌言心意,不敢开门见山,而招集一些他曾经的部下——现已降清,众人流着泪行礼,张煌言不过微微点头,张杰言归正传:“只要张大人愿降,富贵功名立马可得!”张煌言凛然道:“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言罢拂袖而去。深知张煌言大义,众人再不敢发一言。不久后,张煌言一家老小被杀,又三日,张煌言被杀于杭州。

据说,对于如何处置张煌言,清朝商量了许久,本想劝降,无奈他不肯就犯,若押送北京处斩又唯恐途中生变,议了许久,最终决定就地处斩,这也许正如张煌言所愿——以死殉国。这样的中华英烈,可以羞愧死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一般人等了。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朝代更迭本是历史的规律,饱学的张煌言怎么会不明白?他明知大明已经大厦倾危无可挽回却还“姑留螳臂强挡轮”,义无反顾地选择对抗,那是怎样的一种决绝,何等的悲壮!那是他看到满清的残暴、百姓的涂炭,而至死不愿屈节降清的一身正气!在如今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洪流下,我们怀念而不能忘记的是张煌言不畏强势的风骨和浩然正气,这正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的珍宝,中国的脊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100905.html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 的相关文章

朱粲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名声怎么样?

朱粲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名声怎么样?

朱粲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阀的一支,自称迦楼罗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粲初任城父县(今安徽亳州)的小佐吏,虽然官职不入品,但他在这个岗位上包揽诉讼上下其手,加之能说会道善于笼络人心,在当地也算一号人物。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粲“从军讨长白山贼”时,不愿再给大隋当炮灰...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北周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期间,随之而来的大隋朝完成了对南朝陈的统一,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象二年(580年),北周爆发三总管之乱。益州总管王谦不满杨坚专权,于是起兵声讨,结果两个月后就兵败被杀。王谦拥兵数十万,又有巴蜀天险为凭障,为何仅两个月就迅速败亡了呢一,出身名...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初仕刘璋,为从事,刘备割据益州后,任为议曹从事。后主时期,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使杜琼追赠丞...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对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孙权被戏称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临死前,为何说刘备说是被诸葛亮给骗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刘备爱才,除了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的手下还有其他厉害的谋士,其中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肩的,当属庞统。庞统与诸葛亮一个称为“凤雏”,一个称为卧龙,同在刘备麾下拜为中郎将。可惜庞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