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22)210

1652年初,李定国率军自云南出兵八万,进攻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竹,先取沅州、靖州,又攻桂林。清军遭遇巨大失败,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李定国占领桂林后,马上抢占柳州、衡州等地,兵锋直指长沙。清廷闻讯,大惊之下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锋芒,李定国后退撤离长沙退守衡州诱敌深入。清军主帅、亲王尼堪尾追而至,李定国设伏包围清军,大获全胜,尼堪被阵斩,清军全军覆没。

李定国的桂林、衡州大捷,震动满清朝野。不到一年的时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再次掀起了抗清运动的 *** 。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李定国极大地阻击了清朝南下的步伐,此时江南地区的抗清运动此起彼伏,郑成功等又在东南沿海不断袭击清军据点。清朝可谓疲于奔命,清朝内部甚至有与李定国划地而治的打算。当时李定国在 *** 眼中,就是再造河山的存在。对比清朝的疲态,李定国可谓兵锋正盛,民心所向。很多人相信:明朝可以乘胜追击,收复国土,将满清赶回关外老家。

但是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很快清军就卷土重来,而李定国虽可独当一面,但是却无法逆转南明的坠落。1662年,缅甸将永历帝朱由榔交给清军将领吴三桂,随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消息传来,李定国急火攻心病倒,很快病逝,一代名将死不瞑目。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1、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李定国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体恤下属,威望很高。今天的很多云南人还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直到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人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过:“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正因为李定国的仁义,所以他始终能够吸引广大抗清义士追随并奋斗到底。“湘桂大捷”之后,李定国决定联络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夹攻广东,以图兴复。欲下广东,必取新会,“克新会,则广州可下”。在目前看来,光复广东可联合郑成功,是当时南明中兴的更佳战略。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1654年2月,李定国挥师入粤,一路势如破竹。4月,包围新会。此时坚守新会的清军(汉军)得到清廷死战命令:不能丢失新会,人在城在!为了保住新会,清军不止一次地驱逐城中百姓当“炮灰”,李定国不忍心屠杀百姓,于是一次次放弃进攻。针对李定国不忍伤害百姓的“善良弱点”,清军放弃了最后一丝底线。清军一方面妖魔化李定国蛊惑百姓,另一方面命令百姓每户贡献一人充当人肉军粮,其罪行令人发指。

清军的罪行帮他们最终守住了城池,而城外的李定国则因为瘟疫以及郑成功屡屡爽约,最后围攻新会失败,南明再一次遭遇巨大挫折。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李定国的仁义是其军事生涯中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但是在面对没有底线和原则的清军时,这些仁义反而成为李定国的绊脚石。对付流氓,毫无疑问更好的方式就是以牙还牙。清军为了彻底击败李定国,一方面加强军事打击,另一方面重用 *** 降将,如吴三桂、洪承畴之流,这给坚持斗争但是意志不坚定的 *** 提供了希望,很快李定国的身边就不断出现叛徒。

李定国的义父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四将军扛起抗清大旗继续坚持斗争。但是很快四人内部就出现了内讧,孙可望因为地位上升膨胀起来,与李定国矛盾激化。在李定国奋力征战时,孙可望在后方不断挖墙脚,致使李定国不能迅速扩大战果。后来孙李矛盾白热化,眼见就到刀兵相见的地步,李定国从大义出发,主动退守云南。但这样的妥协给了清朝机会,很快,大好的抗清局面失去,南明又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2、不靠谱的队友们

李定国深知,自己的能力就算24小时不停歇的征战,也不能完全KO清军,想要彻底光复大明河山还是要靠大家的力量。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在内的四将军制度,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一个写照。但是这个所谓的集体领导制并没有给队伍带来民主气息,反而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几个人都跃跃欲试,最后造成了自相残杀的尴尬局面。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虽然当时的四将军都认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为首领,但是这个首领此时正在到处流亡,根本就不可能当一个合格的领导。况且就算朱由榔在四将军身边,因为没权没兵,拿什么节制这些地头蛇呢?所以不仅李定国郁闷,朱由榔郁闷,连同整个南明都被这种畸形的体制带到了无法翻身的沟里。

虽然体制害死人,但也正是这种蹩脚的制度,才凸显出了李定国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试想,如果没有孙可望等搅屎棍的玩命拉后腿,李定国取得的成就就不只是“两蹶名王”这么简单了。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除了南明内部体制,就是对外的联络上,南明各部分的联络也很成问题。在围攻新会前,李定国就设法联系在厦门沿海抗清的郑成功,约定一起夹攻广东。但是李定国前线激战正酣,而郑成功却迟迟按兵不动,最终导致了李定国不可挽回的失败。作为南明的顶梁柱,李定国的失败导致了南明抗清形势再次陷入低谷。

郑成功的爽约,缘于自己的高傲。南明隆武年间,郑成功跟随父亲郑芝龙觐见,隆武帝赐姓“郑”,时人称为“国姓爷”,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而相比之下,李定国自1630年参加农民起义军,后跟随张献忠四处征战,张死后,李定国仍然坚持抗明。但是在清军入关后,出于民族大义,李定国选择和南明站在一起,联明抗清称为李定国后半生的主旋律。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在那个论资排辈、讲究出身的时代,郑成功看不上李定国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郑成功不响应李定国。郑成功相信,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搞定清朝。

很明显,郑成功过于自信了。

李定国是一个悲剧人物。生前为生存揭竿而起,后期为大义舍生取义,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欣慰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还们看到了《龙*传奇》这样高大上的影视剧来纪念这位英雄。李定国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扫除奸佞,相信看过这部剧后,我们会更加呼唤这位英雄的归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12/100968.html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若是不妥善安葬关羽,刘备是否就不会攻打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当中关羽的死亡一直是三国迷心中的一个遗憾,如此忠义勇猛的一个人最终却是死于小人的算计下,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而在关羽死后孙权还利用关羽的遗体大做文章,将关羽的头颅装到盒子中送...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竟然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懦弱无能的象征,但是,其实这位皇帝治理下的蜀国却是非常的安定,哪怕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也仍然统治了蜀国...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诸葛亮三气周瑜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诸葛亮三气周瑜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里,正史没有这一出。周瑜之所以被气到吐血,实则为气上加气,导致旧伤严重复发而亡。诸葛亮“穷追猛打”《三国演义》将正史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多的传说...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还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军师联盟》播出,引发了不少热议。有人说《军师联盟》里的曹丕和以往的形象很不一样,不像那个无缘无故就要杀掉兄弟的人,应该是加入了不少创作成分。真是这样吗?历史上真实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三...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