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井长政有哪些轶事典故?浅井长政是怎么死的
舍“贤”取“长”
在贤政决意改名的时候,浅井备前守长政之名由此诞生。而关于长政为何取「长」一字,普遍认为的有两种见解。
一有贤政对击败东海今川义元而一举成名的织田信长深感佩服取其偏讳一字称「长政」之说。
另外的说法是源至于武运长久一词。取了其父「久」之上的「长」,有决心成为超越父亲的大将之意味。
学者普遍认为后者的见解才是正确的。
长政留下感人话语
在日本历史节目《转动历史的时刻》的“浅井长政逆袭京都”中,节目为我们呈现了小谷城沦陷前浅井长政交给家臣们的书状,分封领地的书状中,浅井长政附加道:“此番守城之功,不胜感激。”对于一起奋斗到最后关头的家臣们,长政想要感谢他们。小谷城沦陷后,家臣们顺利逃脱。家臣们悉心保管着这份书状,将长政的心意代代相传。
浅井长政无意中的一句话让几百年后的人们确定了他是一位难得的忠义武将,他让几百年后的我们感受到了战乱中原来还有一丝温情。他确是一位当之无愧、受百姓爱戴的大名。在临死前,竟然不忘家臣们的功劳,仍对他们抱有感恩之心。这是超越了君臣的身份,想必浅井长政把家臣们当做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好兄弟。家臣们为什么会让浅井长政如此重视?可能也是因为他们被浅井长政的魅力所吸引,认为他便是他们当之无愧的君主,誓死地为了君主保卫小谷城至最后一刻吧。
弁才天看其人
在日本历史节目《转动历史的时刻》的“浅井长政逆袭京都”中,还为我们讲到了浅井家供奉的弁才
天佛像,代表古来信仰的弁才天,其手中握有许多武器,与带来灾祸的魔人勇猛战斗,用智慧指引人们走向繁荣,战斗与幸福之神,弁才天。从弁才天所代表的意义,足以看出浅井长政在那个时代的理想。长政对抗强势的信长的信念,在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对抗六角氏的英勇
在节目中,还提到过浅井长政在对抗六角氏的时候,他和家臣们团结一致,他更是亲自冲入敌人的本阵并取得了胜利。可见浅井长政的英勇和受人爱戴的原因。
百姓爱戴的大名
掌管北近江之后的长政对待善待百姓,深得民心。关心民生疾苦,北近江有很多向来拒绝大名的势力进入村庄,自发制定法则,自治自理的村庄。为了掌管这些村庄,对于村庄的一系列问题,长政并没有把问题交给家臣处理。而是亲自倾听村民的陈述,作出裁决。可以看出长政想融入民众,理解民众的心情。长政也很重视村人们的信仰。让人民安居乐业,使近江更加繁荣,长政的一番苦心下,这些拒绝大名统治的民众也聚集至身边。
在织田家的主力在迫近京都附近的佛教总本山「比叡山 延历寺」时,长政得到僧兵的援助,在山上架起阵势,与织田家对抗。可见长政的善行已经影响到寺院,甚至让寺院愿意为其奋斗。
出淤泥而不染
该怎么形容浅井长政这么美好的人物呢?就应了那句‘出淤泥而不染’吧。生在那个污秽的时代(不用说也知道了,哪个战争时代不是黑暗的呢?),却保留着一份朴素而纯真的心灵,这是难得的。他就像是开在乱世中的一朵白莲,一片污秽中的一点白。从他与阿市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从他亲耳听百姓的哭诉,为百姓解忧解难,从他尊敬和保护着寺庙,从他为了北近江百姓复兴的莲华会(8月15日),成为了世代北近江百姓的精神寄托等等平凡的小事中可以看出,他的伟大情怀,我想这在战国时期,是没有哪一个大名能够干得如此漂亮的吧。为何他会被定义成一位忠义武将、一位和蔼可亲的人?这恐怕便是与几百年前所做的点点滴滴分不开的。
悲哀的爱情
关于浅井长政被现代浪漫化的便是他那短暂且悲哀的爱情史。
战国之一美女阿市先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嫁给了织田家附近的豪强浅井长政。被强迫嫁给一个完全没见过面的人的政治婚姻往往是悲哀的,但是浅井长政却是真心爱着阿市的。夫妻两过着令人羡慕的恩爱生活。阿市还被尊称为小谷夫人。阿市的婚姻虽然是策略婚姻,却得到了幸福,本来可以平平淡淡地做一辈子的夫妻,可是他们却生不逢时,生在了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浅井长政身不由己,终于与阿市的兄长织田信长展开了战争。
浅井家臣们都极力要赶阿市走,但是浅井长政却是太爱阿市了,不顾家臣的反对,坚信阿市不会再一次地背叛他。其实阿市只是想让长政不要再以卵击石,两家都重新和好。毕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阿市当时被夹在丈夫和哥哥中间,左右为难,唯有让两方重归于好,这样才能幸福地生活下去。阿市只是想要自己最珍重的人都不要受伤,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都会有的想法,她只是想像一个普通的女子一样,可以和丈夫看每一年的花开,可以和哥哥一起回忆童年。
但是最后的最后,浅井长政还是被织田军包围在小谷城内。小谷城城破时,长政自刎了,在那个时代的武士,死之前都会把自己的妻儿杀死,以便不让他们落入敌人的手中,但是当阿市请求殉死,长政不许。这是因为他知道织田信长不会对自己的亲生妹妹做出伤害她的事,更重要的是浅井长政希望她好好的活下去,带着他对她的爱好好的活下去啊!阿市哭了,她恨自己,也恨这个时代。就这样,浅井长政先将两个儿子托人逃出,再派人将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回了信长处。而自己,则在燃烧的小谷城内结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