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29)240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虎啸龙吟》讲述的是蜀魏两国军师之间的对决,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抱着克服中原的雄心抱负,毅然决定亲自北伐抗魏,曹睿被迫启用司马懿出山,才有了电视剧中强强对决,才智相拼的好戏。那么精于治国的诸葛亮在蜀弱魏强的局面下为什么要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执意北伐呢?

1、刘备的托孤之恩

刘备在临终之际语重心长告诉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一番遗嘱实际上把蜀国所有的前途命运交付给诸葛亮,饱含了君对臣的绝对信任和无比期望。这种信任和期望在刘备死后慢慢转变成一种巨大压力,诸葛亮也自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因此他南破孟获,北伐中原,高举“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宣言,极大鼓舞并凝聚了民心士气,进一步的明确了战争的正义性。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诸葛亮怎么可能不知道魏强蜀弱的实际情况,更不是不知道军旅生死茫然的道理和北伐之战凶多吉少的结局,然而他感激先主知遇之恩,追思先帝的遗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成先帝之遗志。“水鉴至明而丑者忘怒,以其无私也”,这正是诸葛亮被称为“千古一相”的人格魅力所在。

2、“东和北拒”的战略构想

早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他就在隆中提出了“东和北拒”的战略构想,而当他成为蜀国军事、经济的实际领导者时,蜀国却成为了三国中势力最为弱小的,那么联吴抗曹就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因为这时魏国的军事战略中心已经放在势力仅次于其的吴国上,蜀国主动出击,既能减轻吴国的战略压力,又能有效牵制魏国,使魏国既无法集中精力经营吴国,又无力追击蜀国,陷入两面为难的局面,正如“二战”时,德国要求日本牵制苏联。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诸葛亮作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政治家,以他独有的战略眼光,力排众议,提出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上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北伐,进可以在魏吴对峙的局面趁机扩充蜀国的势力,退可以更大限度的巩固三国鼎立的局面。如果一味的偏安一偶,坚持保守防御的 *** ,魏国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古代信息条件、兵力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蜀吴对魏国大军的突袭,防御起来将十分艰难而被动。而主动北伐,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变弱为强,有效的牵制魏国。

3、“天时、地利、人和”分析北伐大局

首先说天时,刘备创业之除当时正逢乱世,人无定主,正是群雄混战的时候,那时候静观其变,伺机而出尚可为王;而到了诸葛亮的时候,三分天下,敌强我弱的大局已定,不主动出击就是坐以待毙。再说地利,魏国占据了北方的大量领土,在军事、民事资源上具有绝对优势,又逐渐从战乱中恢复经济,这种潜在实力是蜀国远远无法比拟的。最后说人和,创业之初蜀地可以说集天下之英豪,而到了诸葛亮的时候,许多大将相继过世,而魏国占据中原的大量人才资源,这也远远是蜀国所不具备。也就是说,魏国在综合国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并不断恢复壮大,如果不北伐,玩持久战,蜀吴只能眼睁睁看魏国做大,最后难逃厄运。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了北伐的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那么通过北伐武侯的目的真正达到了吗?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显然,武侯的最终的战略意图当然没有达到,反而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蜀国的灭亡。主要原因有三:

之一,棋逢对手,战略相克

武侯的战略意图被司马懿完全看穿,同样具有高超的谋略和军事才能的司马懿,针对诸葛亮的“东和北拒”牵制战术,转而采取的是消耗战略,即依靠魏国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与远道而来蜀国进行持久战斗,不主动出击与冒然追击,采用骚扰和攻击蜀国后勤线的 *** ,拖垮蜀国,使得其不战自败。

第二,战术持重,缺乏机动

武侯指挥作战风格谨慎而持重,曾一度拒绝魏延奇袭子午谷,直取长安的做法,跟魏国基本也是进行的攻城战为主,这在敌强我弱的持久战情况下是很难占到便宜(参考我军运动战胜利的经验)。

第三,后方不稳,缺乏支持。

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朝廷中阻力重重,基本没有团队支持,虽然后世我们感叹这位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不过当时以刘禅为代表蜀国团队贪图享乐,怯战思安,可以说是很低配的,远远不如曹睿集团,为北伐数次无功而返埋下了伏笔。长时间的北伐战争大大消耗了蜀国的国力,最终诸葛亮本人也将星陨落,客死五丈原。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龙虎相斗,两败俱伤。《虎啸龙吟》剧中司马懿望着孔明死后留下的留下的棋局,不禁黯然形伤,若有所失。赢得了百年难遇对手却失掉了千载难逢的知己,让后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102346.html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的相关文章

胡善祥作为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太后为何还要同情她

胡善祥作为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太后为何还要同情她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太后为何同情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02年,济宁锦衣卫百户胡荣家中有一个女娃降生,这个女娃便是胡善祥。公元1417年,朱棣降旨将胡善祥指给孙子朱瞻基做王妃。从朱棣择储来看,早就有意将皇位传给朱瞻基。换言之,胡善祥是朱...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临终之前留下一个60字的誓言,这是真的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首先这个60字的誓言是:“ 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首先乍一看这句话,...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历史上李林甫是如何为女儿选婿的?有何故事

李林甫,祖籍陇西,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汉末三国,名将辈出,因为演义的渲染,民间有一个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在第一,无可争议,其他的有些出入,但是,基本都能说得过...

吕范: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东吴的稳固与建立做出贡献

吕范: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东吴的稳固与建立做出贡献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