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公的曾孙周公黑肩简介
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春秋初期周国国君,周公旦后裔,他是周定公的曾孙,(?——前694年),在位时为周桓王的卿士。
简介
周公黑肩,他是周定公的曾孙,(?——前694年),在位时为周桓王的卿士。鲁隐公六年(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他劝周桓王礼遇郑庄公。周桓王不听,于鲁桓公五年(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亲率大军征伐郑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统属蔡国、卫国军队;周公黑肩率领左军,统属陈国军队。结果,周军大败,周桓王也被射伤。
鲁桓公十五年(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桓王死后,庄王继位。鲁桓公十八年(周庄王三年,前694年),周公黑肩想立王子克而弑杀周庄王,辛伯劝告,周公不听,结果辛伯告知庄王,周公黑肩被周庄王所杀,王子克逃奔燕国。
附注:根据周公家族家谱补足的周国世系
始祖:周文公、姬旦
周公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也,佐武王定天下,封于鲁。留相王室,食邑歧周。后相成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礼作乐。薨,谥曰文。唐追封为元圣,宋追封为文宪王。生八子,长子姬伯禽,就封于鲁。次子伯羽,袭公爵。次伯(习中),封于凡;次伯龄,封于蒋;次伯羿,封于邢;次伯翁,封于茅;次伯翅,封于昨;次伯翔,封于祭。
注释:
之一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是武王兄弟中最聪明贤德、出类拔萃的一个。他与太师姜尚(姜子牙)、召公等共同辅佐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初步匡定天下,因功大,被封于鲁国。
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就英年早逝,周成王尚且年幼,周朝初立,根基不稳,天下震恐。当时除了商朝遗民不服之外,文王三子管叔度等也觊觎大位。所以周公旦让长子姬伯禽到鲁国任国君,自己留在首都(宗周)辅佐王室。周公爵的食邑在陕西岐山周族故地(歧周)。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按古书记载,当此危难之际,为了继承先祖公刘以来的周族遗志,为了天下长治久安,周公旦在取得召公、姜太公等国家栋梁理解支持后,取得共识,当仁不让地继承了周天子位。后代帝王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的虚义,于是有了周公是摄政、假王的说法。
在召公和太公姜尚等人的支持下,周公用三年先后粉碎了文王三子管叔、五子蔡叔等人勾结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三监之乱),并通过东征把周朝疆土扩展到渤海、东海、黄海。
然后大兴封建71国,初步建立了以周族宗室、有功之臣拱卫周天子的政治架构。
战争胜利后,利用战俘修建东都洛阳(成周)之机,通过区别对待、攻心为上、恩威并施、就地安置、自力更生,彻底稳定同化了商朝遗民。
在国家初定之后,周公汲取夏商几代历史经验教训,为避免手足相残、长治久安,让贵族和平民都各安其分,建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长幼尊卑体系等为主的一系列宗法礼乐制度。为周朝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现代中国各地民俗的最重要来源,影响至今深远。
周公发展了“天祚”理论,认天下并不是理所应当继承自父兄手中,而是应由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子的子孙后代(更不要说官二代、富二代)没有理由可以任意妄为而可以安享天下。他通过《康诰》等文书反复告诫子弟要体察下情,关注民生,不要骄奢淫欲,以免重新失了天下。
周公的伟大,更在于他可以身体力行自己所创立的宗法礼乐制度。为了践行嫡长子继承制,视天子大位如草芥,在国家安定后马上让位于成王,并且以身作则做好臣子的表率,恭恭敬敬地做成王冢宰。
周公的执政理念最为孔子所推崇,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行政实践来源。
周公一生功成、名遂、身退;既当仁不让,又不敢为天下先,是历史上能做到这样极致的之一人,也是后代道家思想的启蒙者。
周公旦死后,被追谥为“周文公”。唐代追封周文公为“元圣”。宋代追封为“文宪王”。
周公旦有八个儿子。
长子姬伯禽,就封于鲁国,为鲁国国君。其后代以国为姓,是鲁姓始祖。
次子姬伯羽(又名君陈),继承了周公旦的爵位。周公是公爵,位列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之首,是周王以下更高的爵位。其后代以爵位为姓,是周姓始祖。
三子姬伯(习中),被封于凡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凡姓始祖。
四子姬伯龄,被封于蒋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蒋姓始祖。
五子姬伯羿,被封于邢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邢姓始祖。
六子姬伯翁,被封于茅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茅姓始祖。
七子姬伯翅,被封于胙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胙姓始祖。
八子姬伯翔,被封于祭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祭姓始祖。
二世:周襄公、姬伯羽(君陈)
伯羽,一名君陈,袭公爵,为成王、康王冢宰。恪尊父志,辅相王室,保全太和气象。成王时赐族氏,以爵为氏,遂为周氏之始。年七十,薨,谥曰襄。生子二,长(赤页),次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