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樊迟的生平简介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06)420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樊迟(前515--?),即樊须,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樊迟的生平简介

孔子的学生,从小贫穷,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未拜孔子为师之前,他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

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慝、辨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

主要成就

樊迟兴趣广泛,除学道德、文章,还曾向孔子问学稼和学为圃,受到孔子的斥责。但他不愧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历代追赠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他是其中之一。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为樊伯。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益都侯;

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以益都侯从祀孔子。

好像每次樊迟提出问题,孔子都以很浅显的话语敷衍他,觉得他小人哉,好像有瞧不起他,觉得他天资不够,是这样吗?

这大概是因为孔子的个性比较直率,有什么就讲什么,因此批评别人的时候也非常直白。小人哉这句评语,大概是针对当樊迟的观点而言的。孔子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这样,即便是对他心爱的弟子子路也是这么严厉的批评过。

而且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而受到冷遇,如果学稼、圃之事,老农、老圃比孔子更精通(见《论语·子路》)。这一点被用来指责孔子轻视体力劳动,实不尽然。孔子本身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从另一方面理解,可以说孔子的教育内容并非这些专门技能。孔子另一弟子曾子就曾说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笾豆之事是指行礼之仪式,有司是执掌此仪式的专家,这样说,并非曾子鄙视礼之仪节,而只是说这样的专门技能有有司管理,君子所贵之道则不在此。君子所贵之道,就是成人、成德的根本,这是孔子育人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史记·孔子世家》)

而且,对于樊迟提出问题,孔子都以很浅显的话语敷衍他,觉得他小人哉,好像有瞧不起他,觉得他天资不够,这点正好说明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确,樊迟是天资不够,因此孔子只给他讲最基本的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这并不是说与孔子的循循善诱,有教无类有矛盾,只是说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樊迟三问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离我不远,仁在人心中,求仁而得仁。然何为仁?这却不是能够轻易说清楚的。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按《论语集注》,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尽管如此,《论语》中还是有很多处谈及仁。这倒也不矛盾,因为孔子确实极少主动正面解释仁,多是弟子问而他答。可是每一次回答又都不相同。其中尤以樊迟问得最多,一共三次。

一樊迟问知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

这里兼言仁与知,侧重于二者之不同,恰可与紧接着一段相印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而知与仁之分立见,诚如吕氏所云:当务为急,不求所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先难之谓,按《论语集注》,程子曰: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既以克己解之,又可与《颜渊问仁》章对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己之克,多解为克制,一时也无从反驳。又曰为仁由己,似乎要自己克制自己了,还是要仔细斟酌的。至于程朱,自然是要将其发挥为天理人欲之辨的了。

二樊迟问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

这里又是同时问知与仁,然而樊迟开始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似乎又在说二者之不同。于是孔子再作解释。按《论语集注》,朱子曰: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可惜樊迟还是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朱子曰: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于是子夏再作解释,这才算说清楚了。知与仁原来是一致的。

以爱人解仁,倒也方便,然而是博爱吗?恐怕并非如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樊迟的生平简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

这是有亲疏先后之分的,由父母而兄长而朋友,然后才惠及众人。这是人之常情。将这种人所共有的情感推而广之,就能做到仁了。关于为仁之本的孝,再看一段对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钻,祖官反。没,尽也。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

孔子对三年之丧的论述,但求心安;在他看来,这是亲子之间不易的情感。可见,中国人的理性,既非可以算计的数理,也非可以逻辑推论的论理,而是从亲情人伦出发的情理、伦理。

三樊迟问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弃,勉其固守而勿失也。

而与人忠,则是以己及人之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里仁》)

何为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何为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这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正是将对自己、对亲人的情感投射于外,爱人如己。

樊迟三次问仁,孔子三次回答。单独看其中的某一段,都觉得在情理之中;然而合起来看,要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总难免牵强,通而未通,似是而非。学者们多有谈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概而观之,自成一说;然究之细节,或有捉襟见肘之叹。原因我在第二问最后已有论及,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不能算计的,也难以逻辑推之。一篇好的文章,自然是要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了。然而孔子述而不作,他一生潦倒,也没有机会去拿学位、评职称,终于将人类这真实美好的情感贯彻到底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12/98287.html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樊迟的生平简介” 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竟然废了心爱的陈皇后,为何还是废了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形容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情侣。如果真的能够发生这种事情,可以说对于两家人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都是很希...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与李治是真爱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或浪费。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于人们宁肯相信潘金莲曾经爱过武大郎,也不愿相信唐玄宗爱过杨玉环。而当圣洁的爱情摆...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对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孙权作为当时诸侯中最年轻的一个十八岁就统领了江东,谋略才智非常人能比,连曹操都赞称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但是也做过错误的决定!襄樊战役...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还不知道:明朝后妃为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联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被杀的吗?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哪怕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枭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称大名鼎鼎,而与他同一时代,且有交集的华佗作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医,“名气”也丝毫不弱。在那个时代里,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对咸丰帝在位时,慈禧为什么斗不过慈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秀进宫,成为咸丰皇帝身侧的女人,然而受宠程度却高下立判。一个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嫔到皇后仅花了40天,成为清代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