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姜维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是忠臣还是匹夫?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07)120

姜维究竟是奋战至死的忠臣,还是祸乱苍生的匹夫?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禅投降后,蜀地众臣皆已随之降魏,蜀汉作为一个国家已然灭亡。作为大将军,姜维行假降复叛之计,先投降曹魏,再诱使钟会叛乱,屠灭魏军将领,妄图借机复国,实为其个人自作主张。此类反复无常之举,只会为世人轻鄙。

当诸葛瞻败亡,邓艾兵临城下,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后,蜀地众臣皆已随之降魏,蜀汉作为一个国家已然灭亡。

作为大将军,姜维或者力战不屈而死,或者自刎殉国,这样才是忠于社稷的忠臣;

或者跟随刘禅投降,为保全刘禅从此在魏国仕官,也算是不负故君,尽心尽力的忠臣;

或者从此解甲归田,拒绝曹魏司马晋邀请,不食魏禄到终老,同样是忠于故国的忠臣志士;

以古代价值观而论,如果姜维是以上任何一种作为,那忠心确实值得称颂,没有人能抹杀、贬低、批判他。

姜维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是忠臣还是匹夫?

然而,历史上的姜维欲行假降复叛之计,先投降曹魏,再诱使钟会叛乱,屠灭魏军将领,妄图借机复国,实为其个人自作主张,既代表不了刘禅,更代表不了蜀汉。此类反复无常之举,只会为世人轻鄙;一如后世评价东晋名将刘牢之之辞:「事不可者莫大于反,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姜维已降魏为魏臣,反魏是为不忠;

钟会以国士待姜维,姜维包藏祸心欲事后除之,是为不信;

刘禅等原蜀汉众君臣此刻尚被软禁和监视,姜维此举令他们陷入命在旦夕的险境,是为对故君和同僚不义;

姜维完全不考虑杀尽魏将、裹挟魏军造反或者杀尽几十万魏军,这一异(nao)想(dong)天(da)开(kai)的可行性,但凭孤注一掷行事,是为不智;

姜维谋叛,激怒魏军大肆报复,成都百姓受牵连“死丧狼籍”,数日方才平息,蜀汉故太子刘璿、名将张翼、连同姜维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因此死于兵乱中,就连关羽的家人也被仇家庞会趁乱灭门,是以姜维亦为不仁。

此时的姜维,再不是从前忠心为国的蜀汉大将军,仅仅是个抱着赌徒心态,输光筹码急红了眼,便不顾念故君和同僚安危、不顾念家人和百姓生死、但为一生功业,便舍得豁出自己家人故友性命,也顾惜自己身后之名,不惜祸乱苍生的好武弄险之徒:

赢了成功复国,自然千古英雄功成名就,胜利者从来不受指责;输了身败名裂又如何,他完全不在乎;一如《三国志》对其「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的评价。

裴松之注引孙盛《晋阳秋》对他的抨击更甚:

【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於逆顺之间,希违情於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於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

对姜维,除了感情立场一贯偏向蜀汉的裴松之给他辩解(亦称其“天水一匹夫,于魏何损”),对他的颂扬,基本要到“帝蜀寇魏”思潮盛行的南宋王朝以后来陆续出现。

而且即使到了蜀汉已经成为绝对正义方的明清时期,对姜维的称赞声也寥寥,远不能与诸葛亮、关羽,甚至生前官位影响力远不如他的赵云相比。

华夏文明从管仲和孔子倡导“尊王攘夷”“华夷之别”起,华夷大义和百姓苍生福祉,皆远高于君臣之义,更高于个人功名。

如果和夷狄胡寇等异族相争,那么保卫先进的华夏文明,当然不惜用尽一切手段亦不为过;如张巡、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是为华夏民族抵抗异族夷狄,奋战至死,流芳千古。

而曹魏和蜀汉之争,则只是两个华夏政权之间的内战,因此,姜维在刘禅降魏后,不甘心蜀汉灭亡,为成就个人功业行此不忠、不信、不义、不智、不仁之事,反复无常、祸连苍生,便完全无足称道了。

同为蜀汉将领,历代史家论者一直高度赞扬赵云,而对官位更高、地位的姜维则不以为然,就是秉承华夏文明的价值观: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98470.html

“姜维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是忠臣还是匹夫?” 的相关文章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孙权当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后为什么没有效果存在

三国时期,孙权同样多次北伐中原,为何没有效果?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其中,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斩杀了曹魏将领王双,第三次北伐时夺取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至于第四次和第五次,则是迫使司马懿只能坚守不出。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的孙权也曾多次进...

马超是怎么从督军从事晋升为骠骑将军 的?

马超是怎么从督军从事晋升为骠骑将军 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马超从“督军从事”晋升为“骠骑将军” 的故事。一、督军从事《典略》中记载:初,曹公为丞相,辟腾长子超,不就。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建安七年(202年),袁...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麾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蹇叔,在蹇叔的用心辅佐下,秦穆公最终成就霸业。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蹇叔的出仕,可与其他人出仕不同,有的人为了名利,也有人是为了权力,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蹇叔是因...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自此成为千古美谈。 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汉昭烈皇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死前,有过托孤,受委托人是诸葛亮和李严。“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次托孤在后世有很多解读,也有很多争议。其中一个争议是,刘备选择托孤的人选中,为何没...

陆续:东汉时期名士,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

陆续:东汉时期名士,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东汉时期名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刺史巡视本部召见了陆续,征召为别驾从事。因病辞官,回到郡里任门下掾。后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后被赦免返回故乡,终身禁止做官。后来因病去世。人物生平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世代为名门望...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明朝在要灭亡之前 崇祯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女儿

明朝在要灭亡之前 崇祯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女儿

对崇祯帝为何要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室公主,在古代看起来很尊荣,但是真的当公主就知道命好不好,全看当时的皇帝。为何要如此说?想一想电视剧清平乐里的徽柔公主,没成亲之前她有多么的开心,也曾经以为自己是深宫里唯一的光鲜色彩,但是她嫁给驸马之后,驸马...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孙吴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东吴最高武职)。人物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