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则天长子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竟是被亲娘鸩杀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10)190

李弘(652年—675年) ,字宣慈,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嫡长子,永徽三年(652年)出生,六年晋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父皇、母后游幸洛阳合璧宫时,猝死于绮云殿,年仅23岁,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李弘的死因一说因病死亡,一说被武则天鸩杀。

《新唐书》的《高宗本纪》《则天皇后传》《孝敬皇帝弘传》都毫不含糊地说李弘是被杀害。仅举《孝敬皇帝弘传》为例:“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与之一脉相承:上元二年,“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由于史实不足,缺乏过程,《资治通鉴》口气没有那么满,把《新唐书》斩钉截铁的“鸩杀”,改为“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留有余地。

武则天长子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竟是被亲娘鸩杀

李弘被武则天鸩杀一说,还得追踪到《旧唐书》。

尽管《旧唐书》的《高宗本纪》《孝敬皇帝弘传》都把李弘之死说成“薨”,但到之后的《承天皇帝倓传》中有李泌对唐肃宗的一段话:“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这段话最“雷人”的就是,武则天“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李泌这段话还见于《唐会要》。李弘死后八九十年,突然从李泌嘴里冒出一句天后“鸩杀孝敬”,后人很难知道其根据是什么,但不少学者的看法是李泌想以古喻今。总之,后世人说前朝人的事,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一般不必当真。

本来,李弘被鸩杀的说法已经没有多少人认可,但1995年西安新出土的一方《阎庄(623年—675年)墓志铭》又给“鸩杀说”打了一剂强心剂。

墓志内容无非是墓主的身世、功勋和死亡年月日,稍微特别点的就是墓主阎庄的身份。闫庄是李弘的太子家令,其父亲和叔叔分别是唐代名臣、建筑学家、画家阎立德和阎立本。比较敏感的是闫庄的死亡时间,比李弘晚了约五个月。

志文里的一段话引起了一些专家、教授的关注:“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 其中的“缠蚁床而遘祸”和“随鹤版而俱逝”两句,被认为暗示李弘不正常死亡;而“蚁床”和“鹤版”是解开这个谜的关键词。

下面是有关专家的解读。

《礼记•檀弓上》曰:“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郑玄注:“画褚之四角,其文如蚁行往来交错。”公明仪为子张所制覆棺之布,其四角绘纹,如蚁行往来交错。据此可知,此处“蚁床”实指灵柩。阎庄因“缠”于灵柩,哀伤过度而罹祸。就是说,阎庄之死,与他哀悼某人有关,那么他所哀悼的是谁呢?“随鹤版而俱逝”一句给出了答案。《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游伊洛之间……乘白鹤驻山顶……拱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乃立祠于缑氏山下。”后世据此称太子驾曰“鹤驾”,太子所居宫为“鹤禁”。”至于“版”字,代指棺椁。联想到太子李弘正是葬于缑氏山,“鹤版”指太子之死无疑!”也就是说,墓主阎庄之死,很可能与他哀悼太子李弘死亡有关。

笔者认为,这个解读可以商榷。

首先,关于李弘之死,朝廷给出的死因是病逝,所以,不会影响太子府的任何人。不像他的二弟章怀太子李贤,是早早背上了谋逆的罪名,才影响到太子府的一大帮官员。

其次,“蚁床”指灵柩,没错;但“鹤版”则不一定专指太子棺椁。

唐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有“鹤板徵贤”之说,实际上“鹤板”指的是征聘贤士的诏书。再说,人死了,都可以称驾鹤西去。因此,即便“鹤版”作棺椁解,也不一定非是太子的棺椁不可。把这两句统一解读成阎庄因“缠”于灵柩,哀伤某人过度而罹祸就行了。

另外,“上元二年(闫庄)从幸东都”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而“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是在此之前。所以,阎庄所哀伤的逝者很可能是上元二年之前去世的另一个人。

这个人会不会是闫庄的叔叔阎立本?

阎立本(?—673年),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的宫廷画家,官至右相、中书令。咸亨四年十月初一(673年11月14日),阎立本去世,谥号“文贞”,葬于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冰溪河南武安山北侧。

像阎立本这样一个籍贯在长安且官至右相的政治家和艺术家,死后一般应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或者葬在长安附近,为何却葬在了偏远的南方呢?而且旧、新《唐书》对此都没有记载。

清康熙年间的《玉山县志》的记载是:咸亨元年,已是70岁的阎立本不满二圣(唐高宗、武则天)专权,选在“百官复旧名”的新旧交替之际,感贤如房(玄龄)、杜(如晦),平生谨慎,遭不肖子荡覆,门户无遗物,佞如李绩,而寝疾诫其弟曰:吾遗诸子今付你,察有志气不伦,交游匪类者,皆先挝杀然后闻。携其子果断退隐于被朝廷视为“蛮乡瘴地”的砂砾镇旁的武安山,以避“二圣”寻隙加害,为其人生画上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句号。但是,在《旧唐书•高宗本纪》里,有“咸亨二年春正月乙巳,(高宗)幸东都”,阎立本随从的记载,而且咸亨三年夏四月戊寅,高宗在东都与阎立本还有过对话。这都说明《玉山县志》的记载有失准的地方。另外,据此还可以推断出,阎立本离开朝廷到南方去的时间最早也要在咸亨三年四月以后。

阎立本为什么要在晚年去往南方,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没有,已经很难说清楚,但阎立本很可能去得不顺当,并且置朝廷的挽留于不顾。因此,“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也可以解释成“一切虚幻的功名都随着朝廷征召阎立本回朝的‘鹤板’而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甚至还可以推断,阎立本与朝廷的矛盾还影响到了他的家族。于是到闫立本去世时,作为他亲侄子的闫庄才有了“缠蚁床而遘祸”(赴南方为叔父送葬)的事情发生。

其实,上面所述铭文中那段话之前的一段话也相当重要:“方谓福善攸徵,践棘林而底绩;辅仁斯验,坐槐庭而缉道。”语中的“棘林”与“槐庭”分别指“九卿”和“三公”之位。这句话让人感到,闫庄的前途光辉灿烂,他也跃跃欲试,可是出现了意外,好运转瞬即逝。其实,高宗朝出现过不少父子、兄弟宰相。弄好了,闫庄会延续父、叔的辉煌。可以设想,太子死了,对闫庄的前途会有影响,但不及他叔叔失宠影响大。

另外,闫庄的姐姐闫婉(622年—690年)是魏王李泰的妃子。当初在立魏王还是晋王为太子的问题上,不言而喻,闫家的态度是支持女婿魏王做太子的。在晋王最终胜出后,作为魏王李泰的妻弟,闫庄自然是终日里怔忡不安。但李泰于永徽三年就死了。接着,阎立德也于显庆元年去世。后来,高宗待阎家还是不错的。阎立本“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总章元年,迁右相,赐爵博陵县男”。而对阎庄,也从相州司马一步一步提升,先后为太子右典戎勋府郎将、东宫宫城副留守、东宫宫城正留守,最后拜太子家令,若把这些背景综合考虑,很难说阎庄之死与李弘有什么关系。

总之,阎立本与闫庄之死都是谜。如果肯定说闫庄就是因哀悼李弘而死,恐怕证据不足。

其实,李弘就是病死的。

首先,武则天没有谋杀动机。许多人都认为武则天和李弘有权力之争,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除了她本身的素质外,还是客观条件天赶人凑的结果,即人算不如天算,并不就是因为她这个人狠如蛇蝎,毒如豺狼。自古皇位都是父传子,武则天不会不知道封建传统势力的强大。作为母亲,她一开始想的只能是“母以子贵”,根本不会与李弘争皇权。其实,凡事总有一个发展过程,包括野心在内。谁也不可能在八字还没一撇时,就想着篡夺皇位,且不惜以牺牲骨肉为代价,尤其是女人。好歹史书没有编造一个武则天与唐高宗争皇位、谋杀高宗的故事。按照《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说法,早在麟德元年(664年),就“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可是,到上元二年,十年过去了,武则天还不是照样受制于权臣。据《旧唐书•高宗本纪》,上元二年(《郝处俊传》的记载是上元三年)三月,“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这就让人奇怪了。既然“天下之政归于后”都十年了,天后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郝处俊坏了自己的好事。这不矛盾吗?这说明至少到太子弘死的四月之前,武则天的权力都十分有限。郝处俊对她毫不惧怕,直接向她挑战,她还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敢在四月就把太子弘鸩杀?

所以,如果按《新唐书》说的那样,武则天早就当上皇帝了。既然自己大权在握,那多简单啊,直接把李治宰了,不就行了?还要去立李弘为太子;李弘死了,又要立李贤为太子;李贤死了,又要立李哲为太子……凡此种种都说明,当时武则天就是小心翼翼地围着高宗转,以高宗的旨意为旨意,他根本不要和儿子们争。至于说后来武则天就真的坐上皇帝的座位了,实在是几个孩子不是有病,就是缺德才,不是当皇帝的料。由于女人当皇帝实在不容易,出于形势逼迫,武则天不得不豁出去,果断杀伐,树立自己的权威。试想,高宗活着的时候,能看着你把他的几个孩子都随便杀掉、废掉吗?从高宗果断除掉长孙无忌、褚遂良集团,以及使大唐领土超越前朝来看,他可真不是史家笔下的窝囊废,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垂帘的过程,就是向高宗学习的过程。是高宗一步一步地把一个后宫嫔妃培养成了一个皇帝。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武则天其实就是高宗的学生。另外,也没见武则天与李弘之间有多大的矛盾。至于请嫁“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之事,简直不值一驳。义阳、宣城虽是萧妃女,也是高宗之女呀!“太子弘言于帝”,大度的武则天根本不会发怒。萧妃是萧妃,女儿是女儿。再说,萧妃并没有挡武则天的路,她们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武则天如果表现得没有丝毫人性,高宗还会喜欢她吗?明明就是谣言嘛。

其次,李弘一直是多病的。据《旧唐书•孝敬皇帝弘传》,咸亨二年监国时,李弘即因“多疾病,庶政皆决于(戴)至德等”。再者,李弘娶裴氏一年半至死未能有子胤,大概也与他的病有关。

李弘死后,朝廷接连下的《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和《册谥孝敬皇帝文》中都提到他有“旧疾”、“沉疴”。五月五日的制文:“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八月五日的册文:“顷炎氛戒节,属尔沉疴,实冀微痊,释余重负。粤因瘳降,告以斯怀,尔忠恳特深,孝情天至,闻言哽咽,感绝移时,因此弥留,奄然长逝。”都详细记述了李弘临终时的情况。“沉瘵婴身”四个字就具体说明是肺痨了。现在肺痨基本绝迹了。这在当时直到民国就是一个治不好的病。

最后,丧子之后,武则天难抑悲痛,抄写道经。当年八月十九日李弘被安葬于洛阳恭陵时,唐高宗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说,李弘听到父皇将推大位,闻言哽泗:“伏枕流欷,哽绝移时,重致绵留,遂成沉痼。西山之药,不救东岱之魂;吹汤之医,莫返逝川之命。”还提到了抢救医治的事。《金石萃编》卷五十八收录了这篇碑记。可以断定,敦煌卷子中的御制《一切道经•序》是以武则天的口气写的,甚至是武后亲撰的。①当我们读到“今者黄离遽殒,碧题旋虚,翔鹤可羁,奄促逰仙之驾;鸣鸡载响,无复入谒之期。瞻对肃成,惨凝烟于胄序;循临博望,吊苦月于宾阶。拂虚帐而摧心,俯空筵而咽泪。兴言鞠育,感痛难胜。故展哀情,为写一切道经卅六部”等语时,难道不簌簌泪下,感觉到一个母亲在失去儿子时撕心裂肺的痛苦吗?武则天以超人的毅力为故去的太子抄写三十六部道经经卷,反映的是拳拳母子情深!试问,除了母亲,还有谁会为太子说这番话、做这件事呢?这也与高宗在《孝敬皇帝睿德记》中“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之说相吻合,都完全否定他书关于武后杀子之谬说。

结论:李弘病死,死因与武则天无关。

①汤用彤《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载1962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98911.html

“武则天长子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竟是被亲娘鸩杀” 的相关文章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为何没能成功射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那些嫔妃们有苟且淫乱的事情,致使李渊大为生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宫中对质,并且还找了一帮大臣“当裁判”。因此,第二天李...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

郭圣通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郭圣通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郭圣通是光武帝刘秀的妻子,东汉王朝的第一人皇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建武十七年(41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废皇后郭圣通,立阴丽华为皇后。郭圣通是刘秀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东汉的首任皇后,其娘家亲戚在帮助刘秀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她还为刘秀生下了五男一女六个孩子。那刘秀...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汉语成语,指出卖朋友。后常接不堪回首。郦寄的父亲郦商是西汉将领,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以后,郦商招兵买马,得到数千人,之后在郦食其的缘故投靠刘邦,开始了冲锋陷阵、战功赫赫的一生。他曾平定汉中、与楚久战,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赐给郦商信成君爵位,之...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杀了袁绍的兄弟,为什么袁绍还愿意收留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之乱以后,东汉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割据一方,那些官僚豪强趁机抢夺城池,形成大大小小无数割据势力,曹操经过几年的精心耕耘,势力不断壮大,曹操还将黄巾军的降兵补充到自己的军队中...

历史上田豫和牵招最后为何没有跟随刘备?

历史上田豫和牵招最后为何没有跟随刘备?

刘备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匈奴被曹操分为五部,乌桓在公元207年被曹操一战扫平,这样曹魏北方最大的威胁就成了鲜卑。为曹魏镇守北疆,压制鲜卑是田豫和牵招两位名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将军,早年都是刘备...

孙权强调过不能杀关羽 吕蒙杀关羽算是公报私仇吗

孙权强调过不能杀关羽 吕蒙杀关羽算是公报私仇吗

还不了解:孙权和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 为何吕蒙执意要杀, 是报私仇?众所周知,孙权派遣吕蒙偷袭了江陵,关羽后来腹背受敌以致惨败。孙权拿下长江以南的荆州,表面看上去是赚了便宜,实际上此时的孙权就是独自在两条线上对抗曹魏势力。一旦关羽死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