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被宰相擅自贬官, 皇帝大怒
唐朝中前期,可谓名相辈出。可是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局动乱,遭到后世赞誉的宰相寥寥无几,而崔祐甫则是其间一位。
崔祐甫身世于其时的高门大族博陵崔氏,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经过科举考中进士,步入宦途。他“性刚直,无所容受,遇事不回”,性格耿直不平,遇事不愿回头。
唐代宗时期,崔祐甫担任中书舍人,与宰相常衮不好,两人屡次发作争执。有一次,陇右节度使朱泚军中发作猫鼠同乳的怪事,向朝廷奏称祥瑞,常衮便带领群臣道贺。崔祐甫却认为:“猫的职责是捕鼠,为人除害。可现在猫不捕鼠,反而哺乳老鼠,是失其本性,不能守职。就如同官吏不惩办违法之人,边将不反抗侵略之敌。这并不是什么祥瑞,反倒应该因而检讨朝政的得失。”代宗附和崔祐甫的说法,常衮由此对崔祐甫恨之入骨。
到了代宗逝世时,崔祐甫与常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崔祐甫也因而而因祸得福。
常衮感激代宗的知遇之恩,认为代宗的丧礼应该在礼制的基础上隆重举行。而崔祐甫则认为全国并不安靖,代宗的丧礼应该悉数从简,尽量不给朝廷和百姓增加担负。两人为此争执不下,常衮便向刚刚即位的唐德宗弹劾崔祐甫,说他小看国家礼仪典制,恳求将其贬为潮州刺史。德宗认为处置过重,就改贬崔祐甫为河南少尹。
依据此前的常规,几位宰相轮流处理日常业务,如有宰相轮休,若非重要的诏令,不需奉告其他宰相,由值勤宰相代其署名。加之常衮把握实权,而同为宰相的郭子仪、朱泚一般不参预朝政,所以常衮贬黜崔祐甫时并未咨询他们的定见,就替代郭子仪、朱泚在诏书上署了名。
比及贬黜崔祐甫的诏书宣布之后,郭子仪、朱泚都不赞同,入宫觐见德宗,表明崔祐甫不该被贬。“德宗大骇,谓衮诬罔”,德宗这才知道其他宰相并不知情,他也不知道这种做法是朝廷常规,因而认为常衮欺君罔上。德宗十分愤怒,下令“两换其职”,让常衮和崔祐甫对调官职,将常衮贬为河南少尹,崔祐甫则顶替常衮的职位,被任命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成为了宰相。
崔祐甫刚刚离京不远,便被召回了朝中,就任宰相。其时德宗正在服丧,将政务悉数托付给崔祐甫,对他信赖有加,他提出的建议无有不允。崔祐甫干事公允,足智多谋,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干。
崔祐甫一改之前只重视门第和科举的任官办法,选拔官员不避亲疏,重视才干优劣,只要是人才便加以委任。德宗曾问崔祐甫:“很多人都说你选用的官员多是亲友素交,这是为何?”崔祐甫回答说:“选用官员必须熟知他们的才干和品德,若不与其相识,怎么能知道真实情况。”唐德宗深认为然。
其时,神策军使王驾鹤把握禁军十余年,权倾表里,专横嚣张。德宗继位后,想免除王驾鹤的兵权,但又怕他发动暴乱。崔祐甫便把王驾鹤召来说话,成心拖延时间,而顶替王驾鹤的人这时早已到军中就任了。比及王驾鹤知道后,现已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