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唯一被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认可的大臣,你知道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1-01)460

在中国历史上,能在一个朝代被皇帝器重的大臣为数不少,但被三朝认可且重用的大臣屈指可数。

在清代严厉的政治纪律下,张廷玉能三代不倒并取得如此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他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有过人的才干;第二个是对“臣道”——就是怎么做大臣,有精深的研究。

为什么康雍乾三代皇帝一致认可他呢?

在清代严厉的政治纪律下,张廷玉能三代不倒并取得如此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他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有过人的才干;第二个是对“臣道”——就是怎么做大臣——有精深的研究。

清朝唯一被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认可的大臣,你知道吗?

张廷玉才干的之一点,是突出的秘书才干。

张廷玉自康熙四十三年入值南书房起,就充分表现了他出色的秘书天才。

他记录皇帝的话,记得特别准确,起草文件,速度特别快。

雍正即位之初能看中他,也是因为这一点。

当时雍正皇帝“口授大意,(廷玉)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

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

就是说,雍正采取口述办公的方式。

一个人口述什么东西,当然都是比较简单、比较凌乱、比较口语化的。

张廷玉就有本事,在几分钟之内,把口语变成典雅的文言文,而且是一篇条理清楚、文采斐然、没有任何漏洞的文言文。

张廷玉一天起草这么十几道圣旨,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确实是举世罕见的秘书天才。

02

张廷玉才干的第二项,是他的满语水平。

张廷玉是个 *** ,但对满语却非常精通,比当时大部分满族人说得还好。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张廷玉有先见之明,中了进士后,专门花两年时间去学习满语。

在张廷玉年谱中,他说自己“研究清书,几忘寝食,馆师每试,辄取之一”。

清朝唯一被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认可的大臣,你知道吗?

他知道,皇帝办公时,核心机密都是用满文来记录,要是不通满语,你就进不了决策的核心层,所以他下功夫学通了满语。

张廷玉才干的第三点,是超强的记忆力。

张廷玉的大脑就是一个活的档案库。

全国所有高级大臣,几百号人,他们每个人的出身背景、主要经历、做过哪些大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全国一千多个县,所有县令的名字,他都能马上说出来。

所以皇帝离不开他。

雍正皇帝曾经这样称赞他:“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所以张廷玉成功的基础,是过人的才干,让皇帝用起来特别顺手。

不过,这只是他做官成功的一半原因。

除此之外,他还有别人没有的另一半,那就是对“臣道”的深入研究。

什么叫“臣道”呢?就是怎么做大臣,怎么伺候君主。

阴柔是一项美德,要用它来服侍君主,而不敢成就自己的功名,这就是地之道、妻之道、臣之道。

这是《易经》老庄一派对臣道的心得,主张“臣道”要阴柔,要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君主,自己要默默无闻。

荀子说,侍奉君主,首先要分析一下你伺候的君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明君还是昏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付办法。

做臣子,你要既恭敬又谦逊,既听话,办事又得敏捷,不敢以自己的私心影响君主的抉择,以顺从君主的意志为唯一目标,这是侍奉明君的办法。

03

那么侍奉昏君或者暴君怎么办呢?

你要像驾驭未驯服的马,或者培养不懂事的孩子一样,要特别小心,琢磨他的心思。

趁着他因为什么事恐惧了的时候提点意见,改正他的错误,趁着他忧患了的时候给他讲如何具体处理事情,趁着他高兴的时候给他讲治国的大道,趁着他发怒的时候,设法消除他的怨恨。

除了这一点之外,我们还说过,张廷玉是官宦世家,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张英的儿子。

张英为官很成功,做了几十年高官,没有过闪失。

因此张廷玉做官,是有家传功夫的,父亲张英不但言传,而且身教。

所以刚刚走上仕途的张廷玉就显得特别成熟,言谈举止特别沉稳,特别得体,所以一眼就被康熙相中了。

张廷玉深知,皇帝最防备的是什么,是大臣的私心。

所以,你必须表现得没有私心,才能够最终满足自己的私心。

所以张廷玉为官数十年,更大的窍门,是处处事事,他都能从皇帝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从不掺杂自己的私心。

张廷玉刚入官场时就发生过一件事。

清朝唯一被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认可的大臣,你知道吗?

他年轻时有一次做主考官,有一个朋友想买通他,让他透露试题,张廷玉当然没有同意,但是张廷玉拒绝的方式很艺术。

他是怎么拒绝的呢?他赋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帘前月色明如昼,莫作人间幕夜看。”

就是说,我要做一轮皎洁的明月,你不要把我当成一团漆黑的暗夜。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一方面是处理事情没有私心,另一方面张廷玉在功名利禄面前一直表现得非常谦退。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考进士,中了一甲第三名,也就是俗话说的“探花”,别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探花,肯定会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张廷玉不是这样。

他知道之后,之一个反应,是“惊惧失措”。他立刻跑到宫里,面见皇帝,“免冠叩首”,说我们家啊,好几个人都中了进士,如今又得了个探花,这气运也太盛啊,不好,凡事太圆满了不好,所以他请求雍正,别让这孩子当探花了,把他降为二甲吧。

张廷玉说:“天下人都想考上前三名,我家已经有好几个做官的,把这个荣誉,让给普通人家吧。”

雍正听了,大为感动,于是,将张若霭降了一名,改为二甲之一名。

然后,又专门发布谕旨,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详细说了一遍,目的是表扬张廷玉的公忠体国,大公无私。

04

所以你看张廷玉这个人,既有过人的才干,被人代替不了;又为人这么谦退,处处为皇帝着想。

那当然深得皇帝的喜爱。

因为他不贪污,所以在雍正朝,皇帝先后多次对他进行过赏赐,赐给他的银子,动不动就上万两,还给了他一所当铺,让他过上了舒服的生活。

因为张廷玉不主动为自己、亲人、朋友谋私利,所以雍正皇帝对于他的孩子就特别照顾,他的孩子张若霭后来做官也很顺利,雍正一看到他,就想到他父亲辞退探花这件事,所以总是提拔他,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礼部侍郎。

有的人说,哦,我明白了,张廷玉做官更大的窍门就是没有私心。

不对,这还不是张廷玉做官的最核心的窍门。

截至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在政治更高层四十多年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靠的是他身上另一个特质:超人的谨慎。

我们说,伴君如伴虎。

为什么汉语中会有这样一个成语呢?因为人们从历史中总结出,在皇帝身边,陪王伴驾,确实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

张廷玉熟读经史,专门研究过历代大臣为什么会犯错误。

他认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性格过于刚直。

比如比干这样的大臣,当着商纣王的面批评他不仁不义,不讲方式 *** ,下场当然很悲惨。

二是只从天下大公出发思考事情。

比如岳飞,他只从国家民族角度去考虑问题,却不顾及帝王个人的心理隐私,成天劝宋高宗把徽、钦二帝接回来,却不替宋高宗考虑把他们接回来,宋高宗怎么办,所以以国家利益去挑战帝王的一己之私,终至非死不可。

三是权利过大,又不知道谨慎。

历史上倒霉的丞相大多数是因为这个原因。

皇帝和丞相性格不同、经历不同、不可能事事都想到一起。

和皇帝冲突多了,这个宰相最后难免倒霉。

四点是比较有清朝特色,不能“好名”。

这是什么意思呢?好名,就是追求个人的名誉,爱惜自己的名声。

这应该是好事啊,但是在清朝有不少大臣因为“好名”而倒霉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清朝皇帝看来,你处处维护自己的名声,追求人格完美,这就不利于事事听主子的,不愿意给主子干脏活儿。

张廷玉一生为人,特别谨慎小心,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做的之一件事,是把这一天的大事小事都在大脑中过电影般,细细梳理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如果有,第二天怎么弥补。

第二件事,是把带回来的草稿什么的烧掉,家里从来不留文件书信什么的。

因为什么呢?因为清代文字狱厉害,留下文字,就是留下把柄。

他在朝中为官多年,从来不和外省的官员通信,为的是避免皇帝猜疑。

张廷玉给雍正服务了十三年,可以说,几乎雍正朝的每一项重要决策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那么为什么我们翻遍清史,却找不出他做过什么大事的记载呢?

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把所有功劳,都记到皇帝头上,从来不提自己的贡献。

当时许多大臣都是经过张廷玉的推荐而受到雍正重用的,但是这些人却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提拔起来的,张廷玉见到他们也从来不说。

这确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绝顶功夫。

因此从康熙开始,三代皇帝都对他这点极为赞赏。

只有这样的人,皇帝用起来才放心。

张廷玉真是把“臣道”研究到家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1/102820.html

“清朝唯一被康雍乾这三位皇帝认可的大臣,你知道吗?” 的相关文章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

雍正很少近女色,唯一宠幸过的宫女是谁?

雍正很少近女色,唯一宠幸过的宫女是谁?

众所周知雍正是工作狂,很少近女色,据史料上面的记载,雍正一生最宠爱的嫔妃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可是他还宠幸过一位宫女,这位宫女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雍正动心呢?大部分稍微了解史料如何记载的人都知道,古代的女子身份是很低的,即使作为妃子,在史料上面也不一定有记载。即使记载了,也很少会记载妃子的全名,...

嘉庆死后死因成谜 嘉庆死因到底是什么

嘉庆死后死因成谜 嘉庆死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嘉庆皇帝驾崩后,为何他的死因成谜,还被传出4种说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历史第五位皇帝是嘉庆帝,是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五年被立为皇储。乾隆当了几年太上皇,嘉庆四年驾崩。嘉庆皇帝亲政后,首先把贪官和珅收拾掉,并平息了白莲教起义。嘉庆在位时,勤勤恳...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东汉刘秀的第一位结发妻子,被后世许多的人称赞为贤后。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东汉时期流传的一则千古名句,由汉光武帝刘秀亲口所说,其中的阴丽华(东汉的第二位皇后)就是他的妻子。那阴丽华到底有何魅力,让刘秀如此喜爱一,出身名门阴丽华为南阳豪强...

萧铣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经历?

萧铣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经历?

萧铣,南兰陵郡兰陵县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萧铣是隋末割据两湖与百越的枭雄,实力强大,是长江以南最强大的割据势力。既然萧铣实力如此强大,为何会被唐朝迅速消灭一,萧梁后裔萧铣是梁武帝萧衍之后,西梁皇帝萧詧曾孙,因为西梁为隋所灭,其父早亡,所以家道中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