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夏之一 *** 皇帝为何下令全国剃光头?
导读:元昊(公元1004年-1048年),党项人。西夏开国之君,据西北之地,对宋作战,三战三捷。在他之前,其祖、父两代,一直向北宋称臣,北宋无西北之患,可集中力量对付辽国。元昊横空出世,宋朝从此进入多个北方强邻环伺的时代。
公元1041年,一支数千人的北宋轻骑,疾驰到好水川。这是宁夏六盘山的一处要塞,入口狭小,腹地开阔,路边全是悬崖峭壁。奇怪的是,刚才和宋军一交手就吃败仗、沿路丢盔弃甲的西夏兵,到此不见影踪。“快看,路上有几个箱笼。”
箱笼里传来“咯噔”之声,宋军好奇地打开了。领军的任福,沉浸在乘胜追击的喜悦中,早忘了上司韩琦“能战则战,不能战则绕行背后”的交待。直到箱笼中呼啦啦飞出了一群鸽子,他才猛然回神:“信鸽!我们中伏了!”西夏军队从山谷中涌来。凭着鸽子的盘桓,他们轻而易举锁定了宋军位置,一举围歼。7000宋军,或阵亡,或跳崖,任福也以身殉国。战况之惨烈,震惊北宋高层,引发了一场人事地震,朝中重臣韩琦引咎辞职。好水川之战,信鸽之一次用于作战。此计,出自西夏皇帝元昊。
打造西夏式文明
1004年,正当宋辽签下“澶渊之盟”、宣告休战时,元昊出生了。这个巧合,像是老天对宋朝命运的一个苦笑:防得了辽国,防不了西夏。对家族而言,元昊的出生也是一声苦笑:祖父李继迁去世了。这位党项人的一代英雄,以向北宋称臣为代价,在西北站稳了脚跟。元昊之父李德明,继承了“夹心饼”政策。在外交文书中,称大宋为南国、契丹(辽)为北国。两不得罪之余,悄然在边境走私,积累财富。
小时候的元昊长得很漂亮,“圆脸高鼻深目”,读兵书、习佛经、学汉语藏语回鹘语。某天,父亲告诫他“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永不可背宋称帝。元昊当即顶了一句:“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之为!”元昊说到做到。成年后,他征战于河西走廊,接连攻下张掖、敦煌、安西。一时间,党项人横扫西北大地。
等到他老子两腿一伸荣登极乐,元昊便大展拳脚了。但元昊十分清醒,并不急于对外征战,而是对内塑造民族特性。他宣布,从此舍弃唐、宋皇帝赐的李、赵国姓,改回党项姓氏;颁布“剃发令”,凡党项男子,三天内一律剃光头顶,只留边缘一圈结成短辫,否则格杀勿论。他自己率先换上了新发型。
这条“剃发令”,颇有“留发不留头”的意味。但其聪明之处在于,仅限党项人恢复民族传统,绝不强求他人。几百年后,清王朝却把这个政策“抄袭”为强迫 *** 剃发,酿成了“江阴十日”、“嘉定三屠”的大悲剧。在衣着上,元昊选择了回鹘服饰。当时,在西北头戴尖顶冠,身穿白色的圆领、窄袖、收腰长袍,是更时尚的打扮,“回鹘衣装回鹘马”风行一时。
但党项一族,游牧四方,散漫惯了,单靠发式和服饰来统一民族特性,远远不够。元昊想到了文字。自秦始皇以来,“书同文”就是凝聚民心的不二法宝。元昊创造了十二卷单字,党项语流行起来。西北一带的人们写一张欠条,顺手就是党项文,而不是汉字。直到明朝,党项文才渐渐消失。
文治既成,其他诸如州郡、兵制,对元昊来说,不啻小菜一碟。公元1038年,元昊建立了“大白高国”。消息传到开封,宋朝称之为“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