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中宗第二女宜城公主的悲剧一生:宜城公主简介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02)160

义安郡主是唐中宗第二女,李显登基后晋升为宜城公主。

虽身为金枝,婚姻大事上却连平民百姓的自由度都不如。

不过婚后金枝和驸马有没有可能相爱是一回事,皇家身份有没有被尊重是另一回事,女人的自尊有没有被忽视也是一种。

是期待过高才会失望过度吗……

当她发现丈夫跟婢女有染,让太监将婢女的“耳鼻”割下,也把驸马头发割下,再让驸马出庭办事,集属官观看…。

皇帝知道后,公主受到“降级处分”。据《新唐书列传第八》记载她是从“君主降为县主”。而据《朝野佥载》与《古今谭概》记载,她是从“公主降为郡主”。

公主生死

宜城公主生辰:根据其兄弟作为长子的李重润生辰682年,和其妹妹李仙蕙生辰684年,推断她的生辰应该是在“682年左右”。

宜城公主病故时间:根据其驸马的历史记载“…宜城公主病死后,紧接着薛国公主下嫁裴巽,三年后,开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因病而死…”推断,公主病故时应该是开元十一年“723年前不久”。

命运交响

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36天的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当时李显才27岁左右。宜城公主上面还有个姐姐新都公主。

——1、夸张推断、这时就算公主已经降生,那么年龄最多在14岁以内,也就是假设670年以后降生的(夸张假设李显13岁生子、并且她和新都公主还同龄之下的可能)。时年她只做了36天的“公主”,而其余时间还算是“君主”。所以公元684年以前她已经结婚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君主对驸马动私刑而被降级"的可能性也很小。

——2、先前从宜城公主兄弟姐妹年龄推断,她的生辰是“‘682年左右”所以完全有可能“和其姐姐新都公主、兄弟李重润”在内,跟着父亲流亡或在父亲流亡期间降生的可能性很大。

血水融歌

公元684年以后,唐中宗李显流亡14年左右。

作为父亲又是皇子的李显在历史描述是:唐中宗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唐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

根据宜城公主的妹妹永泰公主李仙蕙相关记载:降生于唐周轮替之时(684年、李显初次登基为皇36天后被贬时),虽身为皇室贵戚,但却由于大唐帝国内部的变故,使她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过了平民式的童年生活。

——在李显19岁时嫡妻和思皇后赵氏已经被武则天活活饿死,所以李显流亡期间只有韦氏在陪同。不过虽然没有李显子女陪同流亡的详细记载,但无论有没有一起流亡,对于武则天忌讳下的皇子皇孙能好到哪里?李显的两个子女和女婿、嫡长子李重润(曾经封为皇太子、当年与父亲一起被废为庶人,死时19岁)、永泰公主李仙蕙和其丈夫武延基,都是被武则天处死的,而当时永泰公主李仙蕙还怀有身孕。

——也就是说此时她若是被降级的话,降成“君主”或“县主”没什么分别,和其他家人一样均饱受磨难。

——可想而知宜城公主的童年又和韦后所生女儿李仙蕙相比能好到哪里?

——所以这时宜城公主就算长大成人并且已嫁人,那应该也没那么敢嚣张!

悲剧舞台

公元699年,李显被武则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为太子。

根据宜城公主的妹妹永泰公主李仙蕙相关记载:14岁时,永泰一家被女皇武则天召回。由于其父李显所处的微妙地位,永泰兄弟姐妹尽管迎来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但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他们面临的仍是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未知数。

——这期间宜城公主是君主身份,若要根据《新唐书列传第八》记载的话,那时宜城公主家庭经历了由“低谷突然转为天堂:…由于其父李显所处的微妙地位…迎来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的过程。如果当时没能正面应对生活和内心巨大反差的话,很有可能养成奢靡、自负…等负面心里。所以这期间很有可能发生了“君主对驸马动私刑被降级"的事情。

狂想曲响

公元705年,李显再次登基为帝。

——若根据《新唐书列传第八》后续记载”…久之,复故封。神龙元年…郡主皆进封“。也就是,这一次她的父亲通关成功成更大的BOSS(皇帝),她由“县主”空降“宜城公主”之位。享受仅次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若根据《朝野佥载》与《古今谭概》记载,她是从“公主变为君主”的话:

①在“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36天的唐中宗”期间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②在“公元705年唐中宗二度登基为皇”以后发生的话,再根据《新唐书列传第八》后段记载,“同年705年又晋封成了‘公主’”。

性格扭曲

神龙年间,宜城公主虽然没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那样向往皇太女之位,但宜城公主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新都公主、定安公主、长宁公主、金城公主”等公主可以开府,设置属官,还参与政事、能够任命官员。死后,也能陪葬定陵。

媳妇熬成婆,若干年后,宜城公主病死。但晴天还有霹雳,紧接着寡妇公主薛国公主(初作清阳公主)下嫁裴巽。薛国公主是唐睿宗的第十一女,应该算宜城公主的堂姐妹,她曾嫁过王守一。难道是宜城公主临终前安排的?不过已经吃过一 *** 训的裴巽应该知道女人也是可以发威的。和薛国公主安然过了仅仅三年婚姻生活,开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因病而死,追宜城公主步伐乘风西去。

古代男女不平等,男人就是天一般,呼风唤雨,女人像似他们的陪衬,扔掉妻妾简直可以用眉飞色舞般形容他们。但公主却有机会享受比那时的男人还”威武“的享受,当然前提得是“把握有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3/113101.html

“唐中宗第二女宜城公主的悲剧一生:宜城公主简介” 的相关文章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

历史上汉武帝有多少兄弟姐妹,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上汉武帝有多少兄弟姐妹,分别是哪些人?

刘彻,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景帝的皇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一共生了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她的儿子汉武帝的事迹,我们都耳熟能详。汉武帝的妻儿,大都很凄惨。那么,汉武帝的四个姐妹,又有怎样的命运呢?其实,在古代社会里,女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乾隆让嘉庆继位后 乾隆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小孩

乾隆让嘉庆继位后 乾隆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小孩

还不知道:乾隆宣布让位嘉庆后,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夭折的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是中古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经85岁的乾隆在勤政殿宣布退位,并公布了自己早就写好的...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还不知道: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为何不战而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父子篡夺大权,使得重镇寿春的将领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

孙权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人关系很要好吗

孙权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人关系很要好吗

对孙权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刘备做了这几件事情,让孙权没有安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和刘备两人的关系很复杂,在合伙打曹操的时候。他们俩的关系很好,在胜利之后,也会因为瓜分地盘而闹矛盾。而且后来孙权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他,虽然说在正史中并没有留名。只是说了孙夫人,...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