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魏冯太后:两次垂帘听政 奠定了北魏强大的根基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07)160

说到中国古代的皇太后,人们熟悉汉代的吕后,她是我国实行皇帝制度以来之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熟悉唐代的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熟悉慈禧,她是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在位时间仅次于康、乾……而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则知之者甚少,她是鼎鼎大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真正策划人,使这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国家空前强盛,而且加速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融合,为后世的统一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她本人从逆境中挣扎出来,走向权力巅峰的历程,对今人来说也充满了励志色彩——

她是罪臣之女,自幼就经历了满门抄斩的惨剧,一辈子出生入死,历尽苦难;她后来成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的皇后,但她的所作所为,却远远超出了一个王朝的局限,鲜卑民族在她的影响下,整体性融入汉族,创造了中华大地上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光辉范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个王朝的皇后,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胸怀、视野和能力?她又有怎样曲折的经历?她的成功是个人奋斗的奇迹?还是时代催生的传奇?。

北魏文成帝之妻冯皇后(约公元439~490)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值得大书一笔的卓越政治家,一个极富个性的女人。虽然熟悉古代史者都知道北魏有一位姓冯的“文明太后”,但她所经历的复杂政治斗争和丰富的情感生活,除专门研究北朝史学者外,几乎不为人知。

冯皇后在丈夫北魏第四帝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后曾以太后身份两次“临朝称制”,实际掌权前后长达二十余年之久。她逝世后谥“文明”,故史称“文明太后”。

北魏冯太后:两次垂帘听政 奠定了北魏强大的根基

据史籍记载:冯皇后,汉族,其伯祖冯跋本系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后燕重臣,409年夺权自立为王,成为北燕(公元409~436)开国君主。后来冯跋被其弟即冯皇后祖父冯弘夺走王位。冯皇后之父冯朗后归顺北魏,曾任雍州、秦州刺史,因故被诛,她被籍没为宫女。她姑母为太武帝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亲自对她抚养教育。452年太监中常侍宗爱先后谋杀了太武帝拓跋焘和刚被他立为皇帝的南安王拓跋余及众多王公大臣,太武帝之孙拓跋濬被一些大臣迎立为帝,十四岁的她被选为贵人。不久宗爱受诛。四年后经“手铸金人”成功,她被立为皇后。465年二十六岁的文成帝拓跋濬病逝,冯皇后悲痛欲绝。十二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为帝。鲜卑有“累犬护驾”习俗:“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一烧毁,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在帝幼、后伤的情况下朝廷大权落入侍中、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之手,乙浑矫诏诛杀多位朝廷重臣,“事无大小,皆决于浑”。时年二十八岁的冯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467年,后来成为孝文帝的皇子拓跋宏诞生,两年后被立为太子,冯太后亲自抚养教育,还政于儿子献文帝拓跋弘。

冯太后“内宠(安平侯)李弈”。470年十七岁的献文帝诛杀李弈及其兄高平公中书监李敷、西兖州刺史李式以及在朝为官的十余姻亲,族灭至少数十人。次年献文帝决定禅位于皇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因群臣和太后反对只好禅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为孝文帝,自任太上皇。476年六月甲子日突然降皇帝诏,宣布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内外,驻扎在京师及附近的三军紧急分批撤出。六日后拓跋弘暴薨,时年二十三岁,死于“鸩毒之祸”,“时言太后为之也”。

于是三十八岁的她再次临朝称制,为太皇太后,但时人与史家习惯上仍称其为太后或文明太后。冯太后差一点将十岁的孝文帝废掉,因群臣反对未果。后来她不但放弃此念,且祖孙情感甚笃。冯太后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为教育幼帝她自编教材,“乃作《劝诫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史称其“性聪达”,“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她至少从466年诛杀乙浑起就实际上牢牢地控制朝政,直到490年去世,长达二十四年,其中两次临朝称制,直接掌权十七年之久。她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和国力达到鼎盛起了关键性作用。

北魏自开国皇帝道武帝以来到明元帝、太武帝一直提倡学习汉文化,推行汉制,这是北魏能够国力强盛剪灭各国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冯皇后的丈夫文成帝拓跋濬、儿子献文帝拓跋弘继续了这一基本国策。而孝文帝拓跋宏大大加快了汉化进程并显著加大了深入改革的力度,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根本性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皇帝带领本族主动融入汉族从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伟大代表,而古今史家一致公认孝文帝大力进行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是其祖母冯太后。因为孝文帝自幼由她亲自教育,且亲政后“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冯太后整顿吏治,“变法改度”,曾发布著名的“太后十八条令”。后来又指导孝文帝废除晋代以来的“宗主督护制”,实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三长制、俸禄制、均田制等,大大增强了北魏国力,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灿烂的中华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有效地巩固了中国北方的统一,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古代史上太后临朝称制者不乏其人,仅汉末就有四位,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而言,无人能望文明太后项背!

冯太后不像武则天那样正式改朝称帝且处于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盛世”之间,所以不大引人注目。历史学家通常只从政治与社会改革角度对她介绍并高度评价,不大注意那些非常具有戏剧性的细节的艺术潜在价值。而一般文艺家不大会去费劲地读二十四史的《魏书》众多“纪、传、志”及其他相关史籍,所以不可能发现她由贵人立为皇后必须经过危机四伏的“手铸金人”仪式,失败则不得立;她在“累犬护驾”大典上扑火自焚的感人场面;她在拓跋氏几乎丧失政权的危急情况下“密定大策”,诛杀权臣乙浑,夺回皇权的果断决策;她“内宠李弈”以及李弈兄弟等数十人被献文帝拓跋弘诛杀引发的多年帝后斗争;她后来又有情人等等许多精彩的故事。更不可能知道北魏太子之母必须赐死的制度以及鲜卑、敕勒等族“蒙毡祈神”等众多有趣的习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3/113961.html

“北魏冯太后:两次垂帘听政 奠定了北魏强大的根基”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对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京什刹海地区曾经是王府集中之地,前海西街就坐落着堪称中国第一豪宅的恭王府。这座宏伟无比的院落占地面积约为61120平方米,里里外外皆使用最好的金丝楠木作为装饰。尽管这些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主要是用于衔接,但如...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愈发受到西魏权臣宇文...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汉献帝集团奔忙一生,为何始终一事无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到三国历史,汉献帝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此人一生先后扳倒了董卓、李傕、郭汜,甚至就连老奸巨猾的曹操都差点阴沟里翻了船。但是汉献帝跟他那个小朝廷扳倒了一...

杨大眼是什么人?他去世之后儿子做了什么事情?

杨大眼是什么人?他去世之后儿子做了什么事情?

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世居仇池,生卒不详。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南北朝时期,北魏境内发生过一件奇葩事,因父亲死后,三个儿子跟继母争夺家产和爵禄未遂,一怒之下,三个儿子带着父亲的尸体投奔敌国南梁。死去的这位父亲并非默默无闻,他叫杨大眼,生前是让北魏的敌人胆寒的...

朱棣临死前的遗诏是真的吗 明朝实力真的远迈汉唐吗

朱棣临死前的遗诏是真的吗 明朝实力真的远迈汉唐吗

对朱棣遗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的遗诏是真的吗?明代果真远迈汉唐?明代君主,凡遇外敌入侵,不联姻,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或许是近些年,对明代最霸气的总结,在网络上,其实还流传着一个更霸气的版本,据说还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遗诏: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

秦末群雄那么多刘邦是怎么胜出的 看看这个人就知道了

秦末群雄那么多刘邦是怎么胜出的 看看这个人就知道了

对刘邦和群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为什么能在秦末群雄中脱颖而出?从英布的失败可以看出。对于秦末汉初的历史,很多人为楚霸王的失败,以及韩信没有起来造反而感到可惜。其实,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历史的必然性。刘邦能从秦末群雄中胜出,其实是历史的选择:从英布的失败,不难...

夷陵之战刘备换成诸葛亮 诸葛亮会打赢陆逊吗

夷陵之战刘备换成诸葛亮 诸葛亮会打赢陆逊吗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时,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他和陆逊谁会赢?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答案是陆逊不会有赢的机会,而诸葛亮也同样不会获胜。双方很可能温汤馄饨水的胶着一阵,然后各自收兵。因为不管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

历史上宋仁宗与张贵妃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宋仁宗与张贵妃之间的感情如何?

在中国漫漫5000年的文化历史之中,宋仁宗可谓少有的明君。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宋朝重文,所以多为皇帝,都有一些浪漫。宋仁宗赵祯,本是宋朝的第四任皇帝,是先帝的第六子。宋仁宗最后登基为帝,自己是真的有真才实学。(一)宋仁宗的标签之一:宽厚9岁的赵祯被册立为皇太子,四年后,13岁的赵祯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