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湘军攻破天京之后曾国藩为何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4)290

在1864 年,湘军将领曾国荃率兵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之后湘军在天京城内进行了大屠杀。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藩是湘军统帅,曾国荃是前线的悍将,这一家子可谓文武双全,很难得。

太平天国本身应该说是一个半宗教、半封建的不成熟的政权,当年太平天国从南方开始,一直打到长江流域,总共坚持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他们在中国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以湘淮军为主的清兵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充满血腥的拉锯战。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太平天国还有许多非常落后蒙昧与完全违背常理的制度与规定。比如说他们曾经严格规定夫妻不许同房,男女要分开住。据说有一个王(即西王萧朝贵)知道自己的爹妈同了房,就下令把自己亲生的爹妈给杀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但太平天国规定所有的女人都可以拿来给天王享用,洪秀全自己的老婆多得都数不清,以至于每个老婆都编上了号,所以说洪秀全算是之一个数字化管理后宫的。后来洪秀全的儿子在城破这一天被清军俘虏,清军问他有多少个妈,他说他不知道,可能得有八十多个。当年太平天国的每个王都可以拥有很多女人,普通士兵与平民百姓却不能结婚成家。这项非常古怪的政策在起义之初曾实行了较长一段时间,因为实在太违背人之常情,后来不得不放弃了。

在天京城被攻破的一个多月之前,也就是在6月1日的时候,洪秀全就已经死了。洪秀全死后,实际上太平天国就由忠王李秀成率领。他应该算是整个太平天国后期的栋梁。当时太平天国发生了内讧,北王杀了东王,然后翼王来又杀了北王,最后翼王石达开带着主力部队出走,太平天国从此元气大伤。太平天国更 *** 的时候,北伐都快打到北京了,但内讧之后元气大伤。后期的太平天国主要是以忠王李秀成为核心的,应该叫领导班子吧,当然大家知道的还有英王陈玉成以及少数几个能征善战的王,但是后来大部分将领已经非常腐败,没有当初揭竿起义时那样强悍的战斗力了。

湘军攻破天京之后曾国藩为何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当年忠王李秀成曾经多次率兵外出征战,一路上横扫江浙,打下苏州、杭州等地,他连战皆捷,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但是他始终被洪秀全所牵制。李秀成有点儿像三国时期的姜维,姜维那个时候只要打赢了,刘禅(阿斗)就叫嚣着,快回成都来,快回来,保护我。李秀成也是这样,不管他在外面怎么打胜仗,洪秀全总是牵制着他,只要自己身边有个风吹草动,包括在天京城外挖了一条壕沟,都赶快把李秀成叫回来。李秀成也没有办法,只好率兵回来。最后太平天国已经山穷水尽,李秀成也只能困守天京,无计可施了。

洪秀全死后,实际上整个朝政都是由李秀成来掌管。李秀成辅佐洪秀全很小的一个儿子当了新的天王,最后突围的时候,李秀成还把自己的好马让给了他,但是谁也没逃出去。最后队伍全都被打散了,李秀成只能独自一人躲在一座庙里。他身上带了很多财宝,虽然伪装成一个普通老百姓,但还是被当地的农民发现了,结果被扭送到清军大营。李秀成虽然被俘了,但最后在清军大营被处死之前的这些天,还是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大概用了十天的时间,以极快的速度,记录了太平天国的整个历史。据说他当时写的速度平均一天七千字,最快的时候一天写一万字。大家知道,拿毛笔一天写一万字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他和清军说他要写告白书,或者叫自白书、投降书,其实他是在骗清军,要不然清军不会给他纸和笔。在得到清军给他的纸和笔以后,他就以飞快的速度,把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都记录了下来,其实这所谓的告白书并没有显示出要投降的意思。在这份告白书里,他依然称清军为妖,依然管太平天国的同胞叫天兵。

湘军攻破天京之后曾国藩为何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后来的很多历史学家说李秀成实际上变过节,以至于李秀成在后来的历史里被严厉地批评。其实我觉得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栋梁之材,是文武双全的、非常杰出的人才。实际上每一个政权不管它多么腐败,依然会有这样优秀的人才。李秀成最后是英勇就义,如果没有他最后这十天的记录,大家根本就看不到太平天国真实的历史,因为只看清朝那方面的记载当然会有失偏颇,最后李秀成的这个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最后杀李秀成,也要讲一下。当时李秀成在天京被俘后,并没有被押解到北京去,曾国藩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直接在天京就把李秀成处死了。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秀成写的太平天国历史,因为李秀成在里面描述了很多太平天国打的胜仗,这些胜仗其实在当年曾国藩给皇上谎报军情时都被说成是他打赢的。如果李秀成写的太平天国史被皇上看到,那曾国藩当年所描述的胜仗就全都露馅了,所以这样的东西坚决不能呈送到朝廷去。活人李秀成也绝不能押解到北京去,因为皇上一旦与他当面对质就会发现曾国藩曾经谎报过很多次军情,假传过很多次莫须有的捷报。曾国藩在前期经常被打得想要投河自尽、狼狈逃跑。

曾国藩管这叫“屡败屡战”,其实是“屡战屡败”。但是他上书皇上的时候却说我是屡败屡战,大家一下子就觉得这个人好忠诚好坚强。所以会用词很重要,尤其当别人臣子的时候,要学会怎么遣词造句。曾国藩怕之前的事情露馅,最后就在没有朝廷指示的情况下,在天京直接把李秀成给处死了。

李秀成自白书的原件后来一直就藏在曾国藩家里,真正呈上去给皇上的并不是原本,而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经过曾国藩删减的东西,他把李秀成自白书里的很多东西删减以后才呈给了皇上。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原本,原本藏在了曾国藩家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天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3/115281.html

“湘军攻破天京之后曾国藩为何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的相关文章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了...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张飞和关羽,一个卖枣一个杀猪,哪来的一身武艺,助刘备夺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人问,关羽和张飞都是野路子出身,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为何却能骁勇善战,助刘备三分天下?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对为何雍正非要和年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去世后非要和年妃葬在一块,就连她诞下的皇子也享受特殊待遇,取名都不按弘字辈,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两人因一场政治婚姻相遇,却不料得到一生最爱,年妃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可惜都早夭了,雍正破例为年妃做了哪些事呢?死后如...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率军进入京师,掌握了大权,董卓想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董卓召集群臣商议,众人敢怒不敢言,这时,袁绍站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说,你认为我的宝剑不锋利吗?袁绍一听,立即也拔出宝剑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剑难道就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对汉献帝为何不刺杀曹操夺回大权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从登基第一天起,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多次被不同的权臣所控制,他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然后被权臣逼迫禅让帝位,最终他安享富贵,得以善终,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刘...

明朝名将张武凭什么在靖难功臣十三侯爵中排行第一?

明朝名将张武凭什么在靖难功臣十三侯爵中排行第一?

众所周知张武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将领,出生在湖南浏阳,那么他是凭借什么在靖难功臣十三侯爵中排行第一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建文元年七月份的时候,跟着朱棣一起发动了靖难之役,在控制了北平城之后,便迅速参与了攻克蓟州的战争。当时蓟州一带的守将是一个叫作马宣的将领,他在听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