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后汉历史上何人一生只为扫平天下不平事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7)200

陈蕃出身于汝南世家,祖父已是太守级别的高官,所以他有条件读书,甚至还有一间书房,很自由,对于现代人来讲真的是奢侈啊。十五岁时,他被父辈薛勤发现房间特别脏,小小地批评了一下,没想到陈蕃语出惊人:“大丈夫在世,应该扫除天下不平事。”一个十五岁的小伙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很不简单。汉末隐然有大乱的趋势,天下早已不是刘家说了算,虽然皇帝还是坐在宝殿之上,但真正拿主意的却是外戚。

大将军梁冀一门五侯,掌控国家大政,威震天下。但是陈蕃不买他的帐。当时梁冀派人送信给他,希望他能帮忙办件事,事情并不难,点点头也就过去了,至于违不违法,那还不是皇帝说了算?皇帝听梁大将军的,说到底就是很安全了。只要稍微圆通一点的人都明白,但陈蕃的做法让梁冀很受伤,他不但不答应,还把派去送信的人给打死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可陈蕃就这么做了,哪怕事后从太守贬为小县令,他也照样不悔改。

大将军梁冀被灭后,他也没有改变。延熹二年,他升任大鸿胪。恰好白马县令李云上疏劝谏桓帝,惹得皇帝大动肝火。原来这年诛灭大将军梁冀后,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凭此大功全部被封侯,从此权倾天下。同时又从掖庭内选出民女亳氏,要立她为皇后,这还不算,几个月内,毫家有封赏四人,赏赐巨万钱财。而这个时候的,天下几处大地震,百姓流离失所,各种灾难接踵而来。如此异象,身为皇帝,竟然还能完全不痛心?李云是好心,皇帝不乐意了,陈蕃等人冒死相救,但最后李云仍然死在监狱里,而陈蕃也因此被免职回家。

事实上桓帝气的不是他救李云,而是他所说的话比李云说的更狠,李云只是就事论事,而陈蕃却从汉高祖刘邦说起,什么封爵赏赐有制度,不是功臣不得封侯,内侍们等等都是通过不正当途径得来的功名,是典型的无功而赏,而且还征税过多,导致万人饥寒,生活困难,宫女们却吃肉穿绮,开支用度已经无法超出太多,所以,该放得放,该免得免。这话初一看,简直就是干涉桓帝大权,但是细一想,却句句在理,于是,几天之后,桓帝又把他整回朝廷,任命他为光禄勋。光禄勋机构庞大,主管宫内一切事宜,权大,与皇帝也很接近,是个重要的官职。把他放在这儿,明显是桓帝对他的肯定。

揭秘:后汉历史上何人一生只为扫平天下不平事

不过不久之后,桓帝就要头痛了,因为他做事不让人省心。陈蕃选择官吏,不偏袒权贵;地方官员请托,他要参一本,皇帝没时没刻打猎,他要劝一劝,皇帝心怀好,到处去巡幸,他要批一批,忠良如李膺等被惩罚,他要帮一帮……陈蕃老是提意见。意见提一提是好事,但提多了,也让人心烦,尤其是那些被批评的人,谁愿意整天挨批啊?结果权贵豪门诬陷他,桓帝近臣诽谤他,皇帝本人不睬他,他成了坏人眼中钉。因此他的身份在被贬官员、尚书令、庶人、太中大夫之中不断转换。

但是他的方正,士民敬畏,他的忠心,天地可鉴。桓帝也并不糊涂,该提拔还是要提拔,事还要有人做的,于是延熹八年,陈蕃被任命为太尉。陈蕃推辞多次无果,只能上任。年少时立定的志向从未更改。斗倒了大将军,又与朝廷中的歪风邪气斗,而当时风稍有改正之后,他又把矛头对准了宦官集团。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开始了对忠良的大肆排斥,他们已经抱团行动了。小宦官赵津等人为恶,太原南郡二位太守依法处死了他们,但是因为没有听从桓帝的赦免令,宦官们怀恨在心,上奏要处死二位太守;山阳太守翟超没收中常侍侯览的财产,东海相黄浮处死了下邳县令徐宣,都受了髡钳之刑,被押往左校劳役。

桓帝的放纵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陈蕃反复地劝,甚至流泪不止,于是,他又上书,从春秋讲起,然后条分缕析,件件桩桩说得头头是道,只是可惜,他感动了天地,感动了后世人们,却感动不了桓帝。和皇帝对着干,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朝里有人怨他,宦官恨他,他选的人才,不被批复,他属下的官员被借故治罪,他本人因是当代名臣,人家还暂时无法加害。延熹九年,李膺等人由于党人事件被关进监狱受审。陈蕃因而上书极力劝谏,这次说得比较狠,说他再这样下去就和桀纣差不多了,桓帝看后大怒,直接让他滚蛋回家了。

永康元年,桓帝去世,建宁元年,灵帝即位,窦太后执掌朝政。窦太后出身良家大族,正如当初陈蕃支持她当皇后一样,她上位后也坚持支持陈蕃。不过对于陈蕃来讲,他支持的并不是皇后本人,其实是一种势力,所以,当得知他要被封为高阳乡侯后,他前前后后递上表章十次,最终也没有接受,因为他认为他做的只是本分工作而已。原本以为新朝新气象,但事实上,窦太后得政后,对中常侍曹节等人的话是言听计从,并没有比当初的桓帝好多少。面对不利局面,陈蕃决心行动,和窦武联手,铲除这帮宦官。可惜事机不密,终于泄露,陈蕃被杀,家属被流放,门生故吏全部遭殃,免职的免职,禁锢的禁锢,牵连甚多,但并没有人恨他,甚至还有人为保护陈蕃的儿子宁愿自己掉脑袋。

陈蕃居三公之位,他总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不能光拿俸禄不干活,苟且偷生,坐等大汉灭亡。明知皇帝不会全听,但还要去做,甚至在上疏中强调只要皇帝接受建议,哪怕自己身首异处,也心甘情愿。这种精神真的很令人感动,汉末纲纪人伦行将崩溃,他能有如此高风亮节,可嘉可敬!他的确是天下名士的高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03/115805.html

“揭秘:后汉历史上何人一生只为扫平天下不平事” 的相关文章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着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高祖刘邦对他们既蔑视又尊重。在废立太子事件中,刘邦本打算废长立幼,但由于商山四皓的出山规劝,才打消了念头。不禁要问,刘邦难道忌惮这四位隐者吗,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解读。一、“商山四皓”何许人物商山四...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绝对是个很出彩的人。他不光能文善诗,书画俱佳,还“精于骑射,发必命中”。因此他的年少时便深得康熙宠爱,经常在康熙出巡时随驾左右。在康熙的诸皇子中,胤祥和...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潘璋: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为人奢侈贪财

潘璋: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为人奢侈贪财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

糜芳与刘备是什么关系?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糜芳与刘备是什么关系?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糜芳和糜竺兄弟两人,原本是刘备的原始股东加合伙人,跟随了刘备24年,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被杀,其中,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糜芳投降了孙权,导致关羽没有了大后方。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也就是“皇亲国戚”了,按理说,这么铁的关系,糜芳不会投降孙权,可...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诸葛亮失败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诸葛亮失败在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的北伐失败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权力跌宕起伏,地方长官不听中央号令,俨然成为一股全新的力量,皇帝皇权旁落,毫无威信可言,京城中的守卫力量大都被奸人所掌握,朝政混乱。在这特殊的时期,中国再次如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迎来了人才的...

楚汉相争刘邦经常出于下风 最后刘邦是怎么获胜的

楚汉相争刘邦经常出于下风 最后刘邦是怎么获胜的

对项羽出身世家,为何输给了街头混混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就非汉族莫属了,我国大部分的人口都是汉族,在古代时也称作汉人。那么“汉”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的呢?就是通过汉朝来命名的。汉之前,一般都称华夏族,汉朝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它不仅是当...

俗话说成王败寇 刘邦夺得天下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

俗话说成王败寇 刘邦夺得天下后为何没有污名化项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得了江山后,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和项羽之间,有着一种奇妙的联系,刘邦是一位得道之士,而项羽是一位失道者,论实力,刘邦不如项羽,但是论起心性,项羽比刘邦差了十万八千里,项羽失去了乌江,这似乎是他的宿命,但是在这场鸿门宴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