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23)160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于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周顗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安东将军周浚曾参与灭吴的统一战争,立下战功,被封为武城侯。周顗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为当时的名士们所推崇。

魏晋时期选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中央、地方可以自行聘任官员。但无论是地方郡县怎么征召周顗出来做官,他都一一拒绝。周浚死后,作为长子的周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秘书郎等职。之后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出任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避难江东。而琅琊王司马睿镇守江东,将好友周顗调到自己身边。不久后周顗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宁远将军,虽说周家是将门,但周顗丝毫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干,刚到荆州就被人打的狼狈逃窜,辛亏王敦、陶侃(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

回到建康的周顗被司马睿留在了身边,担任军谘祭酒等职。317年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周顗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虽然声望极高,但却因为好酒的毛病时常受到处罚。担任尚书仆射后天天沉醉,却常说饮酒没有对手。一次有好友从江北来,周顗非常高兴,于是拿出两石酒二人对饮,双双大醉。周顗酒醒后,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这还不算有时候喝高了,还敢公然顶撞皇帝。

伯仁就是这样的一个“酒鬼”,但是他为人却非常“宽裕友爱”。他的弟弟周嵩一次醉酒,竟拿蜡烛掷打他并说:“你的才气比不上我,为什么竟然出人意外地获得了崇高的声望?”,不料周顗丝毫不生气,反而开玩笑道“阿奴你用火攻,这本来是用了一个下策呀。”

介绍了这么多关于伯仁的生平,下面该说说“我”了,“我”就是东晋的名臣王导。王导、王敦兄弟一文一武,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氏兄弟与周顗自幼相识,关系非同一般。一次王导枕着周顗的膝盖,指着周顗的肚子说道” 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 周顗答道:“这里面空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容纳数百个。”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东晋王朝建立后,王导、王敦兄弟掌握了大权,特别是王敦飞扬跋扈,引起了司马睿的不满,双方剑拔弩张,王敦在外地起兵进犯京师建康。有大臣建议司马睿将王导在内的王氏一族全部诛杀,惶恐之下王导率领王氏宗族跪在皇宫前请罪。这时见周顗入宫,王导高声呼喊:“伯仁,几百口全靠你啦!”,没想到周顗连头都没回,径直入宫。

他见到司马睿后,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能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周顗一时高兴又喝了不少酒,一会儿醉醺醺的走了出来。跪在宫门外王导见到他后,又大声呼喊他。周顗不为所动,对身边的人说道:“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了。” 出宫后,周顗立即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

然而王导对此一无所知,对周顗怀恨在心。不久王敦大败周顗等人朝廷大军,占领建康,王敦召见周顗,并对他说:“伯仁,你有负于我啊!”(当年周顗在荆州时,王敦曾救过他),但周顗却说:“你举兵反叛,我亲率六军而不能扺抗,朝廷军队溃败,因而有负于你。”,这时有人劝周顗逃走,但他决意要与朝廷共存亡。

王敦入京,王氏一们重新得志,王敦对名望甚高的周顗十分忌惮,于是向王导征询意见:“周顗等人声望极高,应当位列三司才是。” 王导没说话。王敦又说:“就算不入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没回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王导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最终王敦下定决心,将周顗等人逮捕,押至石头城南门外处死。临行前周顗面色不变,举止自若,旁观的人见此都伤感流涕。当时是公元322年,周顗时年54岁。周顗死后,家被查抄,作为东晋朝廷的高官,家里仅有几个装着旧絮丝的小篓、五瓮酒、数石米而已。

王敦之乱平定后,王导检查以前的宫中奏折,发现了周顗当年营救自己的奏章,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章,痛哭流涕,悲不自胜,感到十分对不起这位朋友,对自己的儿子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自此“我不杀伯仁,拨人却因我而死”这句谚语便千古流传,直至近日。

值得玩味的是王敦在杀死周顗后,一次与诸将玩樗蒲(古代一种棋类游戏),由棋子联想到周家的衰败,悲伤的说道:“我与周顗自幼在洛阳相识,后来时事纷乱,最终竟到了这个地步!”,说罢竟然留下了眼泪。324年王敦病死,东晋朝廷追封周顗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康。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生活中,人们会有很多朋友,但试问像伯仁这样的患难之中鼎力相救,却不想为人所知,不求回报的,又有几人呢?如果有,请珍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3/116757.html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的相关文章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何要保护长安 刘武是忠于朝廷吗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何要保护长安 刘武是忠于朝廷吗

对七国之乱时,梁王为何拼死抵抗保护长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建立西汉,在西汉建立之初,推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当时的西汉的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封国,随着后面的发展,实力慢慢走向强大,全能和中央对抗。汉景帝上位之后,听取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胡皇后在朱瞻基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因无子被废后。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她被明宣宗朱瞻基废黜后,就受到了张太后的同情。此后宫中但凡要举行宴会活动,张太后就会把胡善祥引到孙皇后的上首去坐。这也是对明宣宗无声的抗议。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上...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奋家族,一个西汉王朝的历史上的显赫的家族。石奋靠着言传身教,对后代子孙教育让后世几代人都成为汉朝的肱骨之臣,身居高位。连汉景帝刘启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并赐给石奋“万石君”的雅号,从此“万石君”就成了石家的光荣称号。石庆,河内郡温县人,石奋之子。石家的门风谨慎保守,举世闻名,所以石庆在年少时便十分谨慎...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李文...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自己...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绝顶聪明的曹冲,为何13岁便早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生命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操一扫北方,整合了各路诸侯,以天子的名字发号施令,当真是意气风发,光彩夺目。而在此之后,曹操却灰头土脸,只能蜗居在北方,失去了继续南下,完全结束诸侯割据局面的锐...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