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之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23)100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称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至隋炀帝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也为以后唐朝的繁盛奠定基础。

“开皇之治”得益于隋文帝手下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在隋朝的众多名臣之中,有一位不得不单独介绍一下,他就是高颎(jiǒng)。唐太宗李世民曾赞叹:“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一十馀载,天下赖以康宁。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能让隋朝遗老一直念念不忘,李世民能有如此高的评价,高颎究竟是有着怎么样的人生传奇呢?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高颎字昭玄,也叫高敏,541年出生,是渤海蓚(今河北省衡水一带)人。高颎的父亲高宾曾在北齐为官,后来投奔到北周。当时北周的大司马独孤信(三个皇帝的老丈人,之前曾专门写过他)将高宾引为自己的幕僚,并赐姓独孤。独孤信被杀后,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此时已经嫁于杨坚,因高宾是自己父亲的故吏,所以经常往来高家。这也为高颎以后的仕途开辟了一条道路。

再说高颎,他少年就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而且“略涉书史,尤善词令”。高颎幼年时家里有一棵大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家乡的老人们都说“此家当出贵人。” 558年17岁的高颎被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北周武帝年间,又先后担任内史上士、下大夫等职,以平齐之功被封为开府。

杨坚掌握朝政后,意图夺取皇位,素闻高颎精明强干、熟习军事、多计谋,且高家是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的熟人,便想延揽他加入自己的集团,便派遣派邗国公杨惠传达自己的意思。高颎明白杨坚的意思后,十分高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此后杨坚渐渐疏远了生活奢侈的郑译等人,将高颎视为心腹。

580年尉迟迥起兵反叛,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惇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杨坚派韦孝宽进军讨伐,不料官军到河阳后,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杨坚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就想派崔仲方前去监军,可是崔仲方却以父亲在山东推辞。高颎见众人都没有上前线的意思,便主动请缨。到达前线后高颎屡出奇谋,最终将叛乱平定。

大军回京后,杨坚设内宴招待高颎,席间杨坚竟撤下御帐赏给他。581年杨坚即位后,高颎被任命为宰相,封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能比,以至于杨坚每次都称呼他为独孤,而不直呼其名而不名也。但高颎非常明白形势,“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杨坚为成人之美,同意解除高颎的宰相职务,但没过几天,杨坚说:“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便恢复了他宰相的职务,还加封他为左卫大将军。

高颎主持朝政后,组织参与制定各项国家典章制度,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严刑酷法,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582年高颎担任新都大监,负责隋朝新都大兴城的建设,“制度多出于颎”,将长安建设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唐朝众多政治经济制度都来源于隋朝,如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调制,州县制,所谓的“唐循隋制”。而这些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582年高颎奉命节度诸军,讨伐陈国。此时陈国的皇帝陈顼病死,朝臣纷纷提议趁机出兵。但高颎认为隋朝刚刚建立,准备不足,且突厥在北方虎视眈眈,便提出“礼不伐丧”,奏请班师,最终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此时杨坚志在一统天下,便向高颎询问伐陈策略。高颎提出了一个“狼来了”的建议,根据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南方粮食收割的早,北方较晚,在他们收割的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扬言入侵。他们一定会屯兵守御,从而耽误收割。他们把人马聚集起来了,我们解甲不动,经过几次,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不再相信。我们趁机渡江,便可一举成功。同时江南潮湿土薄,没有地窖,我们要经常派人去烧毁他们的仓库,这样“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是陈人益敝”,588年正式下诏伐陈,任命杨广为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类似于总参谋长),“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589年陈被灭,杨广想将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纳为己有,高颎不允,“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还命人将张丽华斩首,搞的杨广非常不爽,从此怀恨在心。

大军回到长安后,高颎被封为上柱国、齐国公,隋文帝慰劳道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高颎依然提出辞职,隋文帝又特意下诏勉励,“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

此后将军庞晃、卢贲,先后在隋文帝面前揭高颎的短,隋文帝大怒,将俩人贬到外地,并对高颎说:“独孤公(高颎曾被赐姓独孤)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590年尚书都事姜晔、楚州参军李君才上奏说水旱不调,是因为高颎的缘故,应该贬谪,结果被贬谪的是他们自己。

不久高颎的夫人贺拔氏病重,隋文帝派人问候,“中使顾问,络绎不绝”。后来隋文帝亲临高颎府邸,“赐钱百万,绢万匹”。高颎为人谦和,从不争功,平陈后贺若弼、韩擒虎曾为争功拔剑相向。一次隋文帝召见高颎、贺若弼谈起平陈之事,高颎言道:“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隋文帝大笑,时人对高颎的谦让非常赞佩。不久后隋文帝让高颎的儿子高表仁迎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对高家的赏赐不可胜计。

599年突厥内犯,隋文帝命高颎、杨素、燕荣兵分三路进击突厥。高颎率领大军大破突厥,乘胜追击700里,期间曾派人请求援兵,因此又有大臣提出高颎打算谋反。隋文帝没说什么,就在此时,高颎率军破敌而还,但高颎的人生也逐渐开始转折。

600年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怂恿下,打算废掉太子杨勇,便征询高颎的意见。高颎长跪在地上,言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隋文帝默然,而独孤皇后知道高颎是不会同意的,私下里打算除掉他。本来高颎能成为杨坚的心腹,与独孤皇后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而此时独孤皇后对高颎却越来越不满。

为何独孤皇后对高颎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这和独孤皇后的性格有关,她不仅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践行者,还是个捍卫者。当初高颎夫人病死后,独孤皇后曾建议隋文帝做媒,给他在张罗一门婚事,不料高颎却说自己年纪大了,每天只是斋居读佛经而已,至于再娶就算了。结果不久后高颎的爱妾却生了一个男孩,这让独孤皇后非常不满,一方面她瞧不起娶妾的男子,另一方面这高颎明显不给她面子。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于是独孤皇后便在隋文帝面前说高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这种人不能再相信了,隋文帝觉得在理,便开始疏远高颎。不久后隋文帝商讨征伐高句丽,高颎持反对意见,但反对无效,高颎任行军长史,辅佐汉王杨谅出征,大军因遭遇大雨疾病,最终撤回。独孤皇后又开始搬弄是非,同时汉王杨谅也帮腔,跟父皇母后哭诉“儿幸免高颎所杀”,实际上只是因为杨谅自以为是,瞎指挥,高颎没有采纳而已。

但正应了那句话,屋漏偏逢连夜雨!上柱国王世积因罪被杀,供词中牵连到了高颎。朝臣中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弥、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上疏说高颎无罪,但隋文帝更加愤怒,下令将这些求情的人全部逮捕,因此朝臣中再无敢求情之人,最终高颎被免去官职,只保留齐国公的封号。

不久后隋文帝在秦王杨俊的府邸举行宴会,高颎因邀也参加。酒席宴间,高颎悲不自胜,泪流满面,独孤皇后也哭了,左右的也哭了。隋文帝对高颎说道:“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又对左右侍从言道:“我于高颎胜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高颎。不可以身要君,自云之一也。”

没过多久,有人举报说,高颎的儿子对高颎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隋文帝大怒,不辨真伪下令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拷问。此时司法部门又奏报了高颎别的事情,说曾有和尚、尼姑对高颎言明年国有大丧、皇帝过不了十九年等大逆不道的话。隋文帝震怒,有司请求将其处死,但隋文帝饶他一命,将其贬为庶民。

高颎刚当宰相时,他的母亲就曾劝诫他为官谨慎。高颎也一直是这样的做的,谨小慎微。当被免官为民时,他反而很高兴,认为自己逃过一劫。却不想真正的劫难还在后边。杨广即位后,高颎被封为太常,负责收集乐工和流矢的音乐。此后他对隋炀帝奢靡的作风很不满,常与其他人议论,结果被人告发。607年7月隋炀帝以谤讪朝政为由,将高颎、贺若弼等人诛杀,时年67岁。高颎死后,天下惜之。

高颎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独孤,败也独孤”,当他卷入皇位争夺的旋涡中时,就已注定难逃一死。唐初名臣魏征曾这样评价高颎:“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等,皆颎所推荐,各尽其用,为一代名臣。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高颎为人谨慎,他一生的奇策密谋、损益时政的疏奏,全部被他销毁,因此世间罕有所闻。

唐人杜佑也称赞高颎“功规萧(萧何)、葛(诸葛亮),道亚伊(伊尹)、吕(姜太公),近代以来未之有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3/116760.html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之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的相关文章

都是建立政权,为何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失败了?

都是建立政权,为何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失败了?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顺政权,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别的朝代,他是唯一的一个由农民起义军骨干为核心建立的王朝,并最终由农民起义军推翻。也就是兴于农民起义,成于农民起义,且亡于农民起义,是历史上各朝代中的唯一。在明朝前后的王朝,很多是因农...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还不知道:李治为何要赐死风姿绰约的姐姐高阳公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治赐死姐姐高阳公主,源于一场香艳的“风流案”。贞观年间,长安城里抓获了一名小偷,按说偌大的长安城,抓个小偷也是正常的事,但关键是,从这名小偷的赃物里,搜出来一件特殊的东西。这件东西是一个枕头,...

潘皇后: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容貌美丽但性情妒忌

潘皇后: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容貌美丽但性情妒忌

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淑少时与姐姐俱没入织室,后得宠幸拜为夫人,其容貌和宠爱流传到后世,世称神女、江东绝色。太元元年(251年)、立为皇后。神凤元...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王温舒,阳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的故事。平安是明朝靖难之役期间,南军的一大名将,出生在今天的安徽滁州,他的父亲平定是济宁卫的指挥佥事,在洪武元年的时候也跟着常遇春将军,在攻克元大都是不幸战死沙场。平安被朱元璋认作是...

刘备攻打东吴时孙权两次求和 刘备为什么没有答应

刘备攻打东吴时孙权两次求和 刘备为什么没有答应

还不知道:刘备伐吴,孙权主动交出凶手并两次求和,为何刘备仍然不肯罢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刘备伐吴的过程中,孙权总共有过两次求和行为!至于为何刘备就是不肯罢手,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换做是你,你也不会答应!刘备伐吴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刘备和孙权的关系还是挺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