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自成的出身:李自成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后人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4-01)140

李继迁是党项平夏部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假使没有他,党项人可能和许多许多族群一样,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正是他,在兄长李继捧坚决将平夏之地和党项人全部交给中原王朝的时刻,揭开了李氏(拓跋氏)之党项族群的自立之路,且愈战愈勇,竟在无比复杂和艰难的环境中于中国西北成就霸业,与强大的两宋、辽朝、金朝分别呈三足鼎立之势,成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辽宋金元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之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夏州地方,起初民不过三二十万,控弦之士超不过一万,且周边强邻环伺,竟能崛起于困境,继迁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民族、种族、基因学说的角度讲,不断的融合,不断的引入新鲜血液,是族群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党项人的崛起,在民族融合角度讲,正是不断进行基因重组、汲取新的能量的过程,其兴发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南北朝末期,党项羌人游牧于今青海省东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巴颜喀拉山脉,在那里,他们与青藏高原上的氐羌部落和吐蕃部落进行了融合;隋唐时期,党项人开始内附和民族大迁徙,之一次是迁至河湟地区,在那里主要与吐谷浑人、诸羌部落和 *** 进行了民族融合,第二次是迁往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河套南部等地,主要与 *** 、回鹘人、蕃部、契丹、室韦等进行了民族融合。

李自成的出身:李自成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后人吗?

经过这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党项人在人口规模上显著扩大了,文化、经济和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族群整体的民族意识有了显著增强,政治需求和建立自我政权的欲望开始膨胀。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主线来看,党项人从李继迁开始的目标清晰的民族独立进程是不值得鼓励的,因为毕竟在政治上造成了国家疆域长期分裂的局面,内战频仍,百姓苦不堪言,中华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了长期而严重的损耗。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继迁带领党项人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尽管夹杂着个人英雄主义和封建时代为满足自己和后代政治经济欲望的目的,但当中原王朝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不足以令包括党项人在内的少数民族由衷地心悦诚服的时候,且中原王朝派往民族地区的官员多为“无知无畏”型,而遭致强烈反对时,那么,继迁反对其兄李继捧的行动,自然就会得到广大当地人的支持。因此,继迁固然是一位党项人的民族领袖,但他更多应该感谢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政治氛围,他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与潮流,才得以顺势而为、就势而上,成就了家族和族群的一段霸业。

继迁“称霸”大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开始是不服从继捧向北宋献地而举事阶段,这段时间在强大的宋军压迫和部分族人的反对下,继迁不得不东躲 *** ,多次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来,继迁成功地“攀附”了辽朝,迎娶其公主,获得其册封,借机在党项和蕃部中树立威望、重建威权;接着,继迁利用辽宋矛盾而浑水摸鱼,攻下银州以为据点,向四周侵扰;接下来,利用接受羁縻为条件,在辽宋之间“挑拨离间”,获得北宋允许互市等重大利好,党项人经济社会获得迅速发展。

继迁最初的想法与其军事行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和所有崛起的少数民族一样,都艳羡中原的物华天宝,欲先恢复故定难军和夏州之地,然后以图中原,因此战略攻击方向一直朝向中原,使得北宋将军事资源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经过长期大小规模的战争,继迁认识到:以辽朝比党项人强大得多的军事能力,尚难以将中原占据(如辽太宗、辽世宗几度南下中原,皆因无法实现长期立足而返),党项人则几乎没有可能在中原获得胜利,且若长期相持相战,对党项人而言无异于“慢性自杀”。于是,继迁将发展战略转向唐末以来中原 *** 王朝力所难及的河西走廊,先后攻取至关重要的灵州、凉州,为党项人势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无比重要的基础。

党项人占领凉州后,原先顺服北宋的吐蕃六谷部与北宋的联系被切断了,但他们并不是真心服从继迁,党项人的统治一度被仅仅局限于凉州城,城外则是六谷部人的“天下”,时常侵扰党项人。继迁从缴获的六谷部人身上发现北宋赐予的牌印以及潘罗支已获北宋“朔方节度使”的任命等信息后,深以为患。毕竟当时党项人在凉州是“外来户”,且人数不多,因此继迁虽以获取凉州为喜,但也对吐蕃人的动向高度关注,面对不断的袭扰,颇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

李自成的出身:李自成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后人吗?

就在这时,六谷部首领潘罗支派人给继迁送来书信,言明全族欲降之,并盛情恳请继迁亲自前往受降。继迁大喜过望,张浦却忧心忡忡:“兵务慎重,贵审敌情,(潘)罗支倔强有年,未搓兵锋,遽尔降顺,诈也。不若乘其诡谋未集,一战擒之,诸蕃自伏”。但继迁不以为然:“我得凉州,彼势已促,力屈而降,何诈之有?况杀降不祥,尔勿疑,以阻向化之心”。继迁显然被连取灵州、凉州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对六谷部的投诚深信不疑,并且未加任何戒备,欣然前往六谷部的住牧地受降。

果然不出张浦所料,六谷部等族人在继迁必经之地精心布下重兵埋伏,待继迁经过时突然发动攻击。虽然继迁的侍卫部队久经沙场,战斗力很强,但“好汉不敌三手”,人多势众的六谷部伏兵几乎将继迁身边杀尽,继迁在几个贴身卫士拼死护卫下,狼狈逃脱,但也身中五箭,血流如注,在逃至灵州的“三十井”地方时箭伤发作,不治身亡,享年42岁。西夏王朝建立后,继迁被追谥为“太祖”,其墓号为“裕陵”。

统一河西走廊,实现的党项人独立建国,进而图谋中原,是继迁毕生的愿望,但一次小小的失误,竟让正值壮年的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临终前,继迁放心不下,还对赶到身边的诸子嗣和老臣们念叨“西略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的未尽理想。

同时,继迁也很担心自己死后党项人群龙无首,北宋会大举进攻,因此他嘱咐长子李德明:“尔当倾心内属,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显然继迁甚至多年与北宋作战,已经累积恶感,所以要求德明以恭顺态度对宋。继迁最放心不下的莫过于权力的传承了。为此,他特意将张浦唤到面前单独交流,反复叮嘱张浦尽心辅佐德明,一定要保住历史(拓跋氏)数百年开创并坚守下来的基业。在得到张浦等人坚定的承诺后,继迁才慢慢闭上了眼睛。而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06-1645年),就是出生于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4/118333.html

“李自成的出身:李自成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后人吗?” 的相关文章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 是唐玄宗李隆基王皇后的胞兄,祁国公王仁皎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封建王朝,如果皇亲国戚被砍头,要么是谋逆大罪,要么就是贪腐重罪。而王守一则属于后者。要说王守一,先说说他的孪生妹妹王有荣。王有荣是唐玄宗李隆基正儿八经娶的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王皇后。一开始的时候,王氏作...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唐朝人士,货真价实的贵门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俗话说人生有两大喜事让人难忘,一个是“洞房花烛夜”,一个是“金榜题名时”。大中四年(850年),状元郑颢与万寿公主成婚,成为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可在这大喜的日子里,郑颢却闷闷不乐,对宰相媒人白敏中恨之入骨。为何郑颢会怨恨让...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时期的父亲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义上至高无上,比皇帝还还要尊贵,实际上并无半点实权,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与囚徒无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自愿成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

历史上梁冀是什么形象?他为何会有那么大的权利?

历史上梁冀是什么形象?他为何会有那么大的权利?

梁冀,汉桓帝时期的外戚,,被称为跋扈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梁冀不仅出身于世族大家还是皇亲国戚,他的父亲是大将军梁商,他的妹妹是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这在东汉可是极高贵的出身。虽然出身高贵,可梁冀却长得非常猥琐,他“鸢肩豺目”,看人的时候总是直勾勾的很无...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诸葛亮北伐时并没有记载带了多少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带了多少士兵

诸葛亮北伐时并没有记载带了多少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带了多少士兵

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一共多少士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兴师北伐。在《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及诸葛亮这次北伐到底带了多少部队,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他资料来推测一二。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的时候,孙权因为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因此派遣...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