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德川庆喜: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最后一位将军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4-13)150

德川庆喜简介是这样的,他是江户幕府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出生在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家,是水户藩主和正室的儿子。德川庆喜后来被过继给了一桥家。在第十三代将军去世后,庆喜争位失败。六年后,第十四代将军去世,庆喜终于成为了幕府将军。庆喜面对日益衰落的日本,本来希望能够借助法国推行西化。庆喜当任将军后见职后,推行了公武合体的政策。在法国的援助下,庆喜设想建立一个统一的权利机构。但是后来法国不再支持幕府,连一向支持他的孝明天皇也去世了。德川庆喜陷入了困境。庆喜为了避免内战,还政于天皇。但是这只是庆喜的苦肉计,他梦想有一天能够夺回 *** 。面对倒幕派的苛刻要求,庆喜决定背水一战,但是最终大败。庆喜逃回了江户。在胜海舟的游说下,庆喜决定投降,交出江户,改封静冈。德川幕府的时代结束。在处分德川家族时,决定让庆喜的养子家达继承宗家,成为第十六代德川家族的继承人。庆喜在静冈生了二十一个子女,迷恋于拍照和狩猎,有心远离政治。德川家族的旧家臣在 *** 任职,庆喜也避而不见。十九世纪末期,德川庆喜回到东京,面见了天皇。庆喜觉得自己是乱臣贼子,始终无颜面见天皇。不久后,庆喜被封为公爵。十一年后,庆喜死于肺炎,享年七十七岁。这就是德川庆喜简介。

德川庆喜轶事很多。据称,庆喜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喜欢吃猪肉,绰号猪一样。这个绰号的意思是喜欢吃猪肉的一桥大人。样是日本的尊称,相当于是中国的某某大人。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活肉是不洁之物。以宰杀动物为生的百姓处于社会的更底层,食肉的贵族会被人议论纷纷。德川庆喜喜欢吃猪肉在当时的日本引起了不小轰动。庆喜当上将军后,没有改变自己爱吃猪肉的习惯。后来一些百姓也学庆喜的样子,开始吃肉。日本的料理文化得到了发展。德川庆喜对西洋小物件非常感兴趣,在空余的时候喜欢拍照和骑自行车。德川庆喜也有驾驶证,不过在静冈内行驶汽车的时候引发过交通事故。摄影是德川庆喜更大的爱好,他常常给杂志投稿,希望能够刊登自己的作品。但是杂志社始终没有给他任何回信。

德川庆喜: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最后一位将军

还有一则德川庆喜轶事。庆喜出生于水户藩,那地自古以来就是尊王学说的鼎盛之地。幕府时代,水户出了很多尊王攘夷的有识之士。可是同样出身水户的庆喜却成为幕府大将军,与尊王派彻底对立。在最终的决战中,面对来势汹汹的 *** 军,庆喜陷入了天人交战,尊王思想和将军使命在他脑海中有了冲突。庆喜没有办法接受与天皇为敌,从战场逃回了江户。留在前线的幕府军全部投降。这场戊辰战役以幕府的失败告终,德川幕府的时代彻底结束了。经过幕臣的斡旋,德川庆喜保住了性命。在庆喜的余生中,他一直对与天皇敌对的事情感到羞愧。

德川庆喜是江户幕府的末代将军,尽管只当了一年,但在日本历史中声名赫赫。德川庆喜的功过是两极化的。庆喜扛起了摇摇欲坠的幕府,大政奉还给天皇,用较少的牺牲稳定了日本的局面,这是他的功。在鸟羽伏见战役中,德川庆喜窝囊地终结了幕府,这是他的过。德川庆喜当将军时,当时日本内部争斗不断,外部承受了较大压力。一方面日本的经济势力逐渐形成,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又面临西方开放贸易的重压和保守派的阻挠。德川庆喜希望能够采用西方的制度进行改革,想要幕府有所革新。

随着天皇的暴毙,幕府腹背受敌。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内战,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德川家族交出了权利,江户幕府的时代结束。日本展开了明治维新,步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日本能够改革的这么顺利,有德川庆喜的一部分功劳。盗墓势力想要一举摧毁幕府势力,不想要德川庆喜在新 *** 任职。倒幕派要求德川庆喜辞掉内大臣的职务,并将封地还给朝廷。德川庆喜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命令,家臣们也是非常生气。德川幕府最终举兵相抗,发起了戊辰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德川庆喜表现窝囊,让人完全觉得是个没有常识的元帅。庆喜丢下了幕府军队,最终幕府全部投降。对于幕府的臣子和将士来说,庆喜临阵逃脱的行为是大罪。因为德川庆喜的举动,整个幕府统治宣告灭亡。但是在大局上来说,庆喜的行为又是一个功。因为庆喜的作为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牺牲,保存了日本的实力。这就是德川庆喜的功过。

德川庆喜: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最后一位将军

德川庆喜评价有好有坏。德川庆喜是一个非常有权力欲望的人。在大政奉还的奏章中,德川庆喜虽然用词谦卑,但是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他对朝廷的蔑视。德川庆喜想要以大名头目的身份掌管日本内政。德川庆喜不愿意接受倒幕派的辞去一切职务的要求,被迫一战,进攻京都。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德川庆喜的权利欲。尽管德川庆喜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但是真到了决定民族的关头,庆喜也还政于天皇,看淡了权利。庆喜是一个豁达干脆的人。在还政后,为了避免无端非议,庆喜一直居住在静冈,不再与在新 *** 任职的幕府旧臣见面。庆喜远离了政治中心,没事的时候拍照骑车,好不快活。德川庆喜也是一个能够听进别人话的人。土佐藩主提出了大政奉还的点子,庆喜看清了形式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德川庆喜非常有远见。面对日本的衰落,庆喜一直希望能够借助法国推行西化。在担任将军后见职后,庆喜推行了公武合体的政策。庆喜任将军后,想要吸取西方制度对幕府进行改革。但是法国后来反悔,与庆喜站在了对立面,庆喜的希望也落空了。戊辰战争失败后,庆喜在西乡隆盛的斡旋下保住了性命,被囚禁于水户。德川庆喜自幼聪明伶俐,长大后也有勇有谋。如果德川庆喜出生的不是幕府末世,他也许会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将军。这就是德川庆喜评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4/120482.html

“德川庆喜: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最后一位将军” 的相关文章

刘玉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成为皇后的?

刘玉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成为皇后的?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同光四年(926年),后唐发生大乱,宰相向皇帝李存勖请求拿出宫中财物赏赐军士,以稳定人心。但皇后刘玉娘得知此事,却故意在宰相面前装穷,说自己只有一盒首饰与一个孩子,叫宰相把首饰与孩子卖了去赏赐军士。宰相吓得不知所措,只得退...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对北伐时,如果魏延替代马谡镇守街亭,能守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一直都是战事不断,曹操,刘备,孙权斗智斗勇,非常的精彩。在后期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继承刘备的遗愿,担任起了匡扶汉室的重任,但是由于后期蜀国人才的缺乏,五虎将都不在了,所以诸葛亮北伐六次并未成...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孙坚,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东汉末年将领、军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三国志》,程普,字德谋,右北平郡土垠(yin)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人;韩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今天的河北迁安人。右北平郡、辽西郡两个郡在两汉属于幽州,两...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们俩关系好到了哪种程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最终,成功建立蜀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不久,赵云病死,诸葛亮听到赵云病死,跌足而哭,说国家损失一个栋梁,我少了一臂,而张苞和关兴去世,诸葛亮得到消息,不仅大哭,并且都昏倒在地,诸葛亮为何会昏倒呢?张苞...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谢缵(214—282年),字伯登, 陈郡阳夏县人,魏晋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开基始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之后,跟随大司农桓范做事。高平陵政变时,阻止桓范外出。得到太傅司马懿重用,授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西晋太康三年去世。人物生...

为何说张郃是因为倒霉才死的?

为何说张郃是因为倒霉才死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张郃是曹魏名将,深受曹操喜爱,在投降曹操之前,张郃是袁绍大将,当时也是河北名将,张郃后来成为曹魏五子良将,智勇双全,用兵巧变,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然而,张郃很倒霉,摊上了几个倒霉上司,谁都可以指挥他,最后,张郃因此丧命。先看张郃都有哪几位...

后世如何评价薛居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如何评价薛居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薛居正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