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空城计的可行性分析兼谈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默契
奇怪,诸葛亮与司马懿这对一生之敌何来知音?且听我慢慢道来。(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叙述依据)诸葛亮派纸上谈兵代表人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不愧为诸葛亮,在他的芝麻酥的军事部署后料定其必败,急忙安排后路,完毕后亲自赶往西城运粮。可是,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司马懿在攻取街亭后,也看中了西城,亲自率十五万大军赶往西城,不过他可能没聊到这一下网住了一条大鱼——蜀汉丞相诸葛亮。后面的情节大家都耳熟能详,诸葛亮没有逃跑,而是大开城门,旗帜放到,自己坐在城楼抚琴,司马懿到后立于城下仔细辨听那琴音丝毫不乱,隐隐还透着一股杀气。于是仓皇撤军,诸葛亮见其退走,遂哈哈大笑,终于化险为夷。
这一段精彩的文字,叙述的事件后世人都认为是假的,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原因有以下:1。这件事不见于《三国志》而是见于《蜀记》,只不过西城变成阳平关,其他大体相同。2。司马懿没那么蠢,可以有诸多选择,比如排一队侦察兵进去看看等。
其实,这里不想讨论事情的真伪,我认为如果真有空城计这件事,那是完全可能的。只是司马和诸葛在一弹一听的瞬间达成了默契。司马懿当时在魏国并不是那么高枕无忧,曹操在世时就曾经怀疑过他,有过三马同槽之梦,并且多次对人说司马懿鹰视而狼顾,是个有野心的人。从司马懿在曹操手下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后期司马懿独当一面时显示的智谋过人,在前期不没有太多展现,这一定是司马懿也肯定听到些风声有关系,所以刻意隐藏锋芒,当然曹操本人雄才大略,手下重要谋士很多,不需要他司马懿太多的计策,后面诸葛亮大举北伐,司马懿成为魏国擎天之柱,他的老谋深算展露无遗。
但是,魏主对于司马懿并不完全放心,书中诸葛亮略施小计,弄些假告示贴一下,就使得曹睿罢免了司马懿。难道真是曹睿智商如此之低吗?曹睿可不是弱智,他是很聪明的,不可能看不出这个不高明的计策,而罢免司马懿只不过是找个借口夺其兵权罢了,后来重新启用司马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看看后来曹睿托孤给司马懿,太子曹芳搂着司马懿的脖颈,曹睿语重心长的说“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说完是潸然泪下。这些话是极其不正常的表述,能听出曹睿许多的无奈,曹睿其实一直对司马懿不太放心的。对此司马懿当然心知肚明,诸葛亮当然也了然于心。
司马懿屯兵西城之下,诸葛亮城上弹琴,司马懿用心聆听,其实,琴声中诸葛亮娓娓道来:司马懿啊,你如果杀进来可要想想后果啊,当然我诸葛亮是完了,可是,我完了,魏国就太平了,魏国太平了,你司马懿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没了利用价值也就没了生存价值了,想想魏主会怎么对付你吧。诸葛亮弹的一定是如泣如诉,内中含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的曲子,大胆猜测很有可能是与范蠡或文种有关的曲子。司马懿聆听之际脑海中一定浮现出曹睿将其免职赶回家的一幕一幕,于是恍然大悟,马上惊慌退兵。退兵后这样的事怎能说出,即便是对司马师和司马昭,因此瞎编道“诸葛亮生平谨慎,不肯弄险,从他否决魏延子午谷建议可以看出来,所以他如没有伏兵是绝不会这么做的。”诸葛亮见其退走,哈哈大笑,心中一定是想司马懿果然是知音,自己没有看错人。这番心意不能名言,故此也编了个瞎话对手底下人说“司马懿知道我毕生谨慎,所以,我这次偏弄了一个险,他反而疑惑了,所以撤兵。”双方的高度默契,瞎话都编的一样。
那么,有人也许会问,司马懿难道这么胆大,面对诸葛亮这样的超级对手,敢这么玩火,万一让诸葛亮北伐成功岂不全都玩完?诸葛亮又怎么这么有把握听弦歌而知雅意呢?这其实又是默契之二,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蜀汉如此弱小,魏国如此强大,诸葛亮北伐其实自己也没信心成功,只是不付刘备托孤之恩,以攻为守,在自己有生之年保住蜀汉政权不忘,把战火烧在敌国境内。诸葛亮《后出师表》其实已经流露出此意“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已经看到蜀汉难逃灭亡之运,最后又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明白表示,自己只能负责到生命最后时刻,之后就没办法了。司马懿又岂不知诸葛亮的用意?司马懿曾经在书信中写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信心十足,诸葛亮即使强大,但一:蜀国弱小,病源不足;二:诸葛亮奇谋不足,过于谨慎;三:蜀国地势虽险要,但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后勤补给太成问题;四:对诸葛亮能打就打,打不了就守,诸葛亮就完全没办法。
那么,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怎么不担心自己呢,司马懿开始的忧虑是自己根基尚浅,而且没有实际的兵权,或者有兵权而没有通过征战建功,基础不牢。通过和诸葛亮这么多年你来我往,通过这些作战司马懿和魏国军方人物已经形成建立了从属关系和感情,牢固的掌握了兵权,曹睿已经无法动摇,很多大将成了司马懿的铁杆,比如郭淮,乐郴,陈泰等,以致后来夏侯霸、毌丘俭、诸葛诞对司马家不满发动叛乱都得不到军方的支持,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曹睿也已无法控制,像当初一样轻易拿掉司马懿的兵权。
最终,两个人通过多年的太极推手,诸葛亮连续北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有生之年使蜀汉政权没有灭亡,青史留名。而司马懿通过抵抗诸葛亮,牢固的掌握了兵权,为自己以后摆平曹家,独掌大权,最后司马家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方达到了互利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