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雍正皇帝奇谈: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难除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25)340

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是更高统治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但结果却是防不胜防。如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甚至屡兴大狱,采取剥皮实草的酷烈手段,亦未能根治腐败。到清代,精于治道的康熙政尚宽仁,采取了颇为不同的做法。他认为加强纠察、惩处贪官只是消极的防堵措施,而明智的做法是培养清官。在康熙的取士标准里,“节操清廉,最为紧要”,若“廉耻之道已亏,岂能修举职业、克副任使”?他重视对臣下道德品行的考察,平时注意通过秘折等渠道了解各级官员的名声好坏,还利用出巡等机会倾听民间舆论。他第六次南巡时,一路访察清官,并下令各地督抚举荐清廉。当江宁按察使张伯行随督抚大员入见时,康熙即兴说:“到江南,即知尔为清官,今朕自保之,他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主,否则笑朕不知人。”(《清圣祖实录》卷220)这场景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其选求清官的诚意。

 揭秘雍正皇帝奇谈: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难除

*** 配图

康熙深知清官刚正不阿,易为奸佞残害,因而常加意保护,甚至加以特殊眷顾。如“治行为畿辅之一”的彭鹏因事多次受到革职处分,但康熙都改为降级留用,直到被降了十二级,仍奉旨留任原官。康熙曾说:“清官不累民,……朕不为保全,则读书数十年何益,而凡为清官者,亦何所恃以自安乎?”康熙还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清官的事迹,意在让天下官员仿效。如于成龙病逝时,康熙因他“清操始终一辙,非寻常廉吏可比,破格优恤,以为廉吏劝”,加赐太子太保,谥清端,降旨地方修建祠堂,并御书“高行清粹”四字和楹联赐其后人。当时有官员上奏禁止百姓为清官树立德政碑,康熙不以为然。他说:“凡地方大小官吏,若居官果优,纵欲禁止百姓立碑亦不能止,如劣迹昭著,虽强令立碑,后必毁坏。”他认为百姓的感恩戴德是对清官的鼓舞和回报,“尔等做官以清廉为之一。

做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康熙御制文集》3集卷6、卷3)康熙尚德、兴廉的吏治思想和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清官成为其治国的一面旗帜,其时有卓异操守品望者不少:张伯行任官“誓不取民一钱”,并严禁属员馈送;名臣于成龙长年舍不得吃肉,只吃青菜,故得了一个绰号“于青菜”;陈瑸官至巡抚,平时却不舍得吃肉,“其清苦为人情所万不能堪”,康熙当着众大臣称他为“苦行老僧”;当时以清廉著称的还有张鹏翮、施世纶、蔡世远、陈鹏年、郭琇、彭鹏等。当然,康熙朝清官众多,而贪赃枉法的官员也时有出现,尤其是后期,对于各级官吏疏于察考,惩贪不力,官场风气颇为后人诟病。

 揭秘雍正皇帝奇谈: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难除

*** 配图

雍正即位之后,一改乃父宽仁作风,以“严明”察吏,推行刚猛政治。他大力整顿吏治,清查钱粮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又改兴廉为养廉,实行“耗羡归公”,官员按级别从中提取“养廉银”,给予官员合理的酬劳,使贪污行为失去借口。雍正的高明在于不仅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而且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诉诸制度保证,对整肃吏治颇为有效。不过,雍正也犯了一个错误。在对待清官问题上,他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在他看来,“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八册)。康熙希望通过扶植、保护、褒扬清官而倡导一种廉正的官场风气,注重通过舆论来鉴别官员的操守政绩。雍正则认为,“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者皆称之……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清世宗实录》卷46),而像李卫等能吏敢于触犯各级人等的利益,结果“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为舆论所不容。因此,雍正提出“舆论全不可信”,甚至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邀誉、欺世奸诈者流;为众人所攻讦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备加呵护。

雍正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选拔大臣时,“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他还一改康熙时期的做法,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他一上台就晓谕地方:“嗣后如仍造生祠书院,或经告发,或被纠参,即将本官及为首之人严加议处。”(《雍正起居注》元年九月)雍正过于倚重能员,鄙薄清官,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即时人指摘的“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能吏之中”。此后乾隆大大强化了雍正重能轻贤、重才轻守的倾向。他不仅贱视清官,而且对一切有沽名钓誉之嫌的官员深恶痛绝,绝不能容忍臣子以气节操守获取清名。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日益松弛,清官不称于世,而墨吏出于能员者不乏其人。后来养廉制度虽一直沿用,但各级官员不再以清廉品节相尚,虽一时畏于严法不敢出格,但忽略人品的砥砺与惩劝,已经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

 揭秘雍正皇帝奇谈: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难除

*** 配图

论者多以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5/127685.html

“ 揭秘雍正皇帝奇谈: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难除” 的相关文章

刘秀和刘备都是刘家人 两人的成就差距为何那么大

刘秀和刘备都是刘家人 两人的成就差距为何那么大

对同样都是老刘家的子孙,为什么刘秀能再造汉室,刘备却失败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都是老刘家的后代,刘秀之所以能成功复国,刘备却失败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秀的运气比刘备好太多了。因为运气好,导致刘秀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巨大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是后来刘备从来不曾拥...

钱谦益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崇祯帝不重用他的原因是什么?

钱谦益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崇祯帝不重用他的原因是什么?

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钱谦益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文人,位列“江左三大家”(另两位是龚鼎孳、吴伟业)之一,崇祯朝至南明时期,还成为了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他能成为东林党的领袖人物,是因为天启朝时,东林党中的厉害人物被魏忠贤杀得太多,钱谦益得以替补上位。魏忠贤指使党羽王...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都说朱元璋疑心很重,到底是真是假?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明朝开国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他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明初四大案”曾轰动全国,而因这四起案件受到诛杀、牵连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多万人。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他的亲外甥李...

戚夫人受到刘邦宠爱,吕后为何敢对她下手?

戚夫人受到刘邦宠爱,吕后为何敢对她下手?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太祖刘邦去世,其妻吕雉成为皇太后,控制了汉朝大权。吕后掌权后,十分怨恨戚夫人,因此先派人将其囚禁,还把她儿子刘如意召入京城软禁。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吕后先是毒杀刘如意,而后把戚夫人砍掉双手双...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对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共有十个大一统皇朝: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几乎不被视为正统朝代的新朝之外,西晋可以说是古代大一统朝代中评价最低、知名度最小的朝代。西晋评价低...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还不知道:高干在官渡之战之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背叛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干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字元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陈留高氏,在当时的士林、豪门中颇有声望,在袁绍帐下时常受袁绍重用,并以为袁绍军队提供粮草,保障后方供给的身份出现在官渡之战...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原因可能与东吴有关,但却不仅仅因为是东吴。历史记,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因为刘备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估计早夭,二...

潘璋: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为人奢侈贪财

潘璋: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为人奢侈贪财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