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求全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26)230

核心提示:对人才,刘备看长处、容个性,而诸葛亮却不容有短、求全责备。世上人才哪有完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完人”王平算是人才吗?求全责备的结果,是“尽数庸才”。感化人才,令有个性的人才从心里上有归属感,这才是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更高境界!

诸葛亮求全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 配图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

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刘备的螟蛉子、见死不救的刘封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难临头各自飞。蜀汉后期,费祎蒋琬有德无才,大都将就材料,最后文武百官悉数听命于弱智的皇帝,纵然诸葛亮鞠躬尽瘁,庸才辈出、只有虚伪道德家表演的蜀汉亦焉有不亡之理?!

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

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在蜀汉的君子大营里,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魏延是公认的军事奇才,但“以德治国”的诸葛亮,却一直对他限制使用。理由就是“脑后有反骨”。

所谓“反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完全是乌有之词,遍览通体,潜台词无非是棱角、个性。而个性棱角恰恰就是人才的标签,如何反要撕下?

关羽攻长沙时,黄忠魏延同为长沙太守韩玄部将,韩玄怀疑黄忠通敌欲杀之,刀斧手把刀架到黄忠的脖子上,那黄忠都没有丝毫反抗之意,眼看老黄忠就将一命呜呼冤死在长沙城。是魏延危急关头奋起造反,血刃韩玄起义献城。

试想一下,长沙一战,没有黄忠可以,没有魏延成吗?如果没有魏延造反,休说长沙城拿不下来,就连老黄忠那颗头颅,也早和身体分家了吧!

诸葛亮求全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 配图

然而,如此在战长沙做出突出贡献的将领,就因为“造反”而遭到诸葛亮的排斥。而城陷后的黄忠,一不投降二不杀身成仁,只是在刘备面前苦嚎旧主,便博得诸葛亮好感委以重任。

这对魏延公平吗?魏延的个性里,的确有“造反有理”的成分,但魏延的造反,不是胡反乱反,总得来说,真的“有理”。不妨回放一下历史,个性突出、智勇双全的魏延,他反的主子,从蔡瑁到韩玄,哪个不是“顽恶”之辈?哪个不该反?这样的“反抗”精神,难道没有可取之处吗?

刘备麾下,再看王平与魏延,到底谁对蜀汉的贡献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接替马谡前,王平一直以偏将副手形式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魏延自领汉中二十载,威震汉中。他的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何等豪迈,捡漏将军王平,说得出此等豪迈之言吗?

刘备时期的蜀汉造就黄金一代。刘备用人也重德,但刘备用人比较宽松、容忍个性并善于用人之长。

在使用王平魏延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刘备截然不同。刘备爱才重魏轻王,诸葛重德重王轻魏。刘备死后,诸葛亮碍于青黄不接的人才形势,不得不用魏延,但却时常把魏延纳入“普通战将”一员,甚至与陈式之流的牙将并列。对其始终不放手使用,助长战绩平平的王平爬到魏延头上。

从魏延的最终结果看,似乎验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脑后反骨,此人必反。但是不妨设想,如果按照刘备的重用魏延之才的思路走,魏延会反吗?怀才不遇是每个人才人心改变的发端,主帅总像贼一样防着属下,属下的心能不起变吗?诸葛亮在时,魏延是不敢反;而刘备在时,魏延是不愿反。

对人才,刘备看长处、容个性,而诸葛亮却不容有短、求全责备。世上人才哪有完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完人”王平算是人才吗?求全责备的结果,是“尽数庸才”。感化人才,令有个性的人才从心里上有归属感,这才是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更高境界!也是刘备高于诸葛亮之处,由是使得前者在识人的眼力上,远胜后者一筹!

诸葛亮求全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 配图

蜀汉之盛,就在刘备诸葛君臣合力,谋取汉中大胜之时,蜀汉之衰,就在刘备白帝城死后。表面上看,蜀汉亡于魏将邓艾的一次偷袭,实际上人才的枯竭才是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故去之后支撑蜀汉军事局面的两位大将,姜维与夏侯霸,竟都来自曹魏阵营。可见诸葛亮在本土培养人才方面,是何等的失败!他没有为蜀汉留下足够的人才库,在蓄才选才上,他是一个不及格的主帅。甚至可以说,诸葛亮设置的人才“关”,其实是场毁人游戏,他“至清至察”的“准孝廉选才法”,毁掉的何止一个魏延!

汉朝“举孝廉”,当然也产生了陈蕃等人杰,然而,过于考究德的体制,缺乏公平竞争的程序,也衍生了大量的伪君子,这些伪君子,大都是庸才。东汉的衰亡,说明“举孝廉”选才体制已经走入死胡同,而蜀汉不以为戒,秉承“举孝廉”遗风,苦果尝尽。

在三国的北方土地上,完全是另一番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那里的曹魏阵营,魏王“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处,不计前科,故人才纷至、门庭若市。三国归晋,晋的老底是魏,灭亡蜀汉的邓艾、钟会这样的军事奇才均出自魏国,曹操“用人之道”,惠及两朝魏晋。

东汉灭亡,蜀汉衰败,魏晋的兴起,已昭示一个明理:“举孝廉”用人制已经成为扼杀人才个性的毁人游戏,“唯才是举”取代“孝悌伪才”,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5/127821.html

“诸葛亮求全责备令平庸的王平取代多谋的魏延” 的相关文章

王济:西晋外戚大臣,文词俊茂,生活奢侈

王济:西晋外戚大臣,文词俊茂,生活奢侈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

邓忠:曹魏名将邓艾之子,钟会之乱中与父亲一同被杀

邓忠:曹魏名将邓艾之子,钟会之乱中与父亲一同被杀

邓忠(不详-264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邓艾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景元五年(264年),钟会谋反事败,士兵哗变,钟会被杀,邓艾部将想追还邓艾父子,但卫瓘却派田续追邓艾,于绵竹西相遇,将邓艾和邓忠等人杀死。直至泰始九年(273年)才恢复名节。人物生平甘露...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手下谋士很多,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其他的还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在刘备的谋士中,有一个人在刘备面前都表现的很随便,但是,却独怕诸葛亮,对诸葛亮毕恭毕敬,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何进是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自古美人配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封建社会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在家从父,嫁人从夫。那个时候属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这个特殊的标签,也成了压在女性身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所以,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很多女性会在战争当中为了洁身自好而选择以死明志,换句话说,她们成了...

和珅知道嘉庆上位之后 和珅为何没有巴结嘉庆

和珅知道嘉庆上位之后 和珅为何没有巴结嘉庆

对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处死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不是没有巴结过嘉庆。《清史稿。和珅传》载:“(嘉庆)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就是说在乾隆六十年,乾隆还没宣布要册...

同治皇帝为什么十九岁就驾崩 同治皇帝死因是什么

同治皇帝为什么十九岁就驾崩 同治皇帝死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早早驾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治皇帝6岁登基,做了13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在清朝的十二帝中是去世年龄最小的一位。那么,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早早驾崩?实际上,看看同治皇帝的所作所为,他这已经算是高寿了。死亡之谜对于同治皇帝的死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