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6-03)90

1832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本省乡试,与哥哥同榜中举,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获得的唯一功名。

左宗棠年轻时自号“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23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执教渌江书院,实则是他的权宜之计。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 配图

此时的左宗棠年轻气盛,自命不凡,极想由此一举登上仕途。但他先后数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遭失败,于是绝意弃词章,将精力集中到经世致用方面。因为外患日深,加之受不少士大夫的影响,他悉心钻研地学,尤其是西北、西域的史地著作,加深了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和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比较远大的政治眼光。

而此期间,渌江书院山长任上的他,与朝廷重臣陶澍的相识相交,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因联相知,结为忘年之交

1836年9月,醴陵知县得知两江总督陶澍由江西检阅军伍后赴湖南安化省亲,将要路过醴陵,特意准备了馆舍。左宗棠应知县之邀写了副对联,以示欢迎和敬仰。

陶澍一到馆舍,立刻被这副对联所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下联借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远祖的光荣历史,并展现出家乡父老对陶澍荣归故里的祈盼。此联对仗工整,寥寥26个字将陶澍及祖先历史、荣耀全部囊括,颂扬与敬仰之情融于其中。

陶澍对此联大为赏识,并要求一见写联人。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 配图

知县不敢怠慢,立即请来了左宗棠。陶澍觉得左宗棠虽是位年轻的教书先生,但举止轩昂、谈吐不凡,视为奇才。左宗棠对陶澍能诗善对的才情、盐政海漕的政绩早有耳闻,难得地对陶澍由衷敬佩。自清朝以来,湖南人才稀少,以陶澍为首的湘系经世派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并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一致肯定。两人一谈,才知家乡距离不远,谈古论今,越谈越是投机,不知不觉地谈至深夜。

陶澍特意在醴陵多逗留了一天,以便和左宗棠深入长谈,并勉励他多研究些经世致用的文章,最后还叮嘱他下次赴京考试归时可到南京再聚。这一年陶澍57岁,左宗棠24岁。

要知道,身为两江总督的陶澍(1779—1839)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当时只是一个多次会试落第的举人。

抚孤八年,鲲鹏展翅万里

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北京会试第三次落第。

据悉,历经数次会试失败的左宗棠如约专程到两江总督府拜见陶澍。陶澍安排左宗棠在馆舍住下后,就没和他见面了。两个月过去了,左宗棠有点憋不住了,认为陶澍即使是公务繁忙,总不至于两个月也没时间会晤吧,是不是因为再次落第,总督大人开始瞧不起自己了……左思右想,不是滋味。

第二天大早,左宗棠便去总督府告辞。陶澍刚好起床,才穿好一只袜子,听报说左宗棠要走,连另一只袜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追了出去。原来陶澍是有意试探左宗棠的耐心,想全面地了解、磨炼他。陶澍一直追到辕门,边说边挽着左宗棠回到厅堂,让他坐上位。左不肯,陶澍认真地说:“贤弟当坐此位,他日名位必将在我之上。”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 配图

左宗棠对这突如其来的“器重”不知所措,但见陶澍说得如此真诚,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陶澍挽着左宗棠的手,安慰他说:“这次会试落第,不要灰心,多学些经世致用的学问,将来对国家将大有用处,国家很需要有真才实学、能办实事的人才啊。”陶澍说到这里深深地叹了口气,“我人老了,有一事相托,不知左贤弟可答应?”

左宗棠忙打躬道:“大人相托,岂有不应命之理!”

原来陶澍虽有多房妻室,子女不少,但只有晚年所生的儿子陶桄一子存活,现年7岁,视如掌上明珠,其余皆为闺女。陶澍对左宗棠真切地说:“如我有不测,就把陶桄这孩子交托给你培养,如何?”左宗棠欣然应允。陶澍进一步说:“贤弟的大 *** 小陶桄一岁,我们就结为亲家,等他们成人了,由你操办,我拜托了。”陶澍边说边深深地作了个揖,左宗棠赶忙起身回礼。

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与左家结秦晋之好,将年仅7岁的唯一儿子陶桄,许配给左宗棠为婿,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在这里开始接触军国大事,开始了解夷人的船坚炮利与世界大势。他将自己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连在一起了。

1839年6月2日,陶澍病逝在两江总督任上。左宗棠没有辜负陶澍托孤之情,于次年赶赴安化小淹陶澍的府第,竭尽全力地教了未来女婿陶桄8年的书。陶桄16岁时,又携他到长沙深造成才。在小淹的8年里,左宗棠加深了对陶澍的了解,并在陶公馆里读了许多书籍,为日后的才华展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 配图

湖南为何在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方面人才辈出,原因很多。陶左之交是近代湖南人才交往的一个缩影,其中虽有些结亲联盟的封建色彩。但是,更有我们至今可借鉴的重视真才实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可取之处。

左宗棠的历史存在,深邃地透视出民族之魂。左宗堂精神、左宗棠人格,典型又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精髓。可以说,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塑造了传统文人的精神典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6/129227.html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 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的相关文章

雍正死因被乾隆掩盖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雍正死因被乾隆掩盖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为何要对外掩盖其的死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帝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也是对清朝贡献最大的皇帝,他登基以后针对康熙末年国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在灭亡边缘的大清拉了回来,说是力挽狂澜也不为过。然而勤奋的雍正帝活得却不久,...

何进作为东汉时期的大将军 何进为何会被宦官轻易干掉

何进作为东汉时期的大将军 何进为何会被宦官轻易干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何进身为大将军,朝廷实际当家人,却为何轻易被宦官干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何进再是大将军,出身也是一个杀猪的,杀猪和杀人是两个概念,何进就是一个猪脑子,宫里的太监虽然没卵子,但每一个人都从政治博弈中杀出来的,政治经验十分丰富,比这个政治小白的杀猪将...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乾隆让嘉庆继位后 乾隆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小孩

乾隆让嘉庆继位后 乾隆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小孩

还不知道:乾隆宣布让位嘉庆后,为何让他去祭拜一个夭折的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是中古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经85岁的乾隆在勤政殿宣布退位,并公布了自己早就写好的...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打合肥,引发逍遥津之战。曹操部将张辽在此战大显身手,打得吴军措手不及,还把孙权包围在乱军之中。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率领三百军士拼死作战,这才让孙权突出重围,但自己却全军覆没。那凌统是如何拼死救孙权...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黄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今掌起镇黄家村人。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笔,那么...

明朝开国名将俞通源有哪些战绩?俞通源战绩介绍

明朝开国名将俞通源有哪些战绩?俞通源战绩介绍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俞通源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明朝开国名将俞通源有哪些战绩?请听我详细道来。俞通源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俞通海的弟弟,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避难来到了巢湖一带,从小就练得了一身的好水性,有民间传说表示,其本人在作战的时候,曾经向大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