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6-15)140

导读:商鞅是秦国的改革家,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监控下,商鞅身先力行,保证了每一次赏罚的分明。

商鞅变法时无论是奖赏还是刑罚,秦国都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的,绝对不会出现所谓虎头蛇尾的现象。斩获了敌人的人头,就等于看到了爵位、田宅和金钱,绝对不用担心 *** 不讲信用,给他们打白条,不兑现承诺。而违法犯纪的人,就等于看到了皮鞭和刑具,甚至是血淋淋的鬼头刀,无法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 配图

据说,秦国每打完一次战争,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处理善后事宜。这里所谓的“善后事宜”,不外乎奖赏那些有军功的人,处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军功需要衡量大小,而参考标准就是斩获人头的数量。具体的做法是:把所有斩获的人头公开展览三天,查对三天,确定无误后,再由将军把获首将士的名单报请主管大夫颁奖“劳爵”。

让我们想象一下秦国战争结束以后展览、查验人头的场面吧!所有的人头全部摊摆在操场上,呲牙咧嘴,血腥冲天,要是恰逢夏季,人头还可能腐烂发臭,引来苍蝇和蚂蚁。然而,在今天我们看来令人发指的头颅,在当时的秦国士兵看来,不仅已经司空见惯,而且还视若珍宝。别忘了,一个人头就是一级官爵,那是用生命换来的粮票。家中的父母、妻室和儿女,都在望眼欲穿,指望着这几颗人头糊口呢!正因为此,秦军将士从斩获敌首时起,直的展览、查验完毕以后,都会与这些血淋淋的人头形影不离。

说到这里,有一点让今天的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两军交战,刀枪并举,生死也往往系于一招一式、一差一错,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而秦国的士兵,在斩杀敌人以后还要俯下身子去割敌人的头颅,然后再拾起来将人头系于腰间或缚束于背后再去继续参加战斗。这个动作即时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不禁要问:疾斗之中哪有闲暇去完成这些个附带的小动作呢?而对方的敌人,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秦国士兵完成这个动作以后再去与其交战。徒步的士兵尚且如此,那些车乘骑马的就更难以想象了。难道他们每杀一个人还得下车下马?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 配图

何况,当时“尚首功”的也不仅仅是秦国一家。我们前面说过,齐国、魏国的士兵也是以敌人的人头作为回国领取奖赏的凭证的。至于其他几个诸侯国,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大体估计也是如此。试想,战争结束以后,战场上剩下的都是一些横七竖八的无头尸,场面何等的惨烈!打扫战场的时候,辨认敌我可能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各国军士的服饰不一,穿戴也不一样。但是,在那些无头的秦军尸体中,又有谁敢保证这些人的头颅都是被敌方军士割去了呢?难道就没有被自己的战友割去脑袋去冒功的可能?当然有。

正因为此,商鞅才要求必须仔细查对三日。而且,这个活动是严格按照程序透明进行的,任何人都不得搞暗箱操作,虚报战功。为了防止弄虚作假,朝廷还会派出“国正监”和“正御史”对战功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国正监”和“正御史”的权力直接来自朝廷,不受军方的羁绊,和地方官吏也没有利益牵涉,所以参与此项工作比较公正。发现瞒报、谎报者,可以立即制止,并对图谋不轨者进行严厉处罚。即使是将军,也不例外。而且,“国正监”和“正御史”还对军功统计工作的进程进行监督,不能拖得时间过长。该受奖者,必须让其立即看到实惠;该受罚者,立即正法,严明军纪。将军把获首将士的名单报上去以后,将士所在县的官吏一般要在三天之内兑现“劳爵”。超过三天,“国正监”和“正御史”就有权力将该县的四名主管官吏交付丞尉惩治办罪。

展览三天,查对三天,而后兑现“劳爵”又需要三天。也就是说,如此浩大的统计工程要在九天的时间内全部完成,效率之高,就算在今天,也是很难想象。因为个中的工作绝不是统计几个数字那么简单。里面还会牵涉很多问题。比如,军功的换算问题。我们前面说过,战场上的军功是可以用来折算的。一个士兵如果既立有战功,又违法了军纪,就要按照军法进行折算,看看他是应该受赏还是受罚。还有,有的士兵可能还会放弃军功以回赎卖身为奴隶的亲属。这些工作也要在这三天内一并完成。而商鞅的新法就做到了这一点,不仅讲信用,还要及时,马上兑现。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 配图

这就是“法治”的威力。每个人都处于了法律的监管之下,没有任何特权的存在。即时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也处于彼此的制衡和监督之中,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保障了法律充分彻底地贯彻。何况,说他们有权力,还不如说他们是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当然,任何法律都是硬性的强制性规范,不可能将世间万象全部穷尽。正因为此,自从有法律那一天,就有钻法律漏洞,打法律擦边球的人存在。

就好像自从有了杀毒软件,就有了层出不穷的病毒一样。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拿今天的美国来说,它是当今世界上法律体系最为健全,拥有律师最多的国家,但是,它也是一个美国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更高的国家。法律不是万能的,当它的作用和功效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也正是向反面转化的时候。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商鞅,轻刑重罚,几乎堵塞了法律的漏洞。因为,那些试图钻法律空子的人,风险实在太大了。还是中规中矩代价小些。最起码不会整天担心受怕,如履薄冰,承担无法喘息的心理压力。

虽然商鞅制定的法律制度看起来十分的严苛,但是他却大大减少了犯罪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商鞅制定的法律成为后人效仿的对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6/131346.html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响彻千年回荡不绝,但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吴广、陈胜先后被杀,虽然他们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是他们的迅速败亡也令后人唏嘘感叹。小编...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陆绩之女,因为当时陆绩正赴任郁林,因此取名郁生,13岁成为张白之妻。号为义姑。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陆郁生的父亲陆绩是吴郡公认的才子,又是当时吴郡陆氏的领袖。陆绩赴任担任郁林太守,遂取此名。陆郁生年少的时候就定下坚贞的志向。建安二十四年(...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与董承等人参与“衣带诏”泄密之后,曹操杀掉了董承和董贵妃,然后东征,进攻刘备。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以小儿子身患疥疮,命已垂绝为由,不肯发兵相救。无奈之下,张飞建议刘备趁夜偷袭曹操营寨,刘备采纳了张飞的建议。然而,刘备的劫营计划被曹操...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两人荣誉为何完全不同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两人荣誉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为什么李世民被视为明君,朱棣却毁誉参半?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世民压根不叫篡位,只不过是争抢大小王而已。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史学家都会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导致朱棣和李世民两个人的口碑名声不一样,两个人在...

吕布奋斗一生终成笑话 吕布为何落到这般下场

吕布奋斗一生终成笑话 吕布为何落到这般下场

还不知道:吕布奋斗一生为何却成了笑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吕布才是汉献帝最信任的人《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自虎牢关开始就戴上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光环,可谓意气风发。可惜却在白门楼上,活成三国最大笑话。那么正史中的吕布又是如何形象呢?其实,吕布跟刘备一样都...

姜维接手诸葛亮位置后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打过一次蜀汉

姜维接手诸葛亮位置后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打过一次蜀汉

对姜维上台后,司马懿为啥一次都没进攻过蜀国?是他怕姜维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蜀汉经历了5年的休养生息,才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创伤中渐渐恢复过来,府库充盈,兵强马壮。蜀相诸葛亮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北伐曹魏之战,为实现一统中原、...

姚崇是什么人?他担任丞相一职时有何作为?

姚崇是什么人?他担任丞相一职时有何作为?

姚崇这个人,熟读唐史的朋友肯定认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从小智商高且十分喜欢学习,在当地很有名气,成年后顺利地通过各种考试到朝廷当官,曾先后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任宰相兼兵部尚书,是唐代著名的贤相,其事迹流芳于后世。(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