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的三个开国君主 知人之明谁之一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6-26)140

人才都是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者只有真心认可,才能换取他们的死命回报。领导者用人的前提在于知人。知人的之一个层次是了解手下的能力,把他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合淝是孙权和曹操反复争夺的军事重镇,曹操安排了张辽、李典、乐进镇守于此,抵御孙权的进攻,并且留下手令:“如果孙权兵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孙权带领10万大军攻城,张辽决定反攻为守,李典、乐进为张辽勇气所感动,一起在逍遥津打败孙权。如果不是东吴方面救援及时,孙权差点当了俘虏。

三国时期的三个开国君主 知人之明谁第一

*** 配图

曹操安排三将守合淝,乃是由于他对三位将军的作战能力、用兵特点、个性修养都了如指掌。张辽文武全才,深明大义,大局观比较好,适宜做主帅。乐进勇猛好战,擅长攻城拔寨,但缺少一点谋略;李典雅好学问,不喜与人争功,但缺少独挡一面的魄力。这两人只能做副手,曹操这样安排,是巧用他们性格的特点,使之取长补短。果然,到了关键时刻,三位将军齐心协力,取得了预期的胜利。

刘备在夺取汉中以后,没有任用赵云、黄忠等五虎上将镇守,而是封魏延为汉中太守,也是基于对他们性格和能力的了解。赵云、黄忠比较能打,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冲锋陷阵或者护卫中军,让他们担任地方官,负责一个战区的军政大事,就超出了他们的能力。魏延除了能打,还有一定谋略,适宜担任一个方面的统帅。后来,魏延镇守汉中,面对曹军将领的频繁进攻,从来没有失手,这说明刘备看人看得准。

诸葛亮用人方面也有一套,但在看人方面就不如刘备。街亭是咽喉要道,理应由大将镇守。结果,他派出了马谡。马谡除了在南征时提出“攻心为上”的建议,其他方面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的军事能力。这样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主将身边的参谋之才,诸葛亮用他为将,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他身上,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最后的结果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己打报告降了三级。失街亭对个人级别影响事小,关键是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北伐事业化为泡影。

三国时期的三个开国君主 知人之明谁第一

*** 配图

知人的第二个层次是尊重、敬重。人才都是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者只有真心认可,才能换取他们的死命回报。诸葛亮为刘备卖了一辈子命,原因在于感激三顾茅庐的恩情。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是40多岁的一方诸侯,诸葛亮不过是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刘备一连恭恭敬敬地去请了三次,诸葛亮终于出了山。诸葛亮是个很谦虚的人,一般不摆架子,出山的时候拿点谱,也是对于刘备的测试。刘备的谦恭赢得了诸葛亮的真心回报。

曹操有狂傲的一面,唯独在人才面前虚怀若谷。曹操前期的谋士中,荀彧、荀攸是比较重要的两位。曹操曾经很恭敬地写信邀请荀攸:“方巾天下大乱,正是聪明人费心的时候,而先生笼袖观望,归隐道山,不觉得太久了吗?”曹操喜获荆州时,给荀彧写信:“我并不以得到荆州为喜,所喜的是得到先生您呢!”顶级人才也是人,是人就喜欢高帽子,来自领导的高帽子戴起来更舒服。曹操对于典韦、许褚等武将也很尊重,经常口头表扬,说什么“此吾之恶来也”,靠着这些人的保护,一次次死里逃生。典韦战死后,曹操在次年的行军途中还不忘了祭典典韦,令手下的将军都很感动。

孙权能够与刘备、曹操三分天下,用人上也很有一套。孙权对于周瑜、鲁肃、陆逊等历任都督非常敬重。鲁肃进入东吴核心权力层比较晚,为了提高鲁肃的威信。有一次,鲁肃执行某项任务胜利归来时,吴主孙权召集群臣,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亲自下马迎接鲁肃。当孙权问鲁肃:“我下马迎接,你很有面子吧?”鲁肃却答:“没什么。”孙权不解。鲁肃举鞭遥指说:“有朝一日您统一九州四海,君临天下,我才有面子。”孙权大笑。孙权给足了鲁肃面子,鲁肃知恩图报,攒足了劲儿要回赠孙权一个君临天下的大面子。

三国时期的三个开国君主 知人之明谁第一

*** 配图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出动70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决定启用20多岁的陆逊为都督。陆逊资历比较浅,为了提高他的威信,孙权连夜筑坛,大会百官,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赐以宝剑印绶。后来,陆逊审时度势,相机而行,在夷陵之战中,一把火烧掉了刘备700里连营,为保全东吴立下了大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6/133253.html

“三国时期的三个开国君主 知人之明谁之一” 的相关文章

李隆基为何不念旧情放过上官婉儿?

李隆基为何不念旧情放过上官婉儿?

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亦称唐明皇。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隆元年(710年),唐中宗李显暴毙,韦后欲效仿武则天摄政夺权。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自然不允许李唐政权落在韦后之手,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党羽。随后,李隆基不顾宰...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为何没被刘备重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一件就是赵云曾经拒绝刘备,当年刘备和赵云初次见面,刘备三兄弟的名气已经威慑了公孙瓒手下很多将领,甚至连田楷、田豫这些人都想投奔刘备。而刘备特意给赵云抛出招揽之意但却被赵云当场拒绝,这种情况对刘备来说非常尴尬,...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纵观中外历史,为了成为帝王,可以不顾亲情,为皇位斗得头破血流。但最终胜利者只有一位,更多的人以失败告终,结局悲惨。也有很多人并不想得到皇位,但只因生于帝王家,被迫卷入政治斗争。“高墙庶人”朱文圭就是如此,如果让他选择,他肯定选择远离皇家,做一个普通人。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

张安世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安世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安世,西汉大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张安世是汉初著名酷吏张汤之子,因擅长书法被安排到尚书台供职。他“精力于职”,经常主动放弃朝廷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点,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和学习上。天道酬勤,凭着勤勉努力和超群记忆力,张安世得以脱颖而出:汉武帝巡幸河东时,随身携带的书箱不慎遗失三个...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永光),吴郡武进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