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潜伏大师是如何从隐忍到爆发的?
建安六年,司马懿二十三岁。这时曹操刚在官渡赢了袁绍,听说司马懿聪明,辟之。司马懿称病不去。所以不是司马懿被埋没,是他不想露锋芒。如果他想,他本来可以在曹操还只是个普通军阀的时候就来到他身边,建功立业,成为魏武之名臣。可是他宅了七年没有出山。司马懿不想建功立业么?当然不是。虽然他这时肯定没有想过要做权臣,但如果他本来有做隐士的心思,至少后来司马昭对九锡虚情假意半推半就的时候,肯定会顺嘴提一句的。何况,冒着危险卧床七年,甚至狠心杀了小婢女让正室夫人亲自下厨做饭,正常的隐士可干不出这种事来。
*** 配图
《晋书。 宣帝纪》说,“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房玄龄们简直拿读者当猴子耍,以司马宣王狼子野心,会在乎汉运方微?如此坚卧不出,他一定是在规避着出仕将会造成的某种风险。司马懿向来谨小慎微、而又擅长等待。高平陵之变前他为了麻痹曹爽等待更好的下手时机,装病装了两年。建安六年,对于司马懿来说,不是个好的时机。这时候出山,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曹操虽然在官渡赢了袁绍,但袁绍在河北仍然拥有极大的势力。如果不是袁谭袁熙袁尚熊孩子胡闹,河北没准到后来还都是袁家的。
曹操此时,绝不敢说自己几年之后会成为中原霸主。司马懿当然也不会这么神机妙算到这一步。何况,司马懿的老家河内,正好处在曹操和袁绍势力的交界处。司马宣王为人,从来都把赌注压在必胜的选手身上。而此时,他还看不出来谁有必胜的把握。就算赔率会变得不那么诱人,至少不会输。另一方面,河内司马家不是传统的士族,而是属于地方豪族(大地主),在司马懿祖上三四辈左右才跻身知识界,和各阵营中的核心文人都交集不大。河内士族的影响力也不如荀彧钟繇这些颍川士族,并不是曹操人才战略的重点,也没有像颍川集团那样和曹操阵营有什么交情。所以他一直等到了袁绍势力全灭,才果断投奔了曹操阵营。
可是即使在做了曹操的属下以后,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长达十二年时间里,司马懿也没有在任何大事上有任何作为。曹操时期的司马懿是积极进言的。得陇望蜀,建议屯田,劝阻迁都,他都说过话。但他并没有为此得到什么升迁机遇,他的言论,起到作用也并不多。陆坏熊前辈提到关西集团相比于颍川集团在地位上的劣势,这是很重要一方面。前辈说过了,我就不多说。另一方面在于,曹操对司马懿抱有严重的怀疑态度。《晋书。 宣帝纪》:“(魏武帝)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宣)帝善,每相全佑,故免。”所以司马懿为了不让魏主怀疑自己,一直干一些琐碎的弼马温工作,比如丞相府里割草喂马的事,他都亲自过问一下。直到夺嫡之争。
*** 配图
很多人认为司马家在夺嫡之争里,下血本押宝曹丕,押中了,一夜暴富。没那么简单。以司马懿官渡之战后都不肯投奔曹操,非要等七年看天下局势发展的谨慎,会选择简单地押宝一方?事实是,司马懿做太子中庶子,为曹丕近臣的时候,他的弟弟,后来的安平献王司马孚,是曹植的文学掾。曹植彻底失势后,司马懿升为曹操的军司马。而他不久就向曹丕推荐司马孚,去做太子中庶子。中国历史上能在“谨细”这一点上胜过司马懿的,恐怕没有几个。此前的司马懿,升迁确实不够快。他在曹丕那里投机成功,升为军司马的时候,三十九岁。这个职位原来是荀彧做过的。荀彧拿到这个官印的时候,才二十九岁。可是后面就不一样了。曹丕上位,凭之前多年朋友交情,司马懿应该是终于能混出个名堂了吧?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司马懿就做到了尚书右仆射;五年,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魏文帝年间,司马懿屡屡升迁。可是他就并没有什么耀眼的功业。黄初年间司马懿平步青云,靠的多是作为曹丕旧部亲信的情分,不然为何晋书竟不写其升迁前的功绩?与晋书对太和年间司马懿每次出谋划策领兵征战都细加刻画不同,黄初年间的记载,全都是一笔带过。这几年,司马懿真的毛都没做。确实,他没有兵权,可是没有兵权总可以帮着曹丕出谋划策,提出些内政外交方针政策吧?都没有。为什么?因为用不着?
*** 配图
司马懿最终的目的,是权力。帝国不至于在曹丕这里崩溃,那么就不需要他挺身而出为国出力。反正,他要升迁,作为曹丕手下的老红人,那时顺理成章的事情。再者,曹丕绝不是什么明主。在后宫,赐死甄姬;对旧臣,欲杀曹洪;对外国,加孙权九锡。能做出这些荒唐事的君主,并不值得信任。所以我们看黄初年间那些真正出谋划策的臣子,如刘晔、蒋济,反而大多没有得到曹丕的认可。要是以天下为己任屡屡进言,没准多说了一句错话,以后皇上就不喜欢他了呢。这种傻事,老谋深算的司马宣王是不会做的。他又算对了。曹丕死时,指定的三位顾命大臣,是曹真陈群司马懿。按曹丕的想法,曹真是宗室军人,陈群司马懿是亲信文官,相互制衡,权力结构稳固。
可是曹丕又一次失算了。如陆坏熊前辈所言,宗室掌控兵权的体制毕竟本身存在漏洞。司马懿迅速取得了兵权,迁骠骑将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并且迅速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我们最熟悉的那个司马懿,直到这时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太和四年,司马懿迁大将军,成为帝国之内仅次于大司马曹真的第二将军。一年后,曹真死。大概是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开始打起了大权独揽的主意。之前的他,或许没有过统摄天下的意思。他想要升官,但大概自己也没想过到底能升到什么程度。而现在,他忽然间看到了权力顶峰上放射出来的一星光芒。
*** 配图
魏明帝托孤之后,司马懿已是四朝老臣。小曹爽肤浅的权谋,相比于他经历过的六十年风雨来说,已经可说不值一提了。当年那些他需要仰视的重臣一个个死去,甚至世上已经不剩下几个人能和他平起平坐。此时能阻止他的,只有一直眷顾于他的天命了。他的野心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到此时,已经不可收拾。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后面最著名的的高平陵之变,只不过是他一生政治艺术的一个高度概括罢了。其实司马宣王的城府,早在他二十三岁那年就已经深不见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