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一招斗转星移,整整拖住了日本十年
李鸿章的“心”与“机”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身处数千年未见之变局。作为中国洋务和外交的“老戏骨”,李鸿章与东西列国打交道已经几十年,经过岁月的风霜与磨练,使他能够于审时度势中,往往石破天惊,变被动为主动。不仅深悟“弱国无外交”的现实,更懂得中国如何能把握住“以夷制夷”的玄机!
*** 配图
回顾甲午战后的中日邦交,后世之人评价李鸿章与清 *** 割让台湾之举是“丧权辱国”,这本没有错!割让台湾与日本,确属国之大耻!但于外交而言,这本属无奈之举,换做谁都不愿意。但外交依旧得办,与列强仍要周旋!国之谋士,当以未来计,忍常人所不能忍之情,做常人所断难做之事。若台湾割让无可挽回,那么如何能以牺牲台湾,换得中华一线生机、使枯木又逢春,这才是当时更大的现实政治。
常人与智者的差别往往就在这一点上。试看当时:李鸿章改变不了1894年中日胜败的结果,但他却能着眼东亚格局与大势以弃台湾一子而全中国一局,中日在台湾的一舍一取间能够“乾坤斗转”,这不能不说是高人布局!
“空子”与“落子”间的台湾
日本觊觎台湾良久,早在1872年便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急于直接吞并之。清 *** 虽对日本有所警觉,可囿于当时大清与日本较量高下未见,台湾反倒成为大清国防的软肋与短板。
若论1895年的台湾,尚属于农业社会,清 *** 虽有开发之心,而无开发资金与专门人才,为巩固台湾每年还需花费不少银子。即便有台湾设省和刘铭传主政,依旧没有给台湾发展带来多大的改变。
*** 配图
以李鸿章的眼光:台湾地贫民穷,中日甲午大战,中国虽败,但依旧有东南半壁工商业资本以为凭借;日本虽胜,国家实力虚耗太多。若能用台湾把日本拖住,诱使日本倾力开发台湾,虽显无奈,但引狼如此总比它直接肆虐大陆要强。假如果真如此的化,则既能避免日本再度西犯中国,又能换来中国喘息与自强所最需要的宝贵时间,更能收未来台湾发展的未知成果,着才算是知时务,中日之间的成与败往往在势不在实,强弱转化无常,但有转才有机,以“斗转星移”方不失中国立场!
绑定、打乱日本的脚步
众所周知,日本自民治维新起,“富国强兵”与“征韩脱亚”是它的国家战略的一体两面。为了打通朝西的大陆通道,日本不惜与大清一战。虽然胜利,但受阻于北方强大的沙俄。甲午一战日本便提出要割取辽东与台湾两地。很明显:它是要以“快速鲸吞”中国换得与沙俄在远东一较长短的实力!
*** 配图
可国家如人一样,得一口一口吃饭长,甲午之战后,沙俄虽然摆出了与日本在辽东决战的姿态,但日本囿于实力,不敢接招,这亦如李鸿章所料。日本虽得3000万“赎辽费”,但不能涉足辽东半步,这实实脱了日本迈向大陆十年的后腿!若再论上日本“九一八”之后全力开发东北,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资本,那又是40年之后的事情!
由此看来,虽然中国在甲午是战败了,但李鸿章是十足的挖了个大坑让日本人跳。日本虽胜,但东亚争霸之路是越发走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