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嘉庆皇帝为何选择乾隆大丧之日诛杀和珅?
和珅为清代大贪官,和珅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诛杀的职位更高的官员便是和珅。
近些年来,和珅的形象频频在戏曲舞台上和电视剧中出现,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由于这些是文艺作品,难免有“戏说”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历史上的和珅究竟如何,本文拟以清代档案为据,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八旗子弟中的出类拔萃者
和珅,字致斋,姓妞祜禄氏,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于一个中等武官之家。其五世祖尼雅哈纳巴图鲁在清军入关的争战中,以军功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父亲常保除袭世职外,曾任福建副都统。
和珅童年时期曾在家中与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十岁左右被选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和珅博闻强记,不仅满、汉文字水平有了很快提高,还学习了蒙古文和藏文,为日后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打下了坚实基础。和珅的书法、诗词、绘画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众多的八旗子弟学生中,和珅是出类拔萃者。
和珅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踏上仕途。承袭三等轻车都尉,这年他20岁。第二年和珅参加乡试,没有中举,23岁时被授为三等侍卫,挑补粘竿处,即上虞备用处,负责皇帝出巡等仪仗事宜。不久,他被调到銮仪卫充当侍卫,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 配图
一年六次擢升飞黄腾达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和珅27岁,任户部右侍郎,协助尚书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当年三月,擢军机大臣,开始步入中枢政务;四月,兼内务府总管;八月,调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全家旗籍从正红旗抬入正黄旗。和珅如此被破格重用和快速提升,在清朝官吏中是极为罕见的。
和珅从乾隆四十年至嘉庆四年的24年中,担任军机大臣23年;以军机大臣兼步军统领22年;以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兼户部尚书15年。在宫廷事务方面,他掌管内务府、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及御药房等事务。在经济上他除了任户部尚书外,还将崇文门税务监督大权牢牢控制在手。在军事上,他虽一窍不通,但常出任领军委以钦差,镇压农民起义。和珅长期担任京师步军统领等职,并控制着健锐营和火器营。文化上他曾担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及《钦定热河志》、《钦定大清一统志》、清《三通》、《清字经馆》、《石经》、《日下旧闻考》等书的正总裁、总裁。他还担任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殿试读卷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和珅逐渐掌握了清廷的宫廷事务、行政、财政、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大权,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
和珅何以受乾隆如此宠幸?
从入宫侍奉乾隆开始,和珅便给皇上一个很好的印象。野史说,和珅长相酷似被乾隆赐死的一个妃子,且不论其真实与否,和珅长得五官端正,文弱可爱,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却是事实,绝不像小说、戏剧中描绘得那样丑恶,令人讨厌。和珅首次侍奉乾隆,其“奏答甚合上意,奏对皆称旨”;乾隆问及其功名出身、乡试试题时,他边走边背,对答如流,“矫捷寻常”,深得乾隆赞许,“其知遇实于此”。在以后的日子里,和珅善于揣测主子心事,办事干练,自此“恩礼日隆”。
在封建专制体制下,大臣的进退,唯皇帝的个人意志是举。“忠君”为封建帝王用人的之一标准,和珅的言行举止正符合这条标准。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和珅对乾隆“言不称臣,必曰奴才,随旨随令,殆同皂隶”。即使是后来位居大学士后,和珅仍像当年做御前侍卫那样恭谨用命,“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与那些正人君子的大臣相比,古稀之年的皇帝自然更喜欢和珅这样殷勤周到的奴才,自觉不自觉地将其视如知己。
晚年的乾隆,眼睛里只有自己文治武功的业绩,蒸蒸日上的盛世;耳朵里只喜欢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声音。和珅正是抓住了乾隆暮年“喜谀而恶直”的心理,投其所好,以博得皇帝的欢心。为此,和珅尽其所能,大事可以化小,“唯将吉祥之语入告”,甚至像镇压白莲教起义这样的大事,和珅明知是乾隆的一块心病,但从未将实情相告,而以“蒇功在即”蒙蔽皇帝。
分析和珅受乾隆宠幸的原因,除此之外,也必须看到和珅确有出众的才华,而且实实在在为大清朝廷干过几桩漂亮的事。这不能不使和珅在乾隆心目中的重量日增。
*** 配图
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得力助手
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的和珅,具有处理民族事务的独特优势。据《八旗通志》记载:“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 *** 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
和珅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起兼任理藩院尚书,时时陪伴乾隆身边。乾隆每年到热河避暑山庄,常常接见各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及其他上层集团人物,和珅每每在场。他多次帮助乾隆处理 *** 、新疆以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事务。
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六世班禅觐见乾隆,和珅参与接待。乾隆命在热河建庙,以备六世班禅来时居住。和珅参与筹办,负责将“热河各庙及新建须弥福寿庙仪仗换新”。是年七月,六世班禅到达承德,乾隆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接见他。尔后几日乾隆与班禅会晤讲经、赐印颁敕、筵宴赏赐等,和珅均陪同参与。
九月初,班禅到达京师,乾隆准备为班禅贺寿。孰料十月二十八日班禅病倒,十一月初二日,六世班禅圆寂。乾隆前往凭吊,并亲自处理善后,和珅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英人称之为“成熟的政治家”
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和珅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缅甸、琉球(今日本冲绳)和南掌(今老挝)等国的使臣,负责全权处理与朝鲜及英国的外交事务。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派遣有丰富外交经验的英国驻孟加拉国总督马戛尔尼勋爵担任使团正使来华,目的是完成英国国王和 *** 的使命,在中国“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致的商务利益和外交权利”,“设法增加我们对中国的输出,以及经常运送其它为中国人所喜爱的大不列颠及我们印度领地的产品和制造品”。马戛尔尼配备了精于军事和精通科学与技术的人员共七百余人及大批礼品而来。清朝官员开始并不了解其真正意图,还以为是恭祝乾隆皇帝万寿的“贡使”。乾隆谕令“至接待远人之道,贵于丰俭适中,不卑不亢”。
马戛尔尼使团于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十八日到达北京。由于此时乾隆正在热河行宫避暑,特令使团赴热河谒见。双方首先在觐见皇帝的礼节上发生分歧。清朝坚持贡使觐见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的礼仪,英使坚持以谒见英王陛下的单腿下跪礼代之。双方都不肯让步,谈判几乎破裂。和珅与英国特使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和交涉,最后使英使同意按清廷礼仪行礼。事后英国特使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 配图
八月十三日,乾隆83岁生日的那天,在热河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举行庆寿典礼,英使马戛尔尼由和珅等带领,“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进呈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表文”(乔治三世女王国书),乾隆接受了表文,并向英国国王和使团正副使臣回赠了礼物。宴后,和珅陪同使臣游览了避暑山庄。
当英国国王向乾隆祝寿的表文译出后,和珅立即向乾隆报告英王有“遣使留住京师”之意。乾隆摆出种种理由,认为“其事断不可行”。其实在此之前,马戛尔尼曾与和珅进行“暂短的会晤”。但马戛尔尼发现和珅“虽然和蔼可亲,谦虚有礼”,却不肯答应他的要求,使马戛尔尼毫无办法。马戛尔尼千方百计想把谈话引入正题,但始终不能如愿。马戛尔尼后来回忆道:“我对中堂(和珅)的机智不能不深表钦佩。那天,我绞尽脑汁要求他讨论正题。他却总是竭力回避,每当有可能与我谈及正题时,他立即巧妙地躲闪过去,设法把我的注意力引向周围的景物,请我欣赏湖光山色,向我们讲解秀丽的山庄和亭台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