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剃头的绰号由来:一个竟真实嗜杀的曾国潘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所处的年代,正是清王朝走向衰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时代。在这动乱年代,曾国藩踏上了仕途之路,凭借着自己的才智,步步升迁,直至一品官位。后又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被清王朝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之一人。
*** 配图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满腹经纶,深受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影响,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有一套理论,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办洋务、拒外敌也是有功有过。曾国藩俨然一副读书人的形象:“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仅中人,步行极厚重,言语迟缓。”但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上,却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杀人魔鬼形象。
曾剃头
曾国藩“曾剃头”的外号不是因为他杀太平军而获得的外号,而是因为他在长沙开审案局,杀了太多的所谓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号。杀错的人有没有呢?有。当时长沙的知府叫苍景恬,他写了一份回忆录,里面就记载曾国藩的审案局,就因一个案子,就错杀了至少4个人。那是一个冤案,但是曾国藩把好人杀了,把坏人放了。
*** 配图
在进攻太平军时,他采取的是屠杀政策和焦土政策,并认为杀得越多越好。湘军攻陷安庆后,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就杀死了一万多名太平军战士。曾国荃怕到阴曹地府受到惩罚,曾写信给曾国藩,流露出后悔之意。曾国藩立即回信说:“你现已带兵,自然要以杀贼为志,何故后悔杀人多?”可见曾国藩残忍嗜杀的程度。所以,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叫“曾剃头”,喻指他杀人和剃头一般,不眨眼、不手软。
湘军对天京的烧杀屠戮,更使其“曾剃头”的形象暴露无遗。
当时湘军攻到哪里抢到哪里,抢完即放火焚烧,大火一连烧了十余日,将一座繁华古都直烧得残墙断壁,一片废墟。屠杀更是残忍,不论是太平军将士,还是平民百姓,均遭惨杀,年轻妇女则在被奸淫之后杀掉。整个天京城内,尸骸塞路,秦淮河里积尸如麻,河水也被鲜血染红。
据《太平天国》一书统计,仅江浙一带,几年之内,被湘军所杀的,就有287万人之多。曾国藩“曾剃头”的称号真是名不虚传。
*** 配图
湘军在曾国藩的纵容下,不仅杀人如麻,而且杀人手段也令人发指。一位英国军人曾记述过湘军屠杀太平军俘虏的实况:“这批俘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生的婴儿至八十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十至十八岁的姑娘,无所不有。清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 *** *** 之后,再拖回来把她们处死。有些少女被刽子手翻转过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这批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被害人直瞪着眼,看他们干这样惨无人道的事。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被从母亲怀中夺下剖腹。很多力壮的男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要行凌迟非刑。刽子手们割下他们一块一块的肉,有时塞到他们嘴里,有时则抛向喧哗的观众之中。”
这是何等残忍的屠杀!这都是“曾剃头”的功绩。曾国藩就此受人唾骂,也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