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明朝灭亡后崇祯帝的三个太子失踪之谜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0-23)110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

崇祯可以把皇后、妃子、公主们杀死或赐死,自己也可以一死殉国,但对于三个儿子,总还是存着他们能够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那么,这三个皇子下落到底是怎样的呢?他的三个皇子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九日凌晨,在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崇祯帝用三尺白绫吊死在煤山上。

揭秘:明朝灭亡后崇祯帝的三个太子失踪之谜

*** 配图

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帝一生共生有七个儿子。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皇太子朱慈烺十六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十四岁,皇四子朱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崇祯帝的其他儿子都是早夭。崇祯帝为给大明保留一丝血脉,让儿子们都换上平民衣服,由太监护送逃出北京城。临死,他还写下遗诏,要求各地官员协力辅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么,这个出逃的太子和他的两个弟弟又到哪里去了呢?三个十多岁的少年,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贵乡里,他们能在纷飞的战火中生存下来吗?尤其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更是成为各方势力高度关注和争夺的对象,因为一个国家的继承人如果仍然活着,那就不能说这个国家已经亡了,他随时有可能召集愿意追随他的人重建国家。那么朱慈烺的归宿到底如何?

一种说法是:太子朱慈烺兵荒马乱之中失踪。却说亲信太监接受崇祯皇帝嘱托,藏匿了太子等三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发布悬赏令,寻找这三个重要人物的下落。太监见利忘义,为重赏所诱,很快交出了三人,邀功请赏。李自成鉴于他们还未成年,没有处死他们。太子乘机向李自成提出三条建议:之一,不可惊动祖宗陵寝;第二,迅速安葬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杀害百姓。从以后的事态发展来推断,李自成似乎接受了这些建议。李自成出征山海关兵败后,把太子等三人,交给了吴三桂。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不得进入北京,向西追击李自成,吴三桂不得不把太子等送到太监高起潜处暂时落脚。随着政权的迅速更迭,兵荒马乱之中,太子等三人便不知下落了。

揭秘:明朝灭亡后崇祯帝的三个太子失踪之谜

*** 配图

第二种说法是:被清廷捕获杀害。崇祯太子一行三人后来到了外公周奎家中,还和长平公主见过一面,大家抱头痛哭。皇亲周奎害怕引来祸水,便将他们逐出家门,被巡逻的士兵逮捕。叫来太监辨认,都说是真太子,于是把他们送入宫中,考察他们对宫廷的熟悉情况,都对答如流。而一些投靠清朝的前明官员为了避免麻烦,极力证明太子是假的。一时间众说纷纭,真假莫辨。摄政王多尔衮的态度很明确,不必继续争论,真假都无妨。随后处死了主张太子是真的官员,又在次年四月初四,公开布告天下,说太子是假的,然后把他们秘密处死。清朝廷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不愿意承认前明的太子,果断处死,是为了避免改朝换代之际引起民心动摇。

这种说法在《石匾书后集》中的《烈帝本纪》及《太子本纪》中均可看到,应该说是符合历史真相的。但是,又有记载说后来太子在南方出现了,与此种说法似乎矛盾:慑于多尔衮的命令,吴三桂不得进京,他在途中释放太子,在皇姑寺把他交给太监高起潜。高起潜和太子前往天津,由海路抵达扬州。他发现南明当局并不欢迎太子,想杀死了事。他的儿子高梦箕(原任鸿胪寺少卿)极力反对,挟太子渡江,辗转来到苏州、杭州。

这时候已经当了监国的朱由崧,听说崇祯皇帝的太子前来投奔,十分害怕,因为如果证明这个少年真是太子,他就得归政,于是朱由崧打定了主意,坚决不承认前来投奔的少年是真太子。但是无论在朝廷上如何盘问,少年都对答如流;从北方逃过来的老太监也都指认少年确实是太子朱慈烺,尽管如此朱由崧还是一口咬定少年是假扮太子,不由分说把他关进监狱,并将知道内幕的一些大臣毒死。据说,后来清军攻破南京,太子朱慈烺被押回京,在北京被清朝当局处死。清朝方面的行动,使真假太子之谜又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更加难以辨别了。

揭秘:明朝灭亡后崇祯帝的三个太子失踪之谜

*** 配图

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子跟随李自成败退,后逃出做了和尚。在李自成军队败退北京的路上,刘宗敏受了重伤,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就找了个机会和他以前的老师李士淳从闯王的军中逃了出来,后来到了李士淳的老家广东嘉应州阴那山出家当了和尚。据说太子死后,庙里就开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萨”的神位。这尊神位始终保留着,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了,人们才知道原来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后人也声称他们的先祖确实在乱军之中救了太子,并把太子带回自己的家乡,两人还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种种说法,难辨真伪,不过,这都是皇太子生死之谜的一个环节,给历史增添了不少扑朔迷离的色彩,更显出它的无穷魅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0/153674.html

“揭秘:明朝灭亡后崇祯帝的三个太子失踪之谜” 的相关文章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对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别被电视剧骗,皇后地位太高不屑参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宫剧之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看着后宫女王和许多妃子为了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斗,真的很有趣。在清代戏剧中,后宫之争并不比朝廷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一场你死我活...

诸吕之乱中刘襄的表现怎么样?他为何没有登上帝位?

诸吕之乱中刘襄的表现怎么样?他为何没有登上帝位?

西汉初期曾经发生了一起外戚被汉朝大臣联合围攻的事件,史称诸吕之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襄有获得皇位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刘襄是刘邦的长孙。当时的情况,皇位已经传到了第三代。第三代中,刘盈的儿子一个被吕后杀了,一个不被大家认可。重新选择,只能在第三代中寻找最恰当...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还不知道:明朝后妃为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联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历史上的汉文帝有多节俭?履不藉以视朝

历史上的汉文帝有多节俭?履不藉以视朝

历史上的汉文帝有多节俭?北宋文学家吴垧《五总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历史网小编觉得,一个皇帝当到这个份上,实乃万民之福。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屦”。由于草鞋材料以草与麻为主,非常经济,且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备,汉代称之为“不借”。在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已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