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如何处置建文帝旧臣?诛灭九族是家常便饭
1402年7月17日,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打败了建文帝,如愿以偿地登基做了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之为“永乐大帝”。摆在朱棣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处置建文帝留下的那些旧臣。从某些迹象来看,朱棣似乎有意对建文帝旧臣进行宽大处理。根据《明史。王艮传》记载载,朱棣称帝后,“出建文时群臣封事千余通,令缙等编阅,事涉兵农、钱谷者留之,诸言语干犯及他,一切皆焚毁。”
*** 配图
所谓封事,就是通常所称的奏折。显而易见,建文帝时,大臣们所呈奏折,必然有涉及朱棣的言辞,言辞中必然有大不敬的地方。朱棣将这些奏折统统焚毁,意在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能够丢掉包袱,轻装上阵,重新为新的皇帝服务。然而,大部分建文帝旧臣表达出不合作的态度。据《建文逊国臣记》记载,当朱棣攻破了南京城,扬威耀武地拍马进入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时,发现前来迎降的文武官员只有100多人。逃跑、躲避者多达463人。尴尬,真是尴尬。朱棣怒了,他举起了杀戮之刀。
首当其冲的是他认为该杀之人。比如兵部尚书铁铉,这位曾经给朱棣制造了许多麻烦,甚至还差点用铁闸砸死朱棣的大将军,被朱棣处以凌迟酷刑。铁铉死后,他父母被发配,长子被充军,次子被虐待至死。妻子和女儿则被籍没为奴,发配到教坊司(当时的官营妓院)做 *** 。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当初力主削藩和对朱棣用兵,他们都被朱棣凌迟处死,株连九族,妻女一律入教坊司为 *** 。其次是杀掉不肯与他合作的人。
*** 配图
吏部侍郎练子宁不肯在朱棣朝当官,被朱棣绑缚上朝。练子宁对朱棣破口大骂,被割去舌头。朱棣说:“吾欲效周公,辅成王?”练子宁无法说话,就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朱棣大怒,将他凌迟处死,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还将其所有亲属共计371人流放戍边。监察御史高翔,在朱棣召见时穿着孝服入朝。朱棣让他脱掉孝服,他坚决不从。朱棣随即让人敲碎他的牙齿,他仍然不从。朱棣无计可施,将他缢死,剥皮示众。其亲戚朋友均被派往戍边。朱棣还下令,将所有姓高的人增加赋税,称:“使世世代代的人都骂高翔。”
御史大夫景清假意留任,却在上朝时暗藏短剑,意图刺杀朱棣。事败后,怒骂朱棣:”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朱棣恼羞成怒,将其凌迟处死,剥皮示众。同时,诛灭九族,实行“瓜蔓抄,凡是姓景的族人,全部斩杀。
*** 配图
朱棣杀掉最知名的人,当属方孝孺。方孝孺是明朝大儒,在全国知识分子心目中声望极高。朱棣在最后一次出征南京时,他的军师姚广孝曾千叮咛万嘱咐,请他不要杀方孝孺。朱棣答应了。朱棣进入南京后,抓到了方孝孺。他最初确无杀方孝孺之意,还打算重用他,让他为自己草拟即位诏书。朱棣向用方孝孺在全国知识分子中的巨大声望,来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背书。可是,他打错了算盘。方孝孺一口回绝。
他们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对话。方孝孺被招进朝堂后,放声大哭。朱棣走下卧榻,安慰他:“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方孝孺问:“成王安在?”朱棣回答:“彼自焚死。”方孝孺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回答:“国赖长君。”方孝孺再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有些恼了,回答:“此朕家事。”命人准备纸笔,让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将纸笔扔在地上,大哭:“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再次举起血淋淋的屠刀,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有人称,方孝孺被朱棣诛灭十族,此说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