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崇祯本想迁都不用亡国为何浪费三次逃亡的机会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1-30)90

公元1644年,建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以崇祯帝在煤山的自尽殉国而宣告结束,即使在此之后有建都南京的弘光(留守江南的官僚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小朝廷,终也是小打小闹,未成气候。众所周知,明朝是灭于内忧外患,内部有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外部则有关外皇太极为帝的大清意欲问鼎中原,此外还有大半国土上的的饥荒、传染病,可谓是处处皆为亡国之兆,甚至有传言:在夜晚走过紫禁城正门的行人,可听到战死疆场的鬼魂的喧闹和幽灵凄厉的哀嚎。

崇祯本想迁都不用亡国为何浪费三次逃亡的机会

*** 配图

到1644年初,粮仓空了,而保卫京师的军队也几乎一年没有得到军饷了,在这危急时刻,放弃北京,迁都江南便被提上了日程。2月10日,崇祯帝在大内德正殿召见翰林学士李明睿,总宪李邦华,原九江军府总督吕大器议事。当皇上问到今后的策略时,李明睿没有打哈哈,直截了当的说,流寇(指李自成部)已逼近京城,唯一明智的选择便是迁都南京。我们可以想像,如若是在大臣群聚的朝堂之上,皇上一定会因为这一置他于自私之地的建议大发雷霆,但是因为这是私下召见,他在确认无人偷听之后询问了南迁的具体步骤,以及如何出京等具体问题,这已然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当晚,李明睿又被召进宫参加另一次秘密会议,并且在会后被单独留下。李提出更佳路线是取道山东,装作到文王与孔子庙拜祭,一旦到了曲阜,圣上便可快马加鞭,20天左右即可到达比较安全的淮安地区。崇祯帝此时已然对南迁有了极大的兴趣,向李明睿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大都集中在中途的安全问题,即接应部队从哪里调集。彼时,明军主力不是用来镇压农民军就是在北边抗击清军,手头几乎没有军队,所以李提出只能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员从京畿地区征募新兵。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征募新兵的钱从哪里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到底是自私的,李认为是时候该动用皇家内库的银子了,而皇上却坚持要让户部出这笔钱,李提出如果动用国库仅剩的储备,北边防线将受到致命危害,且态度近乎强硬。听到此,崇祯帝点头不语,此时,二更已过,他疲惫不堪,遂将李打发走了。

崇祯本想迁都不用亡国为何浪费三次逃亡的机会

*** 配图

围绕经费该由谁来出的问题,有些小气的崇祯帝就这么错过了南迁的之一次机会。

如果说之一次讨论南迁还仅仅是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话,那么第二次讨论便将范围扩大到了

整个朝廷。3月6日,崇祯帝再次命令群臣献策,一大堆建议南迁的密折呈到了皇上面前,而这些奏折正是来自于李明睿供职的翰林院,而且拥护南迁的也大多是南京人。这些奏折与李明睿之前的论调大同小异,建议皇上率军南迁,在长江建立起第二道防线,令太子留守北京。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谁都明白,皇上这一走,还不知几时才能回来,南方的官员当然无所谓,但是这一建议如果实行,却会大大损害北方官员的利益,这些个北方籍位高权重者,在河北、山西、山东拥有大量的田产,如若跟着南迁,这不是把家底儿都赔上了嘛。所以第二次南迁的机会便又在北方官员对这一战略的激烈反对中错失了。

个人认为,关于南迁的第三次集体大讨论是更具戏剧性的。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在1644年3月横扫山西,太原被攻占之后,崇祯召集六部、督察院和翰林院群臣议事。讨论的核心依旧是围绕南迁展开,但此时南迁已不具备条件了,南下的路已经被起义军占领,完全走不通了,无奈的是,朝廷的情报系统陷入瘫痪,执政者对此一无所知。这次讨论,从我们后人的角度看,更像是一场演习。因为之前北方官员的反对,持南迁意见的大臣提出了一项折中方案,即由皇上留下来守卫北京,派遣太子南下,这样一来,即使王朝覆灭,南方人还会马上有一位合法嗣君,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可是崇祯帝却不高兴了,这明显就是让自己做出牺牲嘛,但公开举行的廷议又迫使他做出抉择,只得抛出句:

“言迁者欲使朕抱头鼠窜耶?”

崇祯本想迁都不用亡国为何浪费三次逃亡的机会

*** 配图

看到皇上面露不快,兵科给事中光时亨愤怒抨击李明睿,指责其为邪说的幕后支持者,在他慷慨激昂的把主张放弃京师的官员谴责之后,在场的27位大臣有19位马上改变之前南迁的主张。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看着要为国献身的光时亨,在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便投降了大顺政权,而且在之前就曾与与起义军秘密接触。看着绝大多数的臣工均建议整个朝廷留在北京,崇祯帝更加生气了,因为他的本意是让太子留下,他南下,这下可好,太子和他都得留在北京,一个都跑不了了。崇祯帝把双方都斥责了一顿之后,南迁之事算是正式流产了,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评曰:“南迁之议寝矣。”

本有数次机会可以南迁的明王朝就这么在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中将机会错过了,我们可以假想,如果崇祯帝率 *** 南迁,那么明王朝很可能像南宋政权那样凭借长江天险坚持下来,虽然具体时间我们无法预估,但是也不至于使明朝成为最后一个 *** 王朝。想要南迁的崇祯帝也因为自己的小气和面子,而把朱家的天下送上了绝路,不知最后在煤山那颗歪脖子树上自尽的他,除了万念俱灰,有没有后悔自己不够果断,有没有明白性命才最重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1/160359.html

“崇祯本想迁都不用亡国为何浪费三次逃亡的机会” 的相关文章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家喻户晓,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则居功至伟;有的人祸害众生,有的人一时被权欲蒙蔽了双眼,好在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赎罪机会,得以将功补过,谋得一世太平。对于一代名臣阿克敦来说,从...

历史上关羽与张辽、徐晃二人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关羽与张辽、徐晃二人的关系如何?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关羽虽然身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却和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徐晃两人私交甚好,甚至以兄弟相称。关羽为何与张辽、徐晃关系不错呢?《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了关羽与张辽的关系。白门楼吕布与张辽被擒,曹操要杀张辽,是关羽求情...

三国时期颜良为何会被关羽所杀?

三国时期颜良为何会被关羽所杀?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拉开序幕,袁绍派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东郡太守刘延不能抵挡,曹操派张辽和关羽救援,迎战颜良,关羽在万马军中看到颜良的麾盖,策马冲过去将颜良斩杀,袁绍手下的将领无人能抵挡关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解白马之围”。颜...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连斩四将猖狂至极,为何曹操不让手下猛将出战?他在害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面对嚣张猖狂的华雄,曹操之所以不让手下出战,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嚣张的华雄董卓篡夺东汉大权后,惹得众人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这可把...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以,我们...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时寿王李瑁为何不反抗 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时寿王李瑁为何不反抗 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他霸占儿媳,逼杨玉环穿上道袍,寿王为何不反抗?他的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52岁那年,唐玄宗深爱的武惠妃去世了。他郁郁寡欢,高力士进言:您的儿媳杨玉环生得倾国倾城。唐玄宗大喜,立即宣寿王妃到华清宫沐浴,自己则躲在暗处偷看!此时,寿王李瑁正...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