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汉献帝刘协为何能在曹操 *** 之下安然无恙
东汉的末代皇帝刘协,于公元190年为豪强董卓所立,这年他才九岁,后被曹操挟持,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公元220年曹操病亡,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刘协而自立,改国号为魏。从此由汉光武帝刘秀所创立的东汉王朝灭亡。
*** 配图
汉光武帝本人是个大豪强。他所依靠的统治集团,是一个以南阳豪强为基干的豪强集团。这个集团一开始就显出严重的兼并性和割据性,因之东汉前期,作为中央集权的体现者的朝廷,只能在不妨碍豪强利益的限度内对他们行使着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东汉后期,两个豪强集团猛烈地争夺着对朝廷的控制权,大大发展了他们的兼并性和割据性。它们给广大农民制造出不尽的灾难,农民被迫揭竿而起,最后爆发了黄巾军大起义。由于大起义的失败,豪强们各依自己的武力,公开割据称雄,统一的外壳破裂了,社会进入大混乱的分裂时期。
汉献帝·刘协
东汉后期的政治,在统治阶级方面,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两大集团,附带着一个官僚集团的活动、冲突和变化。这三个集团在东汉前期先后发育起来,不过,汉光武帝和他的继承人汉明帝还能掌握皇帝的权力,外戚、尤其是宦官还不敢公然横行作恶。他们在位的时候确实惩治不法官吏比较严,赋税徭役比较轻,对外战争比较少,史学家称汉明帝时“天下安平,百姓殷富”。王莽暴乱后,出现这个休养生息时期,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汉章帝改变汉光武帝、汉明帝的“严切”政治,被称为“宽厚长者”。外戚、宦官得到宽厚待遇,开始作起恶来,东汉政治的腐败也愈演愈烈。
外戚与宦官的黑暗统治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东汉政权危机四起,部分官僚和士人深为忧虑。同时,宦官和贵戚的爪牙把持了选拔官吏的大权,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也堵塞了士人做官的门路。所以民间嘲讽这种选拔制度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当选“才学优秀”的却没有文化,当选“品德高尚”的竟不供养父母,当选“清贫纯洁”的反比污泥还秽浊,当选“勇猛帅才”的竟胆小如鸡,以致当时人们愤激地写道:“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同样渺茫,就促使一部分官僚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政局提出尖锐的批评,对不畏权势、忧国忧民的人物予以赞扬。
对于东汉的败亡,政治家诸葛亮曾向他的后主刘禅这样说过:“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刘备)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东汉的败亡关键正在桓、灵时期。桓帝刘志,他在位的前期是外戚梁冀专政,后期则宦官单超等“五侯”擅权,政治极其腐败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他却只知道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地过日子。当时农民破产,灾荒频繁,每年收成减少一半以上,万民饥寒,称为“三空之厄”,即“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困难年头。而桓帝却仍然是后宫采女五六千人,穷搜天下的美色,衣食华丽精致,极尽天下的佳品,浪费的钱财不计其数。
献帝的父亲灵帝刘宏继位之后,在政治上更加昏庸糊涂无所作为,完全是宦官手中的傀儡。在生活上淫侈更超过了他的老子,国事越发不济了。当时的朝政为宦官侯览、曹节等人操纵,依附他们的便得升官,反对他们的就遭陷害。尤其是灵帝乳母赵娆所取得的尊贵地位更是骇人听闻,在世时她的资财比得上皇家的府库,死去后她的坟墓竟超过帝后的陵园,她的两个儿子都受封赏,弟兄尽得出任郡守。灵帝的生母董太后更为堕落腐败,她让灵帝卖官售爵,她来收钱,积累的金钱装满了她的宫室。当时民谣说:“河间妖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董太后是河间人,这是咒骂她精于聚敛、金钱充满房屋还不知满足。她还派宦官与地方官吏勾结,到各地掠夺珍宝,载回宫廷。对于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和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的景况,当时的著名文学家蔡邕曾这样悲愤地写道:
*** 配图
穷变巧于台榭兮,
民露处而寝湿。
消嘉谷于禽兽兮,
下糠秕而无粒。
为了进一步捞钱,汉灵帝和宦官们为了彻底排斥士族并满足自己的无底囊,公然开了一个叫做西园的官员交易所,标出官价公开卖官,让求官人估价投标,出价较高的人才能得标上任。定价以外,又看求官人身份及财产随时加减,如名士崔烈半价买得一个司徒(定价一千万钱)做,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很为富有,买太尉出钱一万万,比定价高十倍。又为优待主顾,扩充营业起见,允许先挂赊欠账,到任后限期加倍还欠。又为尽快周转以广招徕,一个官上任不久,另派一个新官又去上任,州郡官一月内甚至替换好几次。官怕损失本钱又要大获利钱,一到任就得本利兼收,刻不容缓,疯狂搜刮民财。人民被迫“寒不敢衣,饥不敢食”,贱价卖出自己仅有的一点谷物,让新官一到任就拿到钱,以免一家人性命不能保。汉灵帝和宦官觉得这样做还捞得不够,又命令州郡送助军(当时黄巾已起义)修宫钱,大郡多至两三千万钱,最小的县也不能免。送钱以外,还要“价买”木材石料,令州郡运送到京师。宦官派人点收,硬说材料不中用,只给价十分之一,转手卖给商人,得十足价钱。有些材料根本不点收,让州郡再送。人们在这帮豺狼盗贼的吞噬下,逼得生路全绝,公元184年开始的黄巾大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农民仍到处起来反抗。饱受宦官高压的士族和地方势力,他们看到汉朝必亡,在镇压“黄巾叛乱”的名义下,纷纷组织武力,等待割据称雄的时机到来。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朝政。社会下层出身的何进,企图依靠同是下层出身的大豪强董卓杀宦官,不料宦官首先发难,杀死何进。士族大豪强袁绍起兵杀宦官二千余人,宦官全部歼灭。董卓引兵到洛阳,逐走袁绍,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董卓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他手握利剑,对众宣布: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特宣读如下:
“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少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少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读策毕,董卓叱左右扶少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请陈留王刘协登殿称帝,群臣朝贺。就这样,可怜的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董卓所立陈留王刘协,是灵帝之中子,时年九岁。董卓为相国辅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古代臣僚朝见皇帝,跪拜赞礼时要称名,入朝要碎步快走,佩剑和鞋子要除下来放在殿外,都是表示恭敬的礼法。不名、不趋和准带剑履,是对职位最尊的大臣(如相国)的特殊优待。操纵皇帝给自己这种优礼,往往意味着不守臣子的本分,是有野心的表现。。从此,罪孽深重的外戚和宦官一起消灭了,东汉的朝廷实际上也消灭了。象征中央集权的朝廷已经成为傀儡和偶像。豪强们便公开进行着疯狂的战争,黑暗的东汉后期转入了社会空前大破坏的分裂时期。
董卓原来是陇西临洮的土豪强,选为羽林郎。此人气力很大,凶横 *** ,后来做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郎将。他在镇压黄巾军时,被农民起义军打得大败。为了防范农民起义和控制州县,公元188年,东汉政权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刺史改为州牧,选择有名望而又可靠的宗族出任,授予他们一州的军政大权。但是,军政一体的州牧并没有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反而把分散的割据力量按地区集中起来。每一州变成了国中之国,州牧就是独立王国的国王。地方割据势力更可以同中央政权抗衡了。公元189年,董卓做了并州牧后,也拥兵和中央抗衡。东汉中央政权曾下令董卓交出兵权。董卓却坚持抓住兵权,维持割据。
董卓所统率的凉州军是陇西一带汉、羌、胡各族豪强混合的武装集团,极端凶恶,野蛮性、掠夺性特别严重。董卓一到洛阳城外,就纵兵抢掠,屠杀人民。少帝吓得哭了起来,示意公卿大臣叫董卓退兵。董卓板着面孔厉声高叫:“列位公卿是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使得国家动荡混乱,还叫我撤什么兵!”随后就派军队从河南中部掾闵贡手中抢走了陈留王,把三千虎狼兵带进了洛阳城。
这位凉州的豪强、中国西部更大的军阀董卓,一进洛阳城就接过了何进的部队,随后又指使他的干儿子吕布杀死朝中武将丁原并把他的部队也并了过来。这样,京都的兵权就都在董卓手中了。接着董卓杀了少帝和何太后,立陈留王为汉献帝。董卓自封为相国,纵容其部队横抢竖夺,乱杀乱砍,无恶不作。蔡文姬在她的《悲愤诗》里描写了当时的情景:
*** 配图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牚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见《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传》
董卓在洛阳京城的所作所为,清楚地暴露了他要称霸神州和做皇帝的野心,因此引起了士族和各方豪强的强烈反对。朝官以王允为首,外官以号召发兵讨贼的袁绍为首,结成广泛的讨卓联盟。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董卓拼命顽抗,同时从洛阳退避到长安。临行前,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头插白旗,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资。董部将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淫 *** 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董卓还令军队四处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纵火于宗庙和宫殿。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殿尽为焦土。又差大将吕布挖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汉献帝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却说卓将赵岑,见董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随后,刘备、曹操、袁绍等各路诸侯相继而入。作为反卓盟主,袁绍不愿西追,而按兵不动。为此,曹操对袁绍说:“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曹操怒斥道:“竖子不足与谋!”遂引兵万余,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追袭董卓。
在各方势力的攻击下,董卓步步退却,先从洛阳退避到长安,又从长安退避到郿坞,筑城固守。但终因势孤力衰,公元192年为王允所杀。日后董卓部属李傕、郭汜等人大肆报复,兴师作乱,大杀王允和朝官,并屠长安城。这群野兽互相厮杀,关中人民叫苦连天,尸骨遍野。196年,汉献帝刘协带着一些残余的朝官,艰苦跋涉,从野兽群中逃出长安,回到洛阳。朝官很多饿死或被兵士杀死,汉献帝又失去了这些拥护者,皇帝的名号更空虚了。
在豪强厮杀相互争权的混战中,袁绍为首的一伙所谓勤王将领,和董卓的一伙同样是割据混斗的野心家,同样是残酷屠杀人民的刽子手。董卓之乱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分裂割据局面就基本上形成了。袁绍家接连四代有五个人做三公,在士族中是更高级的望族。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私人团体。当袁绍号召起兵讨董卓的时候,各路大豪强就开始了割据混斗。袁绍弟袁术占南阳,刘表占荆州,公孙度占辽东,袁绍占冀州,公孙瓒占幽州,刘焉占益州,曹操占兖州。董卓被杀以前,这些所谓讨董卓的“义兵”,已经这样割据混斗起来或准备割据混斗。董卓被杀以后,袁绍凭借袁家势力,在多次残酷的战争中,占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者。袁术也凭借袁家势力,据江淮间地,自称皇帝,建都寿春,成为南方更大的割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