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杀伐果断的项羽为何在鸿门宴上妇人之仁?
《鸿门宴》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相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了。读过鸿门宴之后,脑海中一定会有这样的印象。项羽是个大大的庸才,范增与张良则是聪明人,刘邦则是奸人,那提议放走刘邦的项伯自然就是个小人。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鸿门宴前后的大事件。首先就是反秦主力军项梁死后,在项羽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兵权竟然回到了义帝怀王的手上,于是满怀豪气的怀王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消灭秦军主力,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义军,最后由函谷关入秦。而另一路则是一路西进,经武关进入关中,直插咸阳,灭秦。
*** 配图
西路主将自然是我们的沛县恶霸刘邦,而东路北路主将可不是小年青项羽。而是怀王的心腹大将宋义,怀王还给这两人画了一张大饼,先入关中者为王!先说北路军,这支军队走到半路,宋义突然不肯走了,有一种想要坐观天下成败的感觉。这让我们的年轻人项羽坐不住了。
于是听从范增之谋,直接干掉了宋义掌握了兵权。然后气急哄哄进行了大名鼎鼎的破釜沉舟之战,一举将秦军破之,诸侯皆畏服。在前往秦国的路上,有发现这些秦国士兵不老实,有二心。项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兵临函谷关的时候,更是早就被刘邦占据。暴脾气的项羽直接冲破了函谷关,准备找刘邦兴师问罪。
刘邦西进之路可谓是智取力夺,兴仁者之兵,行诡谋之用,这才艰难的打进了关中。进关之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劫掠百姓,不贪府库的财宝。把一切处置妥当之后,驻军灞上,等待项羽的到来。然后就发生了鸿门宴,具体怎样就不说了,关键是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难道真是因为妇人之仁?
*** 配图
此前项羽杀宋义,那是因为全军将士支持他。坑杀二十万秦军,也是诸侯都认可的事情。现在他想要杀刘邦,诸侯会同意?更关键的是诸侯的军队会同意吗?要知道在鸿门宴发生时期,项刘矛盾还没有公开化,大家都是怀王的手下。因为受阻函谷关,以及曹无伤的告密和范增的指导,让年轻气盛的项羽感觉刘邦对其有敌意,这才想要攻打刘邦。
并且刘邦没有一点迟疑,亲自来到鸿门谢罪。说自己万万不能接受称王,把这一功劳让给项羽。这时候的项羽已经不能杀刘邦了,因为刘邦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若是杀了他,诸侯都不会支持项羽。现在的项羽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分封诸王,确定自己“楚霸王”的威信。项羽鸿门不杀刘邦是对的,但在鸿门之后,项羽放掉刘邦,实乃大错特错也。
项羽之封诸侯,就是一个乱字。自己的战友和亲信都分封在了各国更好的位置,而各国贵族都被挤走,这也是之后大战开启的原因。项羽称霸之后,他明明就是刀俎,刘邦就是一块小小的鱼肉。这时候夺其兵权,幽禁于身边,或者是秘密处决,都是很好的选择,而且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 配图
但是项羽却把刘邦扔的远远的,丢到了汉中之地,这下子他实际意义上的对手成了两个,一个刘邦,一个田荣。等到之后刘邦杀进中原之时,项羽还深陷于齐地田氏的泥潭。项羽鸿门宴放走刘邦,并不是因为项伯的一番话,而是有着自己的政治考量,因为那时候局势已经不能杀刘邦了。
项羽杀了很多人,只有这一次正确的选择了忍住不杀,但也就是这一次被后世讥讽为“妇人之仁”。实乃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