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的哪次仁义之举遭到了唐太宗的鄙视?
在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中,没有被隋朝与唐朝更相似的、关系更亲近的了。史学界也是隋唐不分家,研究唐诗的学者必然也是研究隋史的学者。也正因如此,唐朝初期的杰出政治家非常了解隋朝,往往能做出常人想不到的评价。
*** 配图
据史书记载在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国都大兴(今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发生大旱灾,滴雨未下,寸草不生,百姓生活在饥饿和死亡之中。隋文帝杨坚得知之后悲痛地大哭,最后决定亲自率领官员百姓离开关中,到洛阳地区“就食(逃荒讨饭)”。
在前往洛阳的路上,轻装简从的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与逃难的百姓走在一起,一边走一边倾听逃难百姓的诉求并哭泣检讨。一路上隋文帝夫妇主动为百姓让路并将食物分给那些需要救助的百姓,还命令随行的侍卫为百姓扛东西。
*** 配图
隋文帝的这些做法被认为是“仁义之举”,很多大臣与士人都将此事作为隋文帝是“仁君”的有力证据。但对于此事,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更优秀的皇帝、隋文帝的甥孙(独孤皇后是唐高祖李渊的姨母)——唐太宗李世民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唐太宗表示:“开皇十四年关中地区确实爆发了非常严重的旱灾,大量的百姓饿死。但当时隋朝在关中地区修建的仓库储备充盈,里面的粮食能够使用五六十年(唐太宗此言也被今天很多人拿来当做‘唐朝吃隋朝老底’的证据)。”
*** 配图
唐太宗接着说:“可是隋文帝心疼仓库而不可怜百姓,拒绝开仓放粮,反而让百姓离开家园去外地逃荒。”唐太宗的意思:隋文帝的这种做法说好听点是“妇人之仁”,说不好听点就是“沽名钓誉”,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叫“仁义之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