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16)130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战败易主、投诚是经常有的事,即使以前有过恩怨,胜利一方为了成就大业也多能既往不咎,继续重用。单是曹操战败吕布一仗,就先后招降张辽、侯成、魏续,宋宪、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一批将领,然而白门楼上,吕布要投降曹操,却因为刘备一句话坏了性命,气的吕布只骂大耳贼忘恩负义。吕布虽然是三姓家奴,但毕竟三国之一猛将,就这样死去,着实令人可惜。

刘备本是及其宽厚之人,为什么白门楼上非要置吕布于死地呢?刘备自然有他的道理,说白了,一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自保。刘备本来好好的得了陶谦的徐州,正该大展宏图的时候,谁曾想被吕布搅了局。当初,刘备对吕布那真是好啊,吕布被曹操和袁绍打得走投无路,前来徐州投靠刘备,糜竺张飞关羽皆不同意收留,刘备为感谢吕布歪打正着攻打兖州而解徐州之围,顶着压力接吕布进城,并心甘情愿将徐州牌印让与吕布,这吕布一点也不客气,不是张飞关羽怒目相对,就要喧宾夺主了。接着,曹操用计”二虎相争”命刘备杀吕布,结果刘备对吕布以诚相待,告知曹操的阴谋。按说,刘备对吕布真是没说的了。然而,这吕布不但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竟然趁刘备和袁绍打仗之时,偷取徐州。然后在袁绍以财物诱惑之下,又去袭击刘备。也亏得是遇到了袁绍这同样的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的人,并没有真给他东西,气的吕布又大骂袁绍。接着为了对付袁绍,又把刘备请回小沛。但最终还是要把刘备斩尽杀绝,逼得刘备只好以身犯险投靠曹操。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你说这刘备能不恨他吗?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 配图

其实曹操早有杀吕布之心,刚抓住吕布的时候,吕布说捆的太紧了,给我松点啊,曹操说,捆老虎我敢不紧啊。吕布对曹操说,你不是担心我吗,今天我已经彻底服了,从今后,你为正,我为副,咱哥俩好好干一场事业。曹操心说,我让你小子为副,那不是相当于当初刘备那货当初把你安排到小沛一样自找倒霉吗?可曹操嘴里不说,问刘备,老刘,你说咋办?刘备当然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即便刘备说不能杀,吕布是个大英雄,留着更有用,对你的霸业有好处,以曹操的猜疑,肯定会以为刘备想联合吕布日后对自己不轨。 那样,不仅吕布死,自己也很有可能活不了。于是刘备假装一副为曹操着想的样子说,老曹你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曹操一拍脑门,对啊,差点上了这个三姓家奴的当,来人,拉下去缢死。

其实,刘备、曹操、吕布三人关系非常微妙,谁也不信任谁,谁也防备谁,谁也怕另外两个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而曹操此人最是狡诈、疑心,刘备是大智若愚,心怀杀机,面上慈悲。只有吕布是个愣头青,有勇无谋又毫无节操,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说吕布死于刘备一句话,不如说是他自己作死更准确。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战败易主、投诚是经常有的事,即使以前有过恩怨,胜利一方为了成就大业也多能既往不咎,继续重用。单是曹操战败吕布一仗,就先后招降张辽、侯成、魏续,宋宪、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一批将领,然而白门楼上,吕布要投降曹操,却因为刘备一句话坏了性命,气的吕布只骂大耳贼忘恩负义。吕布虽然是三姓家奴,但毕竟三国之一猛将,就这样死去,着实令人可惜。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 配图

刘备本是及其宽厚之人,为什么白门楼上非要置吕布于死地呢?刘备自然有他的道理,说白了,一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自保。刘备本来好好的得了陶谦的徐州,正该大展宏图的时候,谁曾想被吕布搅了局。当初,刘备对吕布那真是好啊,吕布被曹操和袁绍打得走投无路,前来徐州投靠刘备,糜竺张飞关羽皆不同意收留,刘备为感谢吕布歪打正着攻打兖州而解徐州之围,顶着压力接吕布进城,并心甘情愿将徐州牌印让与吕布,这吕布一点也不客气,不是张飞关羽怒目相对,就要喧宾夺主了。接着,曹操用计”二虎相争”命刘备杀吕布,结果刘备对吕布以诚相待,告知曹操的阴谋。按说,刘备对吕布真是没说的了。然而,这吕布不但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竟然趁刘备和袁绍打仗之时,偷取徐州。然后在袁绍以财物诱惑之下,又去袭击刘备。也亏得是遇到了袁绍这同样的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的人,并没有真给他东西,气的吕布又大骂袁绍。接着为了对付袁绍,又把刘备请回小沛。但最终还是要把刘备斩尽杀绝,逼得刘备只好以身犯险投靠曹操。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你说这刘备能不恨他吗?

其实曹操早有杀吕布之心,刚抓住吕布的时候,吕布说捆的太紧了,给我松点啊,曹操说,捆老虎我敢不紧啊。吕布对曹操说,你不是担心我吗,今天我已经彻底服了,从今后,你为正,我为副,咱哥俩好好干一场事业。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 配图

曹操心说,我让你小子为副,那不是相当于当初刘备那货当初把你安排到小沛一样自找倒霉吗?可曹操嘴里不说,问刘备,老刘,你说咋办?刘备当然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即便刘备说不能杀,吕布是个大英雄,留着更有用,对你的霸业有好处,以曹操的猜疑,肯定会以为刘备想联合吕布日后对自己不轨。 那样,不仅吕布死,自己也很有可能活不了。于是刘备假装一副为曹操着想的样子说,老曹你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曹操一拍脑门,对啊,差点上了这个三姓家奴的当,来人,拉下去缢死。

其实,刘备、曹操、吕布三人关系非常微妙,谁也不信任谁,谁也防备谁,谁也怕另外两个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而曹操此人最是狡诈、疑心,刘备是大智若愚,心怀杀机,面上慈悲。只有吕布是个愣头青,有勇无谋又毫无节操,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说吕布死于刘备一句话,不如说是他自己作死更准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2/163091.html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的相关文章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田豫: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常年镇守曹魏北疆

田豫: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常年镇守曹魏北疆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对真实的诸葛亮,真如三国里那般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无论刘备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诸葛亮都能轻松化解。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始至终他都对刘备保持着绝对...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华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该不该归还?借而不还是否说明刘备失信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现在很有一些满脑子是屎的人见不得人为仁圣。〈当然,便是在古代这种人也不少〉所以,但凡历史上略有点名气的圣人都是他们贬斥的对象,而但凡历史上出了名的流氓恶棍,汉奸国贼,都是他们吹捧...

三国时期曹丕杀曹洪是因为什么?他犯了什么错

三国时期曹丕杀曹洪是因为什么?他犯了什么错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曹魏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曹洪是曹氏宗族大将,深受曹操喜爱,并且多次救过曹操,曹洪家里很有钱,但是很吝啬,曹丕年轻的时候,曾向曹洪借钱,曹洪居然不借,因此得罪了曹丕,曹丕怀恨在心。曹洪也是要钱不要命的...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