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28)180

这三个人压根就没有可比性,卫青与霍去病是同一个级别,属于天才型的名将,而李广之流,不过是武艺出众,还有就是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就是了,连二流都算不上,根本不能与卫霍二人相提并论。话说我最近玩“血色衣冠“,霍去病的统率力是107,位列中华名将第七,他的舅舅卫青紧随其后,统率力为106,位列第八,至于李广嘛,我只能说呵呵了。

只是司马迁因为他个人的原因,对汉武帝十分不满,连带着对以裙带关系上位的卫霍二人也有了偏见,而对于悲剧性的人物,如李广,多怀有同情之心。自然了,历史学家也是人,立场带有主观色彩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读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作者的代入感给蒙蔽了。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历史上对于这三个人的评价早有定论,许多人都知道卫霍二人的军事天才,很少有人把李广视为名将。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曾经说:李靖是萧铣、辅公祏之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这就是把卫青、霍去病与韩信、白起二人并称。又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得知蓝玉大破北元后,大喜,赐敕褒劳,比之卫青、李靖。

读者也不是傻子,历史上就有很多人注意到了司马迁对李广的偏袒,进而为卫霍二人鸣不平。比如明人黄淳耀评论:“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认为司马迁对李广和卫青的评价不公。宋人黄震在《史记评林》中则认为:“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明人王夫之亦云: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班固讥其不忠,亦允矣。其于李陵降匈奴一事持论极为精辟,云: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揜。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衒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

除了后世之人对卫青、霍去病、李广三将之优劣早有定论外,时人如刘安之愚蠢,亦知卫、霍,而不知有李广。淮南王刘安欲谋反,深忌卫青之将材,其派出的刺客首选的刺杀目标就是卫青,至于李广,如刘安之流,尚且从未放在眼里,可见李广相去卫青何止道里计。明人王夫之论及刘安谋反一节,亦论曰:知无能与卫青敌,而欲徼幸于刺客,安即反,其能当青乎?即刺青,其能当霍去病乎?可见武帝一朝,论当世之名将,当首推卫、霍,如李广辈,实在不值一提。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李广难以建功立业,只是运气太背,而卫青、霍去病能够青史留名,实在是运气太好(有裙带关系)的缘故。对此,我想说的是:首先,正如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里所说,要想成为名将,运气是必不可少的。道理很简单,你再有军事天赋,武艺再高强,一上战场就被一个小兵给射死了,哪还谈得上什么建功立业?

其次,李广每次参战,都没有达到封侯的斩首标准(秦汉军功制度非常严苛,俗称“抢人头”),不是被俘,就是迷路,难道仅仅是运气差的缘故?一次两次倒还可以说是运气太差,每次都是如此,恐怕就不是运气能搪塞的过去的了。同理,霍去病首次出战就勇冠三军,姑且可以说他是运气好,可是人家一而再再而三的立下战功,你还能说人家仅仅是运气好吗?所以,事实就是事实。李广难以建功立业,主要是他自己军事素质的问题。

按理说,他也是老将了,为什么经常迷路失道路,而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却总是每次都有仗可打呢?电视剧《汉武大帝》曾经有这样一个细节:霍去病出征河西走廊前,汉武帝为他践行,在检阅他的军队时,他发现霍去病军队里有不少匈奴人,这些人携带的武器装备也与旁人不同。霍去病解释说汉军以前没有出征过河西走廊,对那里的地形和风土人情都不了解,别的不说,连哪里有水草都不知道,所以他需要向导。

正好汉匈开战后,有不少匈奴人投降了汉朝或被汉军俘虏,他们正好可以作为我的向导。事实上,霍去病能精准定位,打击匈奴,肯定有匈奴降人作向导。以漠北决战一役为例,霍去病军中就有不少胡人立功封侯,比如“故归义侯因淳王复陆友、楼剸王伊即靬皆从票骑将军有功,封复陆支为杜侯,伊即靬为人众利侯”。汉武帝诏书中说霍去病部“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霍去病能取食于敌,更印证了这一点。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不然,为什么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都让匈奴猝不及防,一再惨败呢?要知道,要在人生地不熟的茫茫大漠戈壁和草原中搜寻到敌军的主力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不要说可能会找不到水源,或者中埋伏了。事实上,汉昭宣时期,汉朝几次派军队远征匈奴,却常常找不到敌人的踪迹,无功而返。所以,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霍去病的成功,李广的失败绝非偶然。明人王夫之评李广,曰:东出而迷道,广之为将,概可知矣,可谓一语中的。

再看看三个人的军事素质。可以说,李广有的军事素质,卫青和霍去病都不缺;而卫青与霍去病的素质,他却没有。卫青与霍去病都骑射过人,敢于深入,胆气决不逊于李广;卫青也与将士同甘共苦,常常身先士卒。霍去病虽然做不到与士兵同甘共苦,但他总是身先士卒,用他必胜的信念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士兵跟随他全力战斗,用胜利的荣誉和赏赐激起士兵对战争的渴望,其麾下的将士所以也常常立功封侯。

霍去病虽不读孙吴兵法,但他深得兵法精要,知道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赏罚分明,能够尽力为将士争取更大的利益,激励他们为了胜利、为了战利品、为了赏赐而战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再能抚恤士卒,打不了胜仗终究是无用的。

我们再看看卫青和霍去病所具有的素质,哪些是李广所不具备的。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卫青立下赫赫战功,但没有丝毫架子,为人谦逊低调,从不仗势跋扈;而李广心胸狭窄,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仗着自己的权势就把以前得罪过自己的霸陵尉给杀了,尽管别人只是尽忠职守。

另外,众所周知,杀降不祥,更不符合道义。可就是这个太史公所说的百姓无老壮皆为垂涕的李广竟然以奸诈的手段杀掉已经投降的羌人,而且还是他自己引诱投降,许诺不杀的。我们再对比一下霍去病,他奉命率兵受降,但浑邪王手下有些人不愿投降,想逃跑。对于这种中途变卦的行径,霍去病也只是震慑性的杀了想逃跑的一些人,并没有迁怒旁人,将他们全部杀掉。估计要是李广来受降,恐怕这些匈奴人一个都活不了。

再看看对于物质利益的态度,李广和许多武将一样,比较贪图功名利禄。比如他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结果因为私自接受诸侯王的赏赐而犯了忌讳,没有得到皇帝赏赐。

说他贪钱,是因为他几次作战不利,按律当斩,却都有巨款赎为庶人,而史书中并没有说他家世显赫,不过是八百石的小官,即使后来做到两千石的太守,也没有多少钱,更何况他老是作战不利,也得不到赏赐,想想司马迁本人就是因为没钱赎罪才惨遭宫刑的。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再看看霍去病,汉武帝给他修豪宅,他坚决推辞,回答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是何等的爱国情操!当然,我也不是说李广就不爱国,但这一对比,两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司马迁虽然一再偏袒李广,贬低卫霍二人,但他终于还是在矛盾中为我们揭示了真相。

司马迁在卫青的传记中称他”以和柔自媚于上,天下未有称也“,但又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借伍被之口称赞卫青“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赞扬卫青谦逊知礼、才能出众、爱护将士,是古来少有的良将。

我们现在可以知道司马迁的矛盾和痛苦了。他一方面看不起卫霍二人的外戚和私生子的低贱身份,又不得不承认二人的军事才能。

那么既然李广弗如卫、霍远甚,为何当时的社会舆论却明显更推崇“华而不实”之李广呢?(不独太史公)明人王夫之所见最为有识,认为这是因为李广比较擅长结交士大夫,以博求声誉之故,其论曰:以名誉动人而取文士,且也跻潘岳于陆机,拟延年于谢客(指谢灵运),非大利大害之司也,而轩轾失衡,公论犹绌焉,况以名誉动人而取将帅乎!将者,民之死生、国之存亡所系者也。流俗何知而为之流涕,士大夫何知而为之扼腕。浸授以国家存亡安危之任,而万人之扬诩,不能救一朝之丧败。故以李广之不得专征与单于相当为憾者,流俗之簧鼓,士大夫之臭味,安危不系其心,而漫有云者也。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广出塞而未有功,则曰“数奇”,无可如何而姑为之辞尔。其死,而知与不知皆为垂涕,广之好名市惠以动人,于此见矣。三军之事,进退之机,操之一心,事成而谋不泄,悠悠者恶足以知之?广之得此誉也,家无余财也,与士大夫相与而善为慷慨之谈也。呜呼!以笑貌相得,以惠相感,士大夫流俗之褒讥仅此耳。可与试于一生一死之际,与天争存亡,与人争胜败乎?

不然,以汉武之雄才大略,怎会有良将而不用,不过是他深知李广“华而不实”,难堪大任,汉军要横扫漠北,关键在于卫、霍二人,但为了照顾社会舆论,终于还是不得不做做样子,让李广参与漠北之战。王夫之接着说道:卫青之令出东道避单于之锋,非青之私也,阴受武帝之戒而虑其败也。

方其出塞,武帝欲无用,而固请以行,士大夫之口啧啧焉,武帝亦聊以谢之而姑勿任之,其知广深矣。不然,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而武帝何以收绝幕之功?忌偏裨而掣之,陈余以违李左车而丧赵,武侯以沮魏延而无功,而卫青何以奏寘颜之捷,则置广于不用之地,姑以掣匈奴,将将之善术,非士大夫流俗之所测,固矣。东出而迷道,广之为将,概可知矣。广死之日,宁使天下为广流涕,而弗使天下为汉之社稷、百万之生灵痛哭焉,不已愈乎!广之为将,弟子壮往之气也。“舆尸”之凶,武帝戒之久矣。(舆尸,以大车运尸体,形容大败后之惨状)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最后,从两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与李将军列传)的文字表述来看,给读者的一个很直观的印象就是:卫青、霍去病横扫漠北,屡建战功的事迹,都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展开的,似乎卫霍大破匈奴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具体到军功,则是如流水账式地机械记录某次战斗斩首多少级云云;反观李广之列传,却处处充斥着令人神往的传奇故事,什么神箭退敌,装死逃出生天,打猎箭矢中石没镞之类的。其中太史公刻意贬低卫霍,抬高李广之痕迹,岂不是很明显吗?而且,只要读者读完两篇传记后静下来稍稍思虑一番,就不难发现这是太史公的曲笔,李广的传记为什么主要记载的都是一些传奇逸闻(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匹夫之勇),却在表现军功最关键的斩首级数上沉默不语呢?稍一思索,其中的微妙之处不难明了,正是因为李广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军功,所以只好用这些传奇故事来装点门面;相反,卫霍的传记里虽然不少都是斩首级数的流水账式的机械记录,但却真实的反映了卫霍马踏匈奴,横扫漠北的显赫战功。

所以,李广相较于卫青和霍去病,那可是差得远了。至于霍去病和卫青二人,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足以与韩信、白起、李靖等人并称于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2/165062.html

“大汉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究竟谁最强?” 的相关文章

鬼谷子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鬼谷子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鬼谷子,王氏,名诩,,纵横家创始人。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隐士高人,是迄今为止最为神秘莫测之人。他胸怀卓绝智慧和旷世奇才,一手创建了鬼谷门派。他不但擅长修身养性,还精于算计,独具纵横捭阖之策,是道家、纵横家、兵家的共同鼻祖,也是和孔孟齐名的大思想家。那么...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入川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刘备入川之后,确实再也没见过关羽。而历史上,两人是见过面的。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也很快就打下了汉中。曹操打汉中表面看起来虽然艰难,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战力损失,因为张鲁最后是选择投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陆机《辩亡论》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的武将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江表十二虎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今天我们聊聊十二虎臣中唯二战死沙场的两位(其他人基本都是病逝或正常死亡),陈武成了张辽的背景板,董袭抗曹...

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大胜 为什么还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了

诸葛亮五次北伐两次大胜 为什么还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了

对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两次取得大胜,为何很多人却说他北伐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之中,有武力之人颇多,有智谋之人也不在少数,但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可谓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不仅料事如神,而且谋略过人,猜测人心的能力更是无人能及。中国古...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立足义...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赵云如此勇猛,为何诸葛亮至死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历史中,赵云是一个人气很高的将领,而且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在三国演义中这是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的领兵打过仗。实际上真正的赵云也没有做过将军,一直是很平常的小官,类似于刘备的贴...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